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61 | 评论:2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最近几年中
自动录像可视门铃
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然而
智能门铃正在给居民家庭。
同时带来安全和防盗
也给邻里带来了麻烦。
有的甚至导致邻里纠纷闹上法庭。
因此
在你家门口安装可视门铃。
你侵犯了邻居的隐私吗?
安装前需要征得邻居同意吗?
Example > & gt;
01
在门邻居身上安装可视门铃,她的进出会被自动记录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刘女士和邻居对骂。今年7月,邻居家安装了智能可视门铃,但这个高科技设备让刘女士感到焦虑。
海口某小区安装智能门锁。
这款门铃具有红外夜视、实时查看、自动录像、人脸识别、云存储等功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用手机打开智能门铃的App,就能随时掌握你家外面的一切情况。只要有人在门铃前停留超过15秒,手机App就会收到提醒信息。
两个入户门的距离只有2米左右,对面智能门铃的摄像头正对着家门口。只要有人进出刘女士家,门对面的智能门铃就会亮起蓝光,开始自动录音。一想到自己每天进进出出或者有亲朋好友来访都被一双眼睛盯着,刘女士就难受。
刘女士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与邻居沟通,但邻居觉得安装智能门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家人和财产安全,她拒绝拆除。
事实上,邻居之间的这种纠纷有时会诉诸法庭。11月9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因安装电子猫眼和智能视觉门铃引发的邻居间隐私纠纷时有发生。
访问>:& gt
02
海口部分居民也安装可视门铃
近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走访了海口市滨江帝景、滨江绿都等多个小区,发现一些小区居民在自家门上安装了可视门铃。
此外,记者走访了海口市椰海大道的一家家居生活广场,发现有各种品牌智能门锁出售。据销售人员介绍,其中一款可视门锁具有门铃、监控、运动检测、停留报警等功能。一旦门外有可疑人员试图进入室内,它会及时抓拍画面,并将抓拍到的画面发送到主人的手机上。
市场上销售的可视门锁具有自动录像功能。
“这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家居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利于后续警方的信息收集和破案。”销售人员说视觉门铃销量还不错。
除了线下门店,记者在网购平台上发现,智能视觉门铃的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各种智能视觉门铃的介绍上都印有“高清广角”、“高清夜视”、“智能人脸识别,快速判断访客信息”等功能。据一位店家介绍,如果有人在屋前短暂停留,可视门铃绑定的手机App可以自动弹出提示,并自动录像。丰富的功能和相对友好的价格,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这些智能产品,很多店铺的月销量都超过了1000。
纠纷> & gt
03
安装可视门铃需要邻居同意吗?
智能门铃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安装可视门铃是否侵犯了邻居的隐私?
带着这些问题,新海南客户端记者随机采访了海口部分市民。“前段时间有人敲门,家里人没看清楚就开了门,结果发现是个陌生人……”家住海甸岛的居民李先生说,为了家人的安全,他换了智能视觉门锁。他认为安装智能可视门铃是他自己的事,邻居无权干涉,所以没有征求对方同意。“因为走廊是公共区域,不存在侵犯隐私的情况。”
然而,市民杨女士却持反对态度。“如果门邻居安装了可视门铃,我家前门24小时被人盯着,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杨女士说。
Statement >:& gt;
04
安装智能门铃不能影响他人隐私
住宅内的个人活动和住宅内外的信息是否属于隐私保护范围?
针对市民安装智能可视门铃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海南郭喜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林丽华。她说,关于隐私权,《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法律保护自然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隐私是指自然人安静的私人生活和私人空房间、私人活动以及他人不想知道的私人信息。什么是“私生活的平静”和“私人空房间、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民法典》第1033条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即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约定的以外,有六种情形,包括:进入、偷拍、刺探他人住宅、旅馆房间以及其他私人的空房间;拍摄、偷窥、偷听、泄露他人私人活动等。
关于个人信息,《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结合其他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地址和行踪信息等。《民法典》第1035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提供和披露。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除非权利人明确同意,如果使用具有监控、自动录像、存储和上传网络等功能的设备,,侵犯他人私人空房间和私人活动,或者涉嫌非法收集、存储个人信息的,属于侵犯隐私权和违反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的情形。"林丽华表示,由于业主面对门口的楼道、电梯间属于公共通道,业主的个人行为不应妨碍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个人住宅属于私人空房间,行踪轨迹属于个人信息。因此,个人在住所内的活动以及进出住所的信息,都属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范畴。未经他人同意拍摄、偷窥、窃听、收集个人信息,可能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安装可视门铃
你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吗?
林丽华认为
虽然可视门铃具有监控和拍摄功能
但是在判断主人安装了可视门铃后
你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吗?
以及违反个人信息保护及相关责任。
总体上应该考虑几个因素。
↓↓↓
01
可视门铃的录像范围
如果门铃的录像范围覆盖了相邻当事人的必要通道、出入口,并被录至里屋空房间,则可能被认定为超出合理使用范围,对个人隐私构成威胁和侵害。不过,虽然可视门铃的录像范围覆盖了部分走廊、楼梯等。,由于可视范围有限和必要的遮挡措施,在其他业主正常出行时,不会记录其他业主的出入信息和内室空等。,所以可视门铃的使用和影响可能没有超过合理的限度。
02
安装可视门铃的必要性
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安装具有录音、存储等功能的可视门铃,但并不意味着个人安装可视门铃不受任何限制。业主在安装使用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减少对他人隐私和其他合法利益的影响,并征得相邻业主的同意。如果他人隐私仍可能受到威胁,且相邻业主明确拒绝,则应考虑是否有必要安装可视门铃。如果住宅内有比较完善的监控装置和防盗装置,或者小区物业有完善的门禁管理系统和夜间巡逻服务,可视门铃就没有必要,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03
你是否履行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由于可视门铃具有录像功能,可能涉嫌采集人脸、个人行踪信息等生物特征信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有利于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防止他人个人信息泄露。如果已经尽到了注意义务,在考虑是否承担责任时,应该与厂家的责任比例有所不同。
04
是否违反业委会决议或物业管理条例
在少数小区,如果有明确的业委会决议或物业管理规定禁止安装可视门铃,业主应该遵守,擅自违反相关决议或规定者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
如何妥善处理个人住所安全与侵犯隐私的矛盾?
林丽华认为,任何人在满足自身安全需求的同时,都应该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如果业主确实需要安装监控设备,应选择合理的安装设备和安装方式,减少对公共利益和他人隐私的影响。业主确需安装录像、存储等功能设备的,应选择无法录到其他业主或私房的角度;对相邻业主拍照仍不可避免的,应与相邻业主协商解决或约定。
本文标签: 邻居违法建筑可以起诉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安全地帶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