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4 | 评论:3
我遇到的人越多,看到的东西越多,我的头脑就会产生无尽的震颤,我的认知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更新。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是残酷而冷漠的,人性是丑陋而荒谬的。不愿相信,不愿面对,甚至不敢承认,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常态,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和人们的灵魂里。
人性中有一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阴暗面,否则你会被伤得体无完肤。”
大家好,我是充满活力的枫叶飞人。欢迎参加我的读书交流会。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推理小说犯罪心理档案,讲述了人性的丑恶和自我救赎。
我一直喜欢看推理小说。第一,我喜欢推理时慢慢拨开迷雾的过程。第二,在最后一个故事的背后,我不得不正视人性的美丑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思。
终于有时间在白天下班晚上休息的时候看这本推理小说了。在网上查了资料,知道《犯罪心理档案》的作者刚从医学院毕业。难怪书里的尸检部分这么专业。比如恢复骨骼高度的时候别忘了加上5 cm的软组织厚度,比如分析受害者骨骼受伤的位置准确到哪根肋骨在里面或者外面。
这部小说分为四卷,由四个不同的案件组成。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线索有一定的关联,但可以独立完成。四起案件中的罪犯都是连环变态杀手,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很多都根源于童年的不幸经历。每一个性质恶劣的犯罪故事都源于一个犯罪动机,所有的恶性犯罪都源于心中的一个阴影,即兴犯罪除外。很多人都有不快乐的童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变成了变态杀手。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只是一些极端的例子。
与《蜘蛛十宗罪》等同类型悬疑推理小说相比,两部小说均改编自真实案例。这部小说更注重罪犯犯罪心理的成因和表现分析。这部小说从案件侦查人员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对犯罪人的行为和线索的梳理和分析,反推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从而形成犯罪人的心理侧写,推导出犯罪人的特征,从而为侦查人员缩小嫌疑人范围,辅助侦查嫌疑人。
我们举个案例来说明一下吧!有五个受害者和五条生命在死亡的休眠中。在案件真相大白之前,谁会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源于多年前的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故事中的几个角色,无论是身份、受害者还是加害者,都无一例外地是多年欺凌的受害者。当年的校园霸凌事件,还不是最大的悲剧。最大的悲剧是,从来没有人站出来告诉这些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如何保护自己。学校和家长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意外,是小事。比起他们的脸,几个孩子的心灵创伤算什么?于是,仇恨的种子在心里种下,慢慢生根发芽,当它破土而出,一切都变得不可挽回。这是谁的错?这一切听起来非常令人沮丧。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身边看不见的世界里一定也有类似的故事,只是没那么悲惨罢了!小说里消失的人,永远不会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应该多想想自己活着的时候是否不小心偏离了自己生活的轨道。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结局都是由无法控制的情绪造成的。
我花了几天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一开始我只关注案子是怎么破的。终于看到了那句话:为什么受虐者会变成施虐者?只有结合前面四个故事中杀人犯的特点,才能理解这本书的主题。我们还关注一个问题:青春的阴影很容易伴随我们一生。青年时期是我们三观建立的时期。从一开始,我们就懵懂无知,像一张白纸。然后通过接触身边的人和事,看书看电视,通过父母的行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认知。而有些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大人赋予的阴暗面。那些走在黑暗面的大人,深深的种下了孩子的心。通常,他会紧紧锁住这一边,直到出现诱因。
凶手开始是受虐狂,最后变成施虐者。他们想通过杀人来逃离噩梦,最后却成了别人的噩梦。我很赞同书的最后一段,你再怎么可怜,也没有权利控制别人的生死。
这本书的篇幅不是很长,但每次读完一个故事,我都要安静下来。每一个故事都让人不寒而栗,充满了对人性的罪与罚。期待犯罪心理档案新作,期待犯罪心理档案搬上银幕的那一天!
我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枫叶。我向所有推理迷强烈推荐这一系列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刑侦小说。看完之后,记得写下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理解,在下面的评论区和我分享。记得点赞关注,陪你读好书,多推荐好书。谢谢你。下次见!
本文标签: 丢失档案合同属于什么罪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体坛扒客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