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涉外法律 >> 正文
简介: 该报高级记者林平[编者注] 涉外法律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整体推进国内法治和国外法治。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涉外领域不断扩大,这对涉外法律

该报高级记者林平

[编者注]

涉外法律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整体推进国内法治和国外法治。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涉外领域不断扩大,这对涉外法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件指出,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在报告中提出,在未来一年的立法工作中,我们应加快涉外领域的立法,丰富应对挑战和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和反长臂管辖权的系统完整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涉外法治建设进展如何?国内法治与国外法治如何协调发展?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汪静波教授以“涉外法治”为题撰写文章,观察一年一度的涉外立法,展望涉外法治建设的未来。

“2021年可以视为中国整体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元年。”汪静波教授在专著《谱写涉外法治发展新篇章》中指出,过去一年,涉外法治和国内法治同步推进,我国在完善涉外法律体系、推进涉外执法和涉外司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综合运用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维护主权和利益的能力显著提高。

文件指出,中国先后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反外国制裁法等。,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汪静波指出,比如《反外国制裁法》、《阻止外国法律措施不正当域外适用办法》和《不可靠实体名单规定》,为应对一些对中国的无理制裁和打压,实施反制措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和支持。2021年生效的《数据安全法》,2021年11月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网间治理的框架规则和基本法律。2021年,《生物安全法》、《海警法》和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生效,有效强化了中国的安保体系。

在她看来,加快涉外法治建设是中国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有必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安全和法治建设,确保中国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国内法治和国外法治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协同性。”汪静波还建议,应制定与《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和《外国投资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细化这三部法律的原则和制度,以促进有效实施,完善配套机制,丰富依法应对挑战、维护安全和利益的工具箱。

汪静波直言,只有不断推动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全球治理改革作出贡献,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下是汪静波撰写的全文: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秩序处于紧要关头,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11月,***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强调,要整体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一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和理论的创新。国内法治与国外法治相互延伸、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法治的壮丽图景。

2021年可以视为中国全面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元年。一年来,在***法治思想指引下,涉外法治与中国法治同步推进,在完善涉外法律体系、推进涉外执法和涉外司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综合运用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维护主权和利益的能力显著提高,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涉外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补齐短板,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坚持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进中国涉外法律体系建设,有利于维护安全和公平公正的国际法治。2020年12月生效的出口管制法明确了域外适用和对等措施,凸显了中国政府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法治、维护贸易公平的决心和责任。

2021年,中国涉外立法取得多项突破。此前制定的《反外国制裁法》、《阻止外国法律措施不当域外适用的措施》和《不可靠实体名单规定》,为应对一些对中国的无理制裁和打压,实施反制措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和支持。陆地边界法为中国陆地领土主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加强边境建设、维护边境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新修订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为中国对外援助提供了国内法依据。2021年9月起施行的《数据安全法》,2021年11月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网络安全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网间治理的框架规则和基本法律。2021年,《生物安全法》、《海警法》和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生效,有效强化了中国的安保体系。

加快涉外法治建设,是我国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中国不仅增加了反干涉、反制裁和反长臂管辖的法律工具箱,而且积极领导、推动和参与全球治理,推出了构建人类共同未来共同体的法律制度、机制和措施。中国坚定不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与世界分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和全球经贸规则体系重构。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但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使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困境。中国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的WTO改革。同时,它向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组织开放。以《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代表的贸易协定具有高目标、高标准、新规则的特点,将对未来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申请加入CPTPP。

涉外法律实施取得新成效

为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升司法在构建“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办理涉外司法案件,继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之后,北京国际商事法庭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法院集中管辖北京市范围内的涉外商事案件,具体为北京市范围内诉讼标的额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辖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仲裁司法审查案件和外地法院裁判审查案件。202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平台上线运行,开启了以国际商事法院为核心的国际商事纠纷网上解决模式。2021年,中国法院积极适用国际条约和惯例,审结了一批典型民商事案件,更好地维护了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外国法的认定是适用外国法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我国涉外判决水平和国际公信力。近年来,外国法的认定越来越受到中国法院的重视。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识别平台平稳运行,各地人民法院在域外法识别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北京四中院完善了外国法认定和适用规则,对外国法认定的原则、方式、标准以及不能认定的认定进行了指导。深圳前海法院建立了全国首个服务“一带一路”行动的中文法律数据库“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公法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及时发现外国法律,解决因误解外国法律而产生的问题。随着《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生效和《海牙判决执行公约》的制定,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制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法院和仲裁制度也在进行重大改革,以有效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2022年,《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座谈会纪要》和《关于适用相关国际条约和惯例的司法解释》的发布和参考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向更高水平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双循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法律咨询室工作制度(全国人大2021|学者谈“涉外法治建设”: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需加强统筹协同)

国际商业环境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营商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国的国际营商环境建设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我国对外开放走过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沿江地区→内陆省会城市和地区”的区域推进路径,形成了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相应地,开放模式也经历了“政策导向型开放→商品和要素流动导向型开放→规则等制度性开放”的渐进发展路径。国际营商环境建设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过程,正从对外贸易的政策性开放向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全面建设发展。2021年,中国将继即将生效的世贸组织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后,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主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和海南省多项优化国际法治营商环境的法规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国务院部署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各地相继出台改革措施,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大惠企便民力度。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与许多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中国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水平,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从商品和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更加重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进自主开放,提高协议型开放水平,是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法治和国外法治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协同性。要制定与《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和《外国投资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使这三部法律的原则和制度进一步细化,以促进有效实施,完善配套机制,丰富工具箱,依法应对挑战,维护安全和利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深化与联合国及相关机构合作,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协定,积极参与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供应链断裂、国际热钱冲击等风险将会增加。中国有必要在对外开放中进一步加强安全和法治建设,以确保中国的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国际培训,创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熟悉国际规则、能够深度参与国际法律事务、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需要的涉外法律人才。

中国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海外利益遍布全球。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对外活动中,不仅要考虑遵守所在国或外国的相关法律,还要通过中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利用外国法律提供的法律保护和法律救济。只有不断推动涉外法治创新发展,促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全球治理改革作出贡献,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辑:姜图片编辑:

本文标签: 法律咨询工作室合法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神圣午睡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点评

  • 夏日奇遇

    夏日奇遇

    2022-03-11 23:48:02    回复

    法治的壮丽图景。2021年可以视为中国全面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元年。一年来,在***法治思想指引下,涉外法治与中国法治同步推进,在完善涉外法律体系、推进涉外执法和涉外司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综合运用立法、行

  • 刀锋冷

    刀锋冷

    2022-03-12 01:37:26    回复

    该报高级记者林平[编者注] 涉外法律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整体推进国内法治和国外法治。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涉外领域不断扩大,这对涉外法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件指出,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似是当时少年郎

    似是当时少年郎

    2022-03-12 02:22:59    回复

    体相比,中国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中国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水平,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从商品和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更加重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进自主开放,提

  • 杜新兴晴

    杜新兴晴

    2022-03-11 16:22:51    回复

    抱抱我的宝贝

  • 柏真保娅

    柏真保娅

    2022-03-11 16:22:51    回复

    你很无聊吗

  • 李利羽启

    李利羽启

    2022-03-11 16:22:51    回复

    我都行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

红际法律

法律信息科普法律知识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推荐文章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19(房屋装修合同样本怎么写?房屋装修的具体流程?)
  • 合同专用章有编号吗(注意!漯河老俩口被骗)
  • 合同专用章需要备案吗(2022年办理刻章备案都需要什么材料?)
  • 合同专用章样式(最高法院民二庭:关于四个公章实务问题的解答)
  • 合同专用章图片(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法人章,各印章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 合同专用章和公章的区别(财务章、公章、合同章、发票章,有关印章的最全风险汇总)
  • 合同专用章尺寸大小(行政管理:企业印章管理暂行细则(中小企业适用))
  • 合同专用章电子章制作(「放心签」合同电子签章怎么弄)
  • 房屋装修合同简单范本(房屋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21(房屋装修合同(简单)模板)
  • 湘ICP备2021010099号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