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17 | 评论:2
近日,中国银监会开出的一张罚单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金融)因不当催收行为等八项违法事实被罚款290万元,处罚时间为2022年1月25日。
此次招联金融被监管处罚的其他7项违法事实包括:夸大误导的营销宣传、联合贷款未报告表外风险敞口、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核不规范、消费者投诉管理不到位。
对于此次监管罚款,2月16日,招联金融回复称,相关事项源于2020年10月银监会下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检查通知书》,公司已按监管要求完成全部整改工作。
2020年10月,银监会消保局发布通报,显示招联财务公司营销宣传存在夸大和误导,即招联财务未明确显示显示利率是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且“超低利率”、“零门槛申请”、“全民可贷”、“随借随还”、“提前还款”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当时,招联金融也被通报“不当催收行为”。如胡某,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继续催收电话,对客户造成骚扰;给客户刘的工作单位打电话,告知同事刘的逾期信息。
重庆市盟盛律师事务所主任罗凯成律师告诉时代财经记者,招联金融继续给还款日期明确的逾期客户胡某打电话,明显涉嫌违法甚至犯罪。同时,从民事权利的角度来看,该公司还涉嫌侵犯客户的名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
此前,包括招联金融合作过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董事长在内的多名高管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根据判决书,催收公司的盈利模式可分为两种:欠费30天以内的催收业务,欠费30天以上的催收业务,逾期半年以上成功催收或50%左右提成。
收藏者佣金高达5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先借后还的消费模式越来越普遍。同时,对于一些只借不还的用户,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通过与第三方催收公司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银监会权益保护局2020年的通报中,招联金融被指“催收管理不到位”,包括对外包催收机构考核不严,即未严格执行外包催收机构质量考核制度,对催收公司在考核中的不当行为不予扣分。
2月16日,时代财经以“招联金融+暴力催收”为关键词搜索黑猫投诉,相关投诉数量达2700余条。
中国裁判文书网也显示,招联财务公司因催收问题涉及多起名誉纠纷。
以2019年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刘与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名誉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为例。本案中,原告刘某诉称,其与被告招联财务公司通过支付宝软件中的“招联好贷”业务发生借贷关系。刘于2019年7月因个人经济困难逾期。他每次接听招联财务公司的电话,都明确表示自己处于非恶意违约状态,承认已经发生的债务中的合法债务,并多次向招联财务公司提出“停止支付利息,5年60期偿还”的协商要求。
然而,根据刘的投诉,兆联金融公司无视他的善意请求,即使与他保持正常联系,仍打电话骚扰他周围的人。此外,催收公司多次向刘发送催收短信,带有侮辱性质和暴力威胁。刘询问后,他的回答是,招联金融公司提供了刘的私人信息。
前述刘某自称的催收人员称“招联金融公司提供了刘某的私人信息”,或者从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一二,催收公司成都鸿志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志公司”)董事长、总裁等高管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
2020年6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陈力、程、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鸿志公司成立后,受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委托,开展电话催收业务。
据宏志公司董事长陈力介绍,宏志公司的盈利模式分为两种:30天以内的债务称为催款业务,30天以上的债务称为催收。提醒服务的收费方式是甲方公司向鸿志公司支付每人每月每座10000元,公司向员工每月支付4000至4500元。催收业务的收费会随着逾期天数的增加而增加。逾期30至60天,成功催收支付10%左右佣金,60至90天成功催收支付20%左右佣金,半年以上成功催收支付50%左右佣金。
同时,宏志公司法定代表人程供述,宏志公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一种是委托方授权宏志公司登录委托方平台查看收款人信息,另一种是委托方将收款人信息加密后通过网络传输给宏志公司。公司的毛负责将收到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然后将委托方发送的信息分发给相应的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再将信息发送给催收人员进行电话催收。委托公司一般向鸿志公司提供其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贷款金额、逾期时间、本人联系电话、逾期客户亲友联系电话。
法院确认的证据显示,鸿志公司扣押的催收系统硬盘中提取了大量借款人个人信息,涉及招联金融等多家公司。此外,毛交代,宏志内部系统“宏志系统”中有甲方给宏志的案件具体信息,每个甲方公司的案件信息都不一样,大致包括债务人姓名、身份证号、电话、金额、借据号等。他只知道“微众”、“招联”、“金城消费”这三项是引入公司体系的。
但对于这些客户提供的信息,陈力供认,“不清楚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是通过APP非法获取的,也不清楚他们的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只知道是催收服务。委托方未告知其公民其个人信息是否得到授权和允许。”
“使用债务人亲友的信息来源是违法的,因为债务人亲友不欠钱。”宏志公司运营部经理张鹏在供述中说。但据宏志公司催收员赵介绍,在催收过程中,有几种模式:第一种辱骂,第二种威胁,第三种p图,第四种骚扰电话。其中,p图是P债务人的照片,葬礼的照片,卖淫的裸照,疑难杂症的照片。骚扰电话是指一直打电话给欠费人及其亲友,短信是指用黑卡电话给欠费人及其亲友发短信说欠费也会影响征信...据赵供述,他说每个项目主管都会要求打骚扰电话,每个催收员都会这样做,而且他认为有30%的催收员这样做是为了骂人、威胁、p图。
目前,针对消费金融公司不当催收行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罗凯成律师也对时代财经记者表示,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取决于多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二是交易主体之间地位不对等,三是行业“羊群行为”,即将不合规视为行业惯例,四是过度的“激励”让违规者铤而走险。此外,还有违法成本低等其他因素。
在此背景下,罗凯成律师也提醒,消费者应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不要因网上“高额度、低利息”的虚假宣传而落入“甜蜜”陷阱,理性消费、合法借贷,资金周转时选择银行、金融机构。如果不小心被“套路”,就不要选择沉默和妥协。你应该在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后立即报案,通过诉讼维权。
累计贷款1.17万亿元
官网显示,招联金融成立于2015年3月。是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发起设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前海,注册资本100亿元,注册用户超过1.2亿。
2021年3月,招商银行公告称,同意启动招联金融上市研究工作,待具体上市方案成熟后提交董事会审议。由此,招联金融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即刻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一起,成为国内三家宣布计划IPO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作为头部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的财务表现抢眼。招行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截至报告期末,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净额为218.9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6.74%,主要是由于合资公司招联等财务利润增加。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招联金融去年上半年总资产1298.43亿元,净资产125.17亿元,净利润15.42亿元。2018-2020年之前,招联金融的净利润也实现了稳定增长,分别为12.53亿元、14.66亿元和16.68亿元。
截至2021年6月,招联金融贷款余额为1332.98亿元,公司已发放贷款4855.52万笔,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9.00%。2021年上半年平均借款金额为4818.93元,较2020年的3478.28元有所增长。其核心风险控制指标存在一些波动。根据招联金融此前发布的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2018年末至2020年末,招联金融的不良率分别为1.93%、1.77%、1.78%;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29%、11.85%和11.82%;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95.28%、301.95%和348.45%。
然而,在IPO前的2022年初,招联金融连续两次被正式通知。除了上述银监会开出的罚单,2022年1月初,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管理中心披露了20款违规移动应用,“招联金融”app(6 . 1 . 1版,vivo app store)因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所有隐私权限,涉嫌隐私不合规被通报。
来源:官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管理中心
针对上市进展等问题,时代财经还致信招联金融。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北京时代财经吴山)
本文标签: 起诉捷信金融需要找什么律师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梁詠琪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