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3 | 评论:1
白蛟先生
民国三十五年,万象图书馆出版的《书法大成》收录了白蕉的《草书法》和草书的范本,清纯敦厚,清新可爱,值得玩味!
来源:书法网
延伸阅读:大家白蕉白蕉(1907-1969),上海市金山区镇人,本名何,以法治名,名香,字远香,名徐儒。后来改名为白蕉。不做居士,复兴,复兴翁,厌恶纸墨,废寝忘食等等。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海上英才。曾任上海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委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国画院画家。白蕉会篆刻、书法、画兰花、作诗。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气息清新,韵味淳朴。在各种体中,草书尤为著名。每次兴奋的时候都会很自信,永远看不出端倪。沙孟海先生称赞为:“三百年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屈指可数。”除了书法,我偶尔会做兰草,婉约,清澈,冲淡。盖擅长书法,可以用叶草的方法,可以用书法的方式。观其书画,就是那些有知识、有才华、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不能进他的庙。珍惜“文革”的殉难,流年不长,留存下来的作品不多。曾任《人文月刊》主编,著有《云上聊天》、《陆机诗稿》、《访谈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演录》等。
1919年,白教12岁,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政局陷入混乱。因此,他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报国的爱国热潮,担任崇山县青年部长,与同乡创办进步刊物《青年之声》,宣传爱国思想,与百万工农一起迎接北伐军。1923年,白教16岁时,告别家乡,考入上海英语专门学校。他通过同学蒋认识了徐悲鸿,并与徐悲鸿、、徐建起、齐一起参加了蒋梅生组织的诗社。后来白蕉认识了于右任,白蕉现存最早的作品,也就是1926年与于右任合作的书法卷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政局陷入白色恐怖,爱国青年惨遭杀害,白教因此失学。应侯鸿英图书馆董事长黄炎培之邀,在图书馆担任《人文月刊》编辑。抗战爆发,图书馆经费告罄,计划裁员。陈保红建议选举白蕉为图书馆馆长,白蕉做了大量工作,使图书馆有了依靠。白教在任图书馆馆长期间,撰文《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影射蒋介石不要重蹈袁世凯的覆辙,得到黄炎培、柳亚子、叶楚伧的赞赏。这本书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资料。内战期间,难民们在街上忍饥挨饿,奄奄一息,但上层统治者却大手大脚。白蕉愤怒地写下了《悲伤的上海》这首诗,痛斥当局的腐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白教避难上海,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与高、、等组建“天风书画社”。,并以诗书与郭清湖订下婚约。同时积极参加徐悲鸿慈善展,为难民募捐。1938年,日军入侵金山嘴,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当局热衷于内战,实行不抵抗政策。白蕉目睹了家乡的千辛万苦,悲愤交加。除了诗歌声讨,他还和好友邓散木举办了“一杯水书画展”,为抗战筹款,并将书画捐赠给慈善机构救济难民。1940年,白蕉父亲去世后,母亲病重,白蕉回老家探望,拒绝了日本军官的邀请。1941年,白蕉34岁时,与金结婚。徐悲鸿赠中堂《双青竹图》,白蕉为徐悲鸿题诗《一曲为珍》,以表谢意。1948年秋,国内局势安定,白教回国看望母亲。伪满县令为了拉拢名士招待乡绅,亲自邀请白蕉赴宴。白娇无法拒绝,他是被逼走的。席间,伪县长在发言中污蔑共产党,为当局涂金。白娇当场反驳,众人黯然失色。事后,白蕉被怀疑是地下党员,上了黑名单,但由于解放较早,没有被杀。1949年5月,上海解放,白蕉夫妇积极参加居委会工作,支援人民军队。今年,白蕉和邓散木合写了《笔字迷》,对笔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土改时,白教专门回老家动员兄弟姐妹把所有的土地证交给政府,并受县委邀请作土改动员报告,宣传党的政策。回国后,柳亚子邀请白娇陪他去苏州、无锡等地观光考察。白蕉回上海后,刘给他写信,并附华东局领导的一封信,推荐白蕉到华东局工作。白蕉不愿依刘之名,故信未发。后来,上海市委邀请沈和沈志远出面,聘请白蕉到上海文化局工作。在填写工资要求一栏,白娇考虑到经济困难,只要求80个单位的生活费。在任期间,为修复上海图书馆、筹建上海美术馆、上海国画院、筹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院、筹建上海书法篆刻研究院做了大量工作,参与了党的一大会址修复的筹备工作。1953年秋,白教去北京与徐悲鸿见面。他结识了南社重臣姚妙初,并写下了《经部妙初旧原韵》这首诗。在许的陪同下,他拜访了齐白石,齐白石为白蕉写了《芭蕉图》。在白娇的叙府过了一个星期,临走前,徐给白娇寄了一本最近的书。第二天,徐悲鸿突然去世。白蕉以诗悼念之,寄与北京好友艾青,嘱其转交治丧委员会。1955年3月,白蕉为黄送葬,在杭逗留三天,、、何、、林风眠、赵延年等陪同。1956年2月29日,上海33位艺术家乘专车到常熟虞山写生。前后四天,5月初,包括、何、钱首铁、、、、、余子材、张守诚、西洋画雕塑家张崇仁等23位沪上艺术家赴苏写生。行程安排是天池、华山、灵岩、田萍等景点,洞庭东、西山。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逝世,白蕉写了《悼念人民艺术家白石老人》,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文章在赞扬白石老人的同时,分析了“有些画家去生活而不创作”的原因。年反右派斗争初期,白教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被降职、降职、降薪。被发配到画院图书馆管理图书,被剥夺创作权和政治权。然而,白蕉对未来的信心没有改变。1959年5月,在上海解放10周年之际,他以草书《清平乐》和草书《山高惯吴》两诗歌颂祖国。10月,在国庆十周年之际,他为翁写了一首赞美人民公社的诗和一本书《假日夜游》。1961年,白蕉摘掉“右派”帽子,4月8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白蕉潜心工作和创作。1962年与等人一起在沈先生创办的上海市青少年宫书法班任教,积极协助沈、先生普及和挽救书法,为新中国的书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白蕉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顶峰。1963年写《兰体杂长卷》(时间尚有疑问)和《杂书铭兰旧句》。
1965年春节,白教应安徽博物院、合肥师范学院、省文联邀请,赴合肥讲学,继续为普及和挽救书法作出努力。1966年文革开始后,久病未愈的白教莫名其妙地被批斗、被抢,被扣上“脱帽右派”等诸多莫须有的罪名。白试图澄清,被定为“翻案”,受到体罚和批斗,被关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写认罪材料,铲油画调色板,洗钢笔等等,甚至被剥夺了请病假的权利,耽误了治疗。被“严厉处理”后,他戴上了“地主”的帽子,每月只发30元生活费,并取消了免费医疗。一九六九年二月三日,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凌晨,饱受病痛折磨的白蕉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在短短的60年里,白教经历了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可谓人生大变样。白蕉的一生是学者、诗人、画家的一生,但也不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一生都遵从金人的生活理念,超然物外,平淡平和。但也不乏“兴田舞干乐器,志存高远”的一面。他勤奋朴实,甘于淡然,默默的完善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他也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言行支持抗战,赞美祖国,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
白教自称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传统文艺修养相当全面。他擅长画兰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与徐悲鸿、并称为“艺术三杰”,还有“白蕉兰、(沈)石、(高)叶厚梅”之誉。白蕉只画兰花,但很有见地。当时人们对它评价很高。谢说:“白蕉写《云上兰花》,不仅笔墨辉煌,而且花卉生动,尤其是前人所未有的。”“手书兰花,粉蝶绿莲,非前人一笔。”沈玉忠说:“(白蕉)书法逼二王,画兰花无敌。”唐云曰:“众门派皆属杨九漂,谁能共叙一夜酒醉?用笔转东风,惊扬州郑板桥。”白蕉的兰花很有味道,所以我这辈子也写过很多次自己关于兰花的文字。
白蕉的书法是各种艺术中最高的。总的来说,他主要是在魏晋唐宋时期刻苦学习,尤其是对晋人。但据资料显示,他晚年也受到了日本藤原的影响。从他的代表作《兰题杂长卷》、《兰题杂旧句》和自撰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确实获得了金人的精髓。作为20世纪后学派的代表书法家,沈擅长各种风格,擅长跌宕起伏,白蕉擅长小三洒脱。白教的学生孙正河曾说:“沈先生的《Xi传》的书风,和鉴湖的书风一样清晰明了。马先生《Xi传》的书风犹如会稽之酒,清香醇厚。邓散木先生的《Xi传》的书风犹如越王,严峻而巍峨。《白教先生传》书风如兰亭之竹,潇洒脱俗。”这很有见地。白蕉的书法从早年到晚年基本经历了“楷书-草书-草书-草书”的过程。早年多为楷书、草书,有独立的字。后来草书越来越重要,晚年出现了纯草书作品。而且他的书法,一步一个脚印,也是“晚年妙”。直到1961年才达到顶峰,我们望尘莫及。白教的楷书,学欧阳询、于世南、钟繇的《荐季直表》、《申报帖》和二王等据史料记载,在欧阳询附近的白教《九成宫醴泉刻本》将此版文字与阳光下的宋佗版文字相比较,可以重叠,流传一时成为美谈。这足以说明白蕉的楷书立下了汗马功劳。白蕉草书,坚持铁血的“写法”,是最有书卷气的。然而,要说纯粹的简洁和朴素,恐怕还得从1947年的《舒自撰诗两行书集》说起,或者更晚一点,比如1955年写给翁诗珍的信。白蕉早期的作品多是刚解散的行书,或者变化不大的二王书法。比如1940年的《桃花源记》,写的是独立字和长结字。一方面来源于欧、于楷书,一方面来源于王羲之的《圣教序》等法帖,鲜有“自性”,如“芳草鲜美,落花树彩”。“乱”字、“此人”字、“林”、“数”、“百”等字与王的字基本相同。此时的白教虽然没有摆脱前人的阴影,但在“与古人融为一体”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到了1955年前后,白蕉的作品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自我”,如1955年写的《给翁诗岳的信》(1、2、3号)和19 56年6月3日写给作家兼翻译家周的自撰诗集。他的个人面貌一直很突出,尤其是莫云的笔墨变化奇大,绝不逊于林散之。到1961年,白教已开辟了铁学史,其著作有《兰题杂长卷》(约1963年)、《兰题杂旧句》等。,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胡传海韵:“(兰提杂村)在疏处采用了平安河冯如居铁的平和舒适的布局方式;流畅地表演了“德·铁石”、“崖头万铁”等犹如珍珠般的转移技巧;《谢尔帖》这本书的跌宕起伏,一直是倒着传下来的;俊逸采取了(按:应该是吸)关闭《丧帖》字样的方式。”他还说:“白蕉并不是一味地复制二王的模样,但通过细细品味还是能看出其中的差异:白蕉用笔追求更多的起伏,断笔的次数相对减少;这个词很简单;笔速更快;字间距排列也力求变化。可以说白蕉在二王的基础上也运用了一些现代的用笔技巧。从而避免其作品盲目崇古的嫌疑。......白娇在写字或写字,举止中充满了专注;或者做融草法,来去匆匆又不失姿态。由此可见,白教真是一代宗师。”(胡传海《魏晋风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3月版《白蕉杂兰题记》)沙孟海《白蕉杂兰题记》:“白蕉先生《兰题记杂稿》长,草与草交替,眠于山阴,见功夫深。一次又一次的闹,永远不要失去模型。三百年来,很少有人为此。”这个作品是白娇分几次完成的,每一次感受都需要填充。但“参差中有大齐”,整体风格十分统一,潇洒飘逸,其墨韵笔墨令人惊艳,这也是白蕉超越沈、、、马、的地方。这本书是两位国王写的,但它是独一无二的。此时,他已经把二王的艺术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血肉。喜欢用“自己发明的新词”,用古人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感受,把“劲韵”与宋明的“意”和“态”融于一炉,朝气蓬勃,技巧娴熟,风格鲜明。更重要的是作品气势十足,酣畅淋漓,这在白蕉的其他作品中并不多见。在当时,它不仅被放在书法三百年的中间,而且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白树的晚年,似乎有很大的变异,如草书《辛弃疾词水龙隐》(大约在文革前的1964-1966年)。到了这个时候,白蕉的书法显得不那么优雅了,心情也显得有点乱。白蕉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技法”,他的一切笔墨仿佛都是“从脑子里流出来的”。所以,白蕉此时的作品,在他被折磨的悲痛和大难临头的焦虑的烘托下,真正成为他沧桑的记录。正如来自德国的周世道所说,这部作品是“一支老笔”,“气象上接近宋明,感情上忧郁。写于64年林彪吹毛求疵到66年文革开始时,写出了当时有识之士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预感和忧虑,是时代书法空的杰作。”此时的白蕉已经具备了创作更多伟大作品的条件。可惜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最终夺走了白蕉的生命,于是历史只留下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白蕉的书法以草书为主。为了满足草书流畅、圆滑的要求,大量使用“曲内白”和“曲外白”。我们认为,这是草书与楷书截然不同的特征:即孙所谓“草转形质”,“转”是草书极其重要的动态因素,弧形内白、弧形外白的成分增多,这就是笔法中“转”多于“折”的原因。楷书则是内白外白的方形和三角形,所以字体是“方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白蕉的楷书采用了欧阳询和余士南。它是正南正北的正方形。其内白外白多为方形、三角形,形似古佛。白蕉早期的行书《桃花源记》中,黑白处理多为方形、三角形,流动性不是很强,趣味性大于抒情性。但到了“兰体杂存”时,弧形内白、弧形外白增多,流动性增强,尤其是辛弃疾的词《水龙隐》,白本中最有灵感,擅长“密”和计画。密度更密,自然疏的地方更疏,所以粗细和节奏都变了,老笔的效果随心所欲。作为一个贯通铁学全史的书法家,白教研究魏晋唐宋,魏晋唐宋是关不住笼子的。相反,他的创作体现了高度的自由。他的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写,都表现出一种综合的能力,所以他的书法虽然“势圆”,但不是一味的纠结,而是及时爆发的一笔,所以流动中有凝重,有起伏,有挫折。作为一个杰出的画家,白蕉书法用墨成功地借鉴了绘画的元素,特别善于用水涝淡墨的方法,干淡相混,敢于用水涝的方法,任其渗出,所以他的作品滴水不漏,成为一部机器。至于在书法中使用淡墨,世界称赞林散之先生的独特创造。事实上,白教的《兰体杂长卷》,墨法的创造一点也不让林老。1956年《自撰诗卷》甚至超过了林老。白蕉的书画在建国前很有影响。40年代在上海举办多次个人书画展,一时成名。有些人认为他写的《王耔》是当今的第一本书。
除了书法,白蕉还擅长画兰花。解放前有梅花,谢公站有菊花,吴湖帆有荷花,傅铁年有松树,沈有竹枝,白蕉有兰草,都有可比性。白蕉写兰花画不多,风远。以大花蕙兰居多,题句疏而明,若即若离,恰到好处。他自言自语道:“花好留,笔好墨,形好韵,急则得笔;当它不是湿的而是湿润的时候,你得到了墨水。如果你不想矜持,但你的姿态充满魅力。又曰:“一箭多花出茎治花之法,常为许多人所遵循,总是无效。不如用笔逆势而为,再看自然而强。“蓝句里有很多妙笔。俗话说:“一朵两朵花,三五片叶子,笔口豁然开朗,需要多年的努力。又说:“赵子谷写兰,尚为僧,钟为处女,高八韵,清石涛气。明清时期只有少数。"云:"十招百招,一招而已。”“我生下来就中了一两箭,已经一千年了。"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万里风
2022-03-11 18:16:28 回复
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到了1955年前后,白蕉的作品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自我”,如1955年写的《给翁诗岳的信》(1、2、3号)和19 56年6月3日写给作家兼翻译家周的自撰诗集。他的个人面貌一直很突出,尤
吃饭第一名
2022-03-11 22:36:43 回复
干淡相混,敢于用水涝的方法,任其渗出,所以他的作品滴水不漏,成为一部机器。至于在书法中使用淡墨,世界称赞林散之先生的独特创造。事实上,白教的《兰体杂长卷》,墨法的创造一点也不让林老。1956年《自撰诗卷》甚至超过了林老。白蕉的书画在建
战场猛将
2022-03-11 23:57:14 回复
、、徐建起、齐一起参加了蒋梅生组织的诗社。后来白蕉认识了于右任,白蕉现存最早的作品,也就是1926年与于右任合作的书法卷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政局陷入白色恐怖,爱国青年惨遭杀害,白教因此失学。应侯鸿英图书馆董事长黄炎培之邀,在图
太闲了
2022-03-11 21:13:51 回复
时,他已经把二王的艺术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血肉。喜欢用“自己发明的新词”,用古人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感受,把“劲韵”与宋明的“意”和“态”融于一炉,朝气蓬勃,技巧娴熟,风格鲜明。更重要的是作品气势十足,酣畅淋漓,这在白蕉的其他作品中并不多见。在当时,它不仅被放在书法三百年的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