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83 | 评论:3
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智。”
而5.76亿像素的人眼往往看不懂人心,也很难认识人的脸。
其实识人也是有技巧的。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李恪总结了“识人五法”:
一个人对待朋友、金钱、弱者和困难的态度包含了他的性格。
曾国藩说:
“择友是人生第一要务。人生成败,关乎朋友之德,不可大意。”
因为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变成那种人:
和执行力强的人亲近的人,经常被他们引导,远离拖延症;
接近积极乐观的人,往往会受到它的影响,远离消极。
相反,接近悲观、爱抱怨的人也会受其影响。俗话说,“亲朱者赤者黑”。
魏晋名臣傅玄深谙此道。受皇帝委托教导太子时,非常重视身边人的品行。
那时候太子年轻,周围都是有所求的人。他不努力学习,他们也从来不劝他。他捉弄老师,他们甚至奉承他。
在这些人的盲目“吹嘘”下,王子越来越贪玩。
傅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你要想当好皇帝,就要接近正派人。”
因为你接近君子,你会听到很多道德的话,不知不觉中,你的行为会逐渐规范;
接近反派就像进了一家卖鲍鱼的店。时间长了,兰花的香味就闻不到了。
太子听了傅玄的话,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平时任性贪玩,也没觉得不妥,身边也没人劝诫。
的确,你处在什么样的“朋友圈”,往往会导致你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与聪明的人同行;善良的人往往与好人为伍;方正的人往往和清廉的人交往。
所以,在见人之前,先看看彼此亲近的人,这样你不仅能看到对方的生活方式,还能看到对方目前的思维和认知。
一个人花钱的方式往往会暴露出他的内在水平。
比如《水浒传》中的宋江,花钱买“义”字,收获兄弟情;
“红顶商人”胡雪岩,花钱“世故”,获得事业“绿卡”;
《红楼梦》里的贾琏在“情”字上花钱,总是伤妻子的心。
水平高,可见一斑。
内心层次高的人往往会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金钱成为他们实现梦想的敲门砖。
反而会让金钱控制人心,让生活尴尬。
《民国四大美女》中蒋英和陆小曼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歌手蒋英不在乎钱,但他也不会随便花钱。
一个学生想参加歌唱比赛,没钱买服装,二话不说就掏出300块钱买服装。
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她不盲目的节衣缩食,而是精心打理,保证三餐营养,维持生活质量,不让一家人因为贫穷而窘迫。
正如作家苏岑所说:“对于能挣钱并能花钱的女人来说,钱是一种福气。”
在蒋英的经营下,家庭生活总是洋溢着幸福,而此时的金钱就是满足幸福的工具。
另一方面,从小花钱大手大脚的陆小曼,嫁给徐志摩后并没有收敛。
当别人还在走路或骑人力车的时候,她出门需要马车;家里的仆人只有越来越多;住和穿也是“尽量贵”。
原本收入不菲的徐志摩无力承担这样的开销,只好身兼数职,四处奔波。
累了之后两个人经常为花钱的事吵架,感情也受到影响。
思想家卢梭说过:
“我们手里的钱,应该是保持自由、实现价值的工具;而不是关注金钱,直到成为金钱的奴隶。”
一个能让财富为他服务,成为金钱主人的人,一定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样的人,有规划,有自制力,认真对待生活,对生活负责,值得深交。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有教养的人,绝不是没有脾气的人,而是不会把脾气发在比自己弱的人身上。
一个人对待弱者的态度才是你真正的教养。"
想看清楚一个人的修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强者,要看他如何与弱者相处。
尤其是在人生走上坡路的时候,还能尊重弱者的人最受尊重。
看过一个故事,感慨万千:
一个老富翁在餐馆吃完饭后要求见厨师。厨师以为有钱人对食物不满意,忐忑不安地来到前厅。
没想到,富人友好地站了起来,握着厨师的手说:“你做的菜很好吃,但是我太老了,吃不了太多。”我怕你多想,所以特意告诉你。"
厨师瞬间被感动了。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肆意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这是发自内心的善良,涵养,正直,可靠。
当宋仁宗对待弱者时,他经常在细节上表现出他的宽容和慷慨。
吃饭时,他吃了一粒沙子。虽然他的牙齿非常疼,但他没有忘记告诉周围的女士们:
“不许说我吃沙子,这是死罪!”
在一次散步中,他虽然口渴,但还是耐心地回到了宫殿,然后急忙派人去取水。当被问到时,他说:
“我看了很多遍,都没有找到准备好的水壶。如果我问了,就要有人受罚,所以我回来渴了就喝了。”
面对弱者,我们可以容忍一些无原则的错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深入骨髓的善良,也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
这样的人真的很强,是最值得遇见的人。
那些在困境中还能坚持初衷,有所作为或者无所作为的人,都是有底线的人。
他们不会因为陷入困境而忘记自己的分寸,也不会因为陷入泥潭而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这样的人,即使物质贫乏,内心也足够丰富。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官之首”的宋濂就是这样的人。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这时,借书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宋濂向他人借书时,总是提前约定还书时间,并严格执行,从不毁约。
有一次,他借了一本很好的书,通宵临摹。
母亲很同情他,劝他不要急着抄这本书。反正人家也没等这本书来读。
宋濂说:
“不管人们是否想看这本书,当截止日期到了,他们必须归还这本书。这是一个信用问题。”
对于宋莲来说,恶劣的生活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都不是放下底线的借口。
要知道,一旦让自己放弃了底线,那就是毁灭的开始,正如作家卡尔维诺所说:
“一旦你放弃了你认为是根本的东西,你会发现你可以放弃其他的东西,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你以后也可以放弃。
要守住底线,一旦底线被突破一次,就很难再有底线了。"
所以,穿着旧棉袄的宋濂,不畏寒冬,即使大雪纷飞,也不会食言。
这样一个严于律己,不向困难低头,不向生活妥协的人,是值得交谊的。
古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尤其是人在贫困的时候,困境会让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时候,还能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就像生活贫困的郑定祥,在万州市帮人挑东西赚钱。虽然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但他不会有“坏念头”。
有一天,他帮人挑了几十件羽绒服。结果郑定祥和他的雇主走散了。
当时郑定祥只穿着一件单衣,妻子因为太冷,想让他带一件棉衣回去。
但是看着手里成堆的羽绒服,郑定祥没有动。他毅然选择了“完好无损地返回赵”;
雪中寻主半个月!
最后找到了失主,退了货,留下了一句“缺钱缺道德”的声音,让无数人为之叫好。
查理·孟格曾经说过:
"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无论是对财富的渴望,还是更大的追求,修身养性,善爱金钱才是真谛。
古时候有个穷书生,经常想占别人便宜。
一天,他路过一家书店,里面一个年轻人存钱时不小心掉了一枚铜币。
秀才一看,赶紧用脚踩了一下,然后悄悄地把钱捡了起来。
后来秀才受到一个官员的赏识,一路唱着歌进了朝廷。
没想到当年占别人便宜的事情也被抖了出来,大家纷纷弹劾,认为这种占便宜就是“贪”的开始。
其中,部长提到了书店:
“你还记得那年在书店发生的事吗?那时候你得把这钱占为己有。你当了官,百姓岂不苦?”
最后,秀才只能忍辱辞官。正如“菜根潭”所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是创造的诱饵,就是世界的陷阱。这里眼不高,难得不掉进他的手术里。”
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洁身自好才能迎来真正的财富,收获真心相待的人。
▽
象山陆九渊先生在《陆象山全集》里有一句话:
“知人难;没有什么比认识人更重要;如果你能诚实地认识人,世界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清楚地了解别人。
人生如尘。在见人之前,通过“识人五术”可以看清对方的品行和修养。
远离“烂人”,亲近贤惠之人,不仅可以省去自己很多麻烦,还能在无形中提升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通过实践,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值得的人。
本文标签: 不问自取法律上是偷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苏雨农的干休所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