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1 | 评论:1
你的征信记录里有没有逾期信息?如果有人帮你“修复”信用记录,你会花钱去做吗?随着社会对征信的日益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打着“征信”旗号的虚假广告和诈骗套路。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有三种与所谓“信用修复”相关的骗局,需要特别防范。
骗局一:花钱请人帮你“修复征信”
提示:“信用修复”不靠谱,涉嫌违法。
记者发现,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以“信用修复”为关键词的“中介”广告,其中有一些是隐藏的。比如某中介说只提供“信用投诉投诉”的咨询,价格2000元。具体情况一定要电话沟通。取得联系后,中介会说具体收费要根据征信报告的情况来定价。可以先签合同,再交费。如果你做不到,你会得到退款。不确定需要多长时间,可能至少需要一个月。从报价上看,消除一条逾期记录需要1000到3000元。如果有很多不良记录,可以打包定价,单价会更便宜。
记者发现,警方和法院公布了多起相关诈骗案件,骗子要么找借口拖延,要么收到钱后直接失联。
2019年11月,焦某声称可以帮人修复信用记录,张某却信以为真,并支付了6000元。过了很长时间,张的信用记录没有变化。焦收了钱后什么都没做,张某觉得被骗了。法院审理查明,焦某以修复被害人张某的不良信用记录为由,在明知其不具备处理委托人所要求事项的能力的情况下,骗取张某6000元个人生活费。法院认为,焦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决焦某犯诈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重庆的邹某曾在微信上发布可以修复征信、消除黑名单的虚假信息,骗取马某1500元。法院审理查明,除了“信用修复”虚假广告外,邹某还多次发布可以取得合法驾驶证、消除酒驾、超速等违法记录、出售存量汽车等虚假信息,骗取另外5人5万余元。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邹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诈骗分子的广告往往附有“银行”发来的修改征信信息的短信截图,甚至带有“银行客服”的通话视频,让人感觉成功率很高。但其实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诱饵”。短信截图都是PS的,故意用编造的成功故事骗取信任。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案件是典型的“信用修复和粉饰”诈骗。他们以“信用修复、洗白、铲单”、“异议申诉咨询、代理”等名义开展业务或发布广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以“非恶意逾期”为由唆使个人无理投诉,或采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修改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通常不退款或失联。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五年”。根据相关法律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信用修复”,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五年后,不良记录自动删除。
据了解,任何人无权随意更改或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如果有银行失误、犯罪分子盗用身份等特殊情况造成的不良记录,可以依法提出异议。
央行相关人士指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个人认为征信报告信息存在错误或者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使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消除正确显示的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骗局二:培训“信用修复”费用昂贵。
提示:在“征信”领域,没有所谓的“修复”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网上搜索“信用修复”,除了中介机构,也有很多培训班的广告,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
北青报记者以客户的名义随机联系了其中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直言,学员了解后,在自己能接单的范围内,维修成功率高达90%以上。根据市场情况,修一个能赚1000-3000元,做的越多赚的越多。“交3980元学费,可以学习相关技术。一年内可以打微信免费咨询。学了就可以出去自己干了。”
这些机构能教给老师什么真本事?公开报道显示,这些所谓的“信用修复”培训的核心内容是教人以欺诈手段欺骗银行。
济南的马先生信用卡多次逾期,内心一直没有安全感。2019年4月,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广告说可以培训“修复征信,漂白黑户”,他动了心。马老师来到这家公司,交了200块钱,先听了一堂公开课。他记得试听课主要是讲师鼓吹自己要多了解银行的政策,教如何躲避银行的监管,如何使用信用卡更快速的提额,如何刷水等等。,却不知道如何修复征信。
工作人员听完这个200元的公开课后告诉马老师,如果真的想学习如何修复征信,需要参加后续的“品牌班”,培训价格19800元。对方还说,通过学习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洗白”自己的信用记录,还可以靠这个技能赚钱。
马先生觉得很划算,就交了钱,开始学“品牌课”。但是他在学习的时候,越来越觉得心慌,因为课程的核心就是“诈骗”。讲师告诉学员,一定要想办法让银行知道逾期是不可抗力造成的,要找出特殊的理由让银行相信你,同情你,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拿证明。比如问熟人或者私刻假章伪造病历。马先生觉得这样太危险了,随时都会出事。他想退课,要求退款,却被对方拒绝。
有学员在参加过这类培训后表示,讲师还强调修复征信的关键是逾期原因,他们提供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地震、泥石流、见义勇为、妇女被拐卖、生下一个难产昏迷的孩子、被MLM组织控制等等。讲师说不管什么原因,关键是要证明,造假无所谓。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会逐一核实异议申请的信息,不要抱有任何幻想。被查出信息造假可能更麻烦。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打着培养信用修复、信用修复专业人才的旗号,谎称教授信用修复、信用修复技能或为信用修复技术人员、信用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研究服务,实际上是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信用修理师证和信用管理师证都没有得到人社部的认可,不合法。征信领域没有所谓的修。
骗局三:招募征信代理,加入进来。
提示:央行不应以加盟的方式从事征信业务。
除了信用修复的培训,很多机构也宣称可以通过代理、加盟等方式赚钱。
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公司也招代理。"代理商是你寻找客户,我们将解决问题."据其介绍,代理商分为不同级别。成为初级代理,需要交1万元,每单提成50%。
据了解,很多人上当受骗,无论是代理商还是加盟商。2019年8月,湖南某公司吹嘘“信用修复是战略,公司有批文,有营业执照”。艾先生动了心,交了29800元成为岳阳市的“独家代理”。双方约定代理商享受600元/条个人逾期信用修复价,市场价不低于1500元/条。
没多久,艾先生向公司报了两张逾期账单,其中一张是妻子的,境外信用卡150美元。如果逾期一个月,公司承诺90天内修好。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伪造虚假病历和住院证明”。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提交给银行的虚假“证明”肯定没有被采纳。这两个过期项目没有成功修复。艾先生发现被骗,要求对方协商退款,但没有结果。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这种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大、前景好为由,诱导受骗者通过代理或加盟等方式做征信相关业务。其实就是为了骗取代理费和加盟费。
根据《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据《企业征信加盟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机构不得以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来源:http://resource . cloud GX . cn/files/GX app/news/202106/25/737709 . html?_s=1624611770
本文标签: 多次花钱查天下信用对征信有影响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钱文忠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