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38 | 评论:3
点评:刑法解释不能代替刑法,只是为了刑法解释。
刑法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理论解释。差异的原因是谁在解释。立法解释比较简单,就是立法者的解释和人大的解释。对了,同时全国人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直接立法,可以把非犯罪行为重新立法为犯罪。当然也可以删除之前的罪行。所以立法是基础,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因为解释只是在刑法规范上,立法解释是立法者的解释,参考作用更直接。毕竟发明者自己的解释可以更有参考性。司法解释相当于产品出来后司法机构在具体实践中的解释。因为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它的解释也很有参考性。最后是常识解释,更直白一点,就是这个刑法制定的时候,基于其用词定义的解释。
刑法解释方法可分为解释技巧和解释理由。技巧是选择什么手段,原因是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手段。手段只有一个,用的支持越多,就会越充分。即只能选择一个解释技能,这个解释技能的解释理由越多越充分。
口译技巧的拓展解释是合理的发挥,因为法律天然是滞后的,语言所描述的文字有一定的灵活性。p:扩展解释不能没有底线,不能类比解释。允许引申解释,严禁类推解释。刑法解释的扩张性解释由于适当扩大了范围,对被告人不利,所以刑法解释不一定对被告人有利。对被告不利的解释也可以存在。p:对被告有利是一种常态,但不是必须,更不是准则。至于利弊,还是要结合刑法目的来说明。自我感觉:比如重罪一般都比较谨慎,可能对被告有利,比如入室盗窃。但有些影响比较严重,包括侵犯人身权利、杀人之类的;包括女权,比如轮奸,强奸等等。
口译技巧的收缩是收缩到核心意思,而不是仅仅去掉一点点。刑法有个概念叫目的限制。很容易与这种狭隘的解释相混淆。目的性解释就是收缩部分甚至一半的解释,就像鸡蛋少了一个甚至一半,信息就可能不完整。反之,缩小解释就是离开核心的蛋心,但还是包含了绝对全面的信息。举例:财产解释为别人的财产和自己的财产,就是把财产分成两部分,这是目的限制。解释属性直到看到为止,能摸到的就是缩小解释范围。对财产的解释从最初的看得见摸得着发展到现在包括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对原因的系统解释。上下文,解释刑法的规定。可以理解为模式解释,系统,系统有多大,就看你有多大的模式了。注意不要漫无目的的解释。释法制度并不要求字义的统一,因为语境影响和权力侵害是不同的,所以有区别。比如传播淫秽物品罪和传播性病罪,第一个比第二个影响小。相应的,第一个要更严重才处理,第二个有了才处理。同一个词是传播,所以传播程度不能同义。
说明原因。当然解释一下。刑法中已有规定,但实际上,发生的案件远远超出了刑法的规定。更有道理,活该,自知之明。这是远远大于意义的,也就是危害大于。比如两次处罚就从重处罚,那四五六次就从重处罚。大家思考注意:这个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就是首先这个已经被规定为犯罪了,他只是加重了一点。而你也不能反过来,先想到危害性,再去尝试决定罪与罚。
因此,所有的解释都必须经过罪刑法定原则的检验。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