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伤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12 | 评论:2
新京报讯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消息,11月5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1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十大典型案例,为宣传普及劳动人事法律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两区”建设。这些案件是从去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11万余件案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重点针对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等领域市场主体容易发生的争议。,涉及加班费、劳动关系新就业形式的认定、规章制度的制定、竞业限制、女职工第三期权益保护、劳动合同的解除和聘用合同的终止等。这也是本市第七次公布仲裁典型案例。为便于理解和适用,仲裁机构还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分析和风险提示。
据介绍,这十起典型案例如下:1。支付加班工资的义务不免除于单位制度;2.主播等新型雇佣关系,确认劳动关系需谨慎;3.不宜将员工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劳动法;4.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损害本单位的权益;5.关联企业的规章制度不一定适用于本企业;6.雇员的重大过失应赔偿雇主的损失;7.休产假的女职工,当年仍应享受带薪年休假;8.劳动者非法查询隐私信息单位可依法解除;9.支付保密费不等于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10.事业单位违法解除聘用合同的,应当支付违约金。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稳就业、保民生,坚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重。开展复杂案件分流,推进终审制、要素制办案,推广快审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开展“保薪”行动,严格落实拖欠工资大案要案挂牌督办。同时,做好裁判与审判的衔接,与人民法院统一疑难问题的适用标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窗口或工作站的作用,帮助弱势群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目前,北京已实现各区仲裁办案机构实体建设全覆盖,仲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自贸区调解组织建设标准,推动自贸区设立17个调解组织,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坚持示范引导,选择金牌调解组织,出台调解补贴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堤坝”作用。
编辑杨莉
本文标签: 劳动仲裁胜诉后拿到钱的几率高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文科de新浪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