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1 | 评论:1
作者:熊智
6月21日,浙江杭州。王女士反映,68岁的母亲在杭州民生多仁口腔诊所种牙时因医疗事故导致毁容,被拒绝退款。医院表示,和解的前提是王女士需要删除微博和评论,消除影响。
据介绍,去年12月,王女士的母亲在做种植牙手术时,院长用电钻刀钻穿了她的上唇,缝了几十针。虽然目前已经恢复进食,但从照片来看,她的上唇有很深的疤痕,缝合痕迹相当明显,对母亲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但从事故的后续处理来看,王女士及其母亲与涉事医疗机构在后续赔偿问题上一直争执不断。今天事故发生已经过去半年多了,王女士的赔偿诉求还没有得到妥善回应,让她不得不准备提起诉讼。
按照医疗机构的说法,赔偿有争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医疗事故不是主刀医生的人为失误造成的,而是王女士的母亲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紧张导致的晃动,她母亲也有一定的责任。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断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从医疗安全的角度来看,即使母亲的摇晃是事故原因之一,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是显而易见的。
早在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就明确提到,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理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这种手术需要使用风险系数较高的工具,如电钻、刀具等,所以手术医生要做好预案,预防各种不确定的危险。
当然,对于赔偿要求,医疗机构之所以迟迟不处理,不仅仅是对事故原因的分歧,还有王女士在网上的一些帖子和言论在医院看来造成的负面影响。
但如前所述,医疗机构有预防医疗事故的责任,手术将王女士母亲毁容也是既成事实。那么,先犯错误的医疗机构如果真的爱惜羽毛,重视此事的舆论影响,就应该积极全面地调查事故,同时配合受害者的救治,主动赔偿,尽快妥善解决此事。
时隔半年,他们仍在与受害者争论,以删稿、删帖作为支付赔偿的筹码,这对涉事医疗机构来说既不合理也不明智。比如现在推诿造成的舆论二次发酵,对自身的负面影响要比网上受害者的帖子大得多。
如今受害者选择了提起诉讼,将纠纷诉诸法律的确是比和别人打架更合适的方式。至少,诉诸法律后,对事故性质和责任划分会有一个更权威的调查,为后续的赔偿提供指导。至于医疗机构,如果你觉得当事人的不当和不实陈述造成了影响,也可以提交法律来裁决。
总之,这起医疗事故已经发生半年多了,应该有权威的调查和权威的说法——遭受毁容的一方无论如何都是受害者的角色,应该正视她的诉求。作为有过错的医疗机构,既然造成了医疗事故,最终就应该负责,而不是各种谈条件,欺负客户。(熊志)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本文标签: 法律支持种植牙赔付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青年文摘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