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81 | 评论:1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的起草背景。
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2019年,***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放在前面”。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更多法律力量在疏导引导上发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在前端化解、关口控制,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源头防控、多元纠纷解决的社会治理理念,回应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坚持走在前面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把诉讼作为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快构建顺畅、协调、有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成为新时期政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妥善处理各类行政案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下,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构建纠纷解决合力。近年来,各地法院在多元化解决行政纠纷、控制诉讼源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 * * *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更好推进多元化解工作,在总结各地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本意见。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的主要内容,行政争议多元化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答:《意见》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有:明确人民法院推进行政纠纷多元化解决的总体要求;明确人民法院应当从行政立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社会综合管理、人民法院内部风险防范、普法守法等方面参与源头治理。,从而促进解决行政争议的根源;明确诉前分流机制、诉前调解机制以及案件诉后调解过程中人民法院的职能定位;从诉前调解和诉前证据保全、诉前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调解与诉讼的移送、无争议事实的认定、不诚信调解的处理、裁判文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多元化和解工作中诉讼与非诉的衔接机制。规定了多元化解决行政争议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法律支持。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多元化解行政纠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多元化解行政纠纷工作的宣传和解读,公布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的典型案例,帮助各级法院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要求,在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和政策。
问:《意见》规定了哪些多元化解决行政争议的具体方式?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政纠纷的源头预防。具体来说,通过政府和医院共同协商,提供咨询意见,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等。,可以促进行政立法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同性,从规则层面预防行政争议;根据政府决策机制的安排,提前介入决策过程,从行政审判的角度提供参考意见,保证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从决策层面预防行政争议;通过司法建议、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形式,为行政执法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行政执法层面预防行政争议;将行政纠纷源头治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作用,做好协同劝导化解工作,推进诉前纠纷解决,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放在前面;在制定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办理重大敏感案件时进行风险评估,从法院自身层面防范相关纠纷;通过司法解释公布、裁判文书网上查阅、典型案例公布、巡回审判、公开庭审、法治专题讲座等具体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从全民守法的角度营造以非诉讼纠纷解决为主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行政争议的前端解决。包括具体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启动前,引导、鼓励和支持当事人积极选择行政和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或者申请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对于原告诉讼请求难以得到支持,但确有实际困难急需解决的案件等。,引导原告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先行处理。同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实质解决行政争议的具体需要,引导有关机构和人员充分了解行政争议形成的背景,正确确定争议当事人、争议行政行为和争议焦点,督促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配合调解,引导有关机构和人员在初步判断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上,帮助推动当事人达成协议。
第三,做好行政纠纷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衔接。包括依法保全诉前证据;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可以依法调解案件的诉前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如果当事人没有实质解决纠纷的意愿,坚持提起诉讼,长期拖延调解,处理案件涉及法律适用,调解组织本身的公正性受到质疑等。,及时终止调解,依法将案件移送诉讼程序,做好追诉期限的扣除和无争议事实的认定等工作。对于适合裁判的案件,要严格规范审判,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不断完善示范裁判机制,为解决类似纠纷提供可预期的法律适用案例。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责任编辑:李程维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大众老公
2022-03-11 14:38:59 回复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更多法律力量在疏导引导上发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在前端化解、关口控制,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源头防控、多元纠纷解决的社会治理理念,回应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
炸毛的小精灵
2022-03-11 11:33:18 回复
经费保障和法律支持。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多元化解行政纠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多元化解行政纠纷工作的宣传和解读,公布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的典型案例,帮助各级法院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要求,在全面总结改革
退到无路可退
2022-03-11 17:32:22 回复
讼的移送、无争议事实的认定、不诚信调解的处理、裁判文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多元化和解工作中诉讼与非诉的衔接机制。规定了多元化解决行政争议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法
江南吃醋王
2022-03-11 22:44:47 回复
、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法律支持。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多元化解行政纠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多元化解行政纠纷工作的宣传和解读,公布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的典型案例,帮助各级法院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要求,在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和政策。问:《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