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49 | 评论:3
经济观察报杜涛7月底,李迪(化名)去了南方某融资平台。这一次,他没有蹲在融资平台的办公室里,等着还本付息。
李迪是一家金融机构的部门主管,一直从事地方政府投融资业务。他这次给融资平台发了投诉信,就是告诉融资平台,如果不还钱,就走法律程序。
这个时候李迪也挺无奈的。“其实我们也知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环境没有改善,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其他金融机构起诉了,我们也知道同行业的一些行业正在走起诉程序。为了遵守规定,履行职责,必须保证始终有催收行为,以免被投资人质疑不作为。”
在他看来,到了起诉的时候,投资者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毕竟已经过期两年多了。但对于投资人来说,起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李迪这样的管理人来说,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也就意味着和融资平台撕破脸了。“没办法,不起诉的话,投资人会写信给监管部门,管理人和合规部门没办法,只能走这一步。归根结底,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环境变了,融资收紧了,没钱了,没办法了。”
起诉
7月底,刚刚在南方某市机场下飞机的李迪,内心已经麻木了。这个城市的风景很美,但是对于李迪来说,这个机场来了几十次,每次来都是一分钱没拿到,或者是180万被打发走。这个融资平台欠他几个亿。据他介绍,这个平台负债100多亿。
刚刚走出机场的李迪,已经在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在投资人面前,他告诉他们,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
当天,李迪和他的几个投资人一起去了融资平台,他们都来自全国各地。
在此之前,李迪的同事与投资人沟通,准备起诉融资平台。“投资者的态度并不重要。这是你们(金融机构)的事。”
更让他尴尬的是,诉讼前,投资人问李迪和他的同事,其他金融机构起诉。你为什么不起诉?
“但是,诉讼之后,投资人担心融资平台不还钱。投资者没有听我们给出的不要先起诉的建议。”李迪为什么给出不起诉的建议?他告诉记者,起诉是一个恶性循环。起诉后,平台失去融资能力,意味着除非地方政府出手相助,否则没有增量资金可用。
可惜投资人没有听李迪的建议。
当李迪和投资人来到融资平台时,平台所在地方政府的领导、融资平台董事长、财政局和金融局的负责人已经在等候他和投资人的到来。
交换过程很简单。投资人投诉一小时,地方政府回复十分钟。整个过程中,李迪一直保持沉默。对于这些人,这几年他见的太多了,该说的话早就说完了。
“这对我们来说不容易。我们都是退休的老同志了。如果你不还钱,我们的退休金就没了。担心融资平台违约,希望领导公道。”
李迪感觉全国各地融资平台的回复都是模板化的。几乎一样。融资平台领导一致回答:“大家都理解政策变化太快,我们也很受伤。我们正在积极筹措资金,解决起来需要时间。希望投资人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
地方政府领导的回应几乎都是:“平台公司在为地方政府做事,地方政府也认可我们在积极协调,但这需要时间。”
听了这些话,李迪笑了。这些年来,他听过他们很多次,每次来都一样。
最初,投资者想通过起诉来威胁当地政府。结果当地政府一开始就失败了。当地政府领导直言,“一直有金融机构起诉我们,但我们没有还钱,也没有支付利息。如果你也这样做,那将是一种治疗方式。”
这个时候,李迪觉得有些投资人被吓到了。
事实上,李迪和他的同事还发现,有一个投资人在悄悄录音。“可能是怕以后地方政府领导不接受吧。”
李迪一直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关键是投资者不信任他。他一直以为李迪是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作,因为他从来不还钱。
这些投资者都是同一天来,同一天走。李迪认为,投资人来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是表达对地方政府的不满,二是看看李迪有没有忽悠他们。
原因
对于李迪这样的管理者来说,起诉融资平台是最不甘心的一步。不过,他也能理解投资人。他认为投资者不能等待。他认为金融机构的人不作为。一些理性的投资者认为,只能等平台融资好转,慢慢还钱。有些投资人因为急需用钱,会带来各种变化。
对于李迪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拖欠两年多。本金还没还,利息也没还清。其投资人一直通过给上级领导写信等各种方式要求融资平台还钱。写完信后,上级政府会要求下级政府或融资平台给予回复。
当时融资平台所在地方的政府领导也咨询过李迪。如何回答上级政府的询问?你问怎么安抚投资人,你就不写了。
李迪的回答简单直白,“还钱”。
然后,对面的电话没有声音,听了他回复的当地政府领导直接挂了电话。
李迪也知道,其实这种官司对地方政府的影响特别不好。诉讼结束后,平台再次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诉讼意味着公开违约,而一般金融机构在签订融资合同时都会有交叉违约条款,也就是说只要一家金融机构违约,其他金融机构就可以进入提前还款程序。不起诉的时候,所有金融机构都可以装聋作哑。毕竟环境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融资平台也可以去其他金融机构再融资,或多或少增加流动性,偿还本息。起诉之后,这条路也断了。
送达起诉书,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还要走法律程序。
对于李迪来说,这只是他收藏的一个中间步骤。从违约到现在,他差不多一个月会收一次钱,每次都知道钱会不会来,但这是他的工作。现在,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本文已认证为“原创”原创,作者经济观察报登陆yuanben.io查询【3SKM2U8Q】获取授权信息。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