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03 | 评论:3
12月19日,定海路街道146街坊开始“二次协商”,正式签约。截至当日24时,签约率达到99.33%,这也意味着定海街道完成了二级老街的改造。
在此期间,定海路司法所设立的“定海桥边”法律服务(调解)工作室进驻旧改基地,全方位、现场、面对面地认真做好旧改征集的法律服务保障工作,助力旧改决战。
全方位参与,为旧改的收藏画一个完美的闭环
为了让法律服务渗透到旧改征收的每一个阶段、流程和环节。定海司法组建法律专业团队,派出律师、调解员、退休法官等专业力量进驻旧改基地,参与前期政策宣传、公房承租人变更、中期法律咨询、财产分割、继承、矛盾调解、后期法律援助、司法搬迁等一系列工作,帮助被征收居民保“蛋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上门服务,确保旧改征费法治化
在个税老征收基地设立法律服务(调解)工作室,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政策解读、公证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及时反馈居民的意愿、建议和意见,充分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进群众与政府的互信,促使居民顺利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定海路街154栋有一栋三层的房子。一楼是父母留下的,二楼和三楼是小美和她老公后来盖的。当时他们面对的是旧改,几个兄弟姐妹在赔偿分割上有分歧,但没能签合同。
“原因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大哥身体不好,三姐又不在家。虽然我最小的妹妹和她的父母住在一起,但她很少照顾她的父母。只有我二哥承担了主要赡养义务,所以我二哥觉得他应该多分。”人民调解员告诉记者,最小的妹妹认为这个房子大部分是自己和丈夫建的,收的钱大部分应该分给自己。
为了帮助他们保护蛋糕,该委员会多次上门走访,搭建调解平台,采取家事法双管齐下,最终促使他们签订人民调解协议,顺利签约。
面对面接触,为老改征增添人文情怀
每一个老基地启动时,“定海桥”工作室的工作人员都要充分及时地与街道、征收办对接,详细了解基地的情况,认真分析判断关键症结,走访被征收居民。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以“我为亲人收藏”的理念对居民进行政策解读、法律分析、情感同情、思想启蒙,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保住这块来之不易的“大蛋糕”。
定海路街道146栋的居民多年来一直盼望着能住进环境舒适的新居,但家乡却难舍难分。对他们来说,旧改旧征用是一场需要三思而后行的思想“战斗”,而这场战斗特别难打。身体残疾,常年需要就医的苗师傅就是其中之一。老征后,出行、就医等一系列难题摆在苗师傅面前。再加上家里搬迁利益分配存在分歧,导致他最近身心疲惫。住在146街坊的调解员黄涛得知后,耐心细致地劝说开导,他的思想逐渐有了变化。该委员会还利用这一情况建立了一个平台,以分割补偿收集,以促进合同的顺利签署。
“做旧改征工作,既要重视法法语,又要考虑群众的情感需求。调解不是冷冰冰的物质分配和财产分割,更是一种温暖的精神呼唤。此外,还要注意调解方法和技巧。”丁鲁街道办主任芦伟说。
据悉,“定海桥边”法律服务(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进驻街道5个旧改征收基地,接受法律咨询1244次,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140个,直接带动106户居民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定海旧改决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文:张
编辑:张天一
图片由“定海桥”法律服务(调解)工作室提供
本文标签: 法律咨询工作室合法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磐石之心看Business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