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27 | 评论:2
(本文首发于微信官方账号,“刘润”,160万读者洞察商业本质,欢迎订阅)
责任、权力、利益就是责任、权力、利益。
“钱少,压力大,没有工作动力。”
这意味着责任大于利益,责任大于权力。做好了对我没好处;做不好,因为没有权利。
“员工被动,说一套做一套,从来不做两套。”
“上级贪利,处处争功,却不担责。”
“老板做员工的工作,员工议大事。”
这是公司的管理制度。有一个问题:责任和权利的等边三角形被打破了。
这叫“责权利不对等”。
如果你没有责备的权利,你就无法管理好它。
从CEO到前台,任何工作都要平衡。
就像少林寺的易筋经和Xi随经,是修炼绝世武功的基石,也是最有力的功法。
“责权利对等”是管理的独特方法。
五个字,听起来简单,容易理解,做起来难。
我们之前写了很多关于如何做好责权利的文章,但是有哪些难点和重点呢?怎么练?
今天就来说说吧。
— 1 —
一切从“利”开始
“一切都是老板的错”,这句话对吗?
没错。老板,因为利润都在你,责任都在你。因为责任在你,权力在你。
利益-责任-权利,责权利的基本心态从“利益”开始。所以,你要为公司承担无限的责任,同时享受所有的权力。
现在,我们把老板理解为总承包商,有最大的责任和权利,用刀砍,分包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
在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上,最终,责任和权利应该是完全对等的。
但如果存在不平等,那就是你管理上的漏洞。
比如老板要“多赚钱,多赚钱”,R&D部门接到“开发一个产品”的任务,那么公司有“真责”[/K0/] ,自然就出问题了。
这是管理的最底层。
再往下一层建设,就是考核制度,薪酬激励等等。
底层不对,三角基础不牢,再多的练习也功亏一篑。
“权责对等”被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过,但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责权利对等,这是管理者一生的实践,很难平衡。
怎么练?
我给你四个关键词:
效率和效果,意愿和能力,管理和治理,结果和过程。
一个一个说吧。
— 2 —
高效率不一定意味着有结果
第一组关键词,效率和效果。
管理学有两个词,经常混淆。
一个叫效率,效率。一个是有效性,效果。
效果如何?
比如“多快多省”。
我想种一棵苹果树。我希望这棵树上的苹果越多越好。每个苹果越大越好。
这就是“多”和“好”,这就是效果。
但是,我的苹果树,别人三个月结果,我能一个半月结果吗?别人用了两吨化肥,我一吨能搞定吗?
这叫“快”和“省”,就是效率。
多快好省,我们其实是在研究“效果和效率”两个不同的东西。
区分这两个词的目的是想问问自己,你在设计责任的时候到底在追求什么?
今年推广了60个项目。你是想把R&D效率提高10倍,还是想做更多的项目来实现产品的变现?
是要结果,提高成功率还是提高效率?
成功永远不能只靠效率,因为效率不一定意味着结果。效率≠效果。
— 3 —
动力永远解决不了能力的问题
第二组,意愿和能力。
意愿是,一个人做某件事是否有动力,是否有欲望,是否有积极的态度。
能力就是,他能做,知道怎么做,做好吗?
在60个项目中,我想做8个,但最后我只做了3个。我的意志或能力有问题吗?
如果意志有问题,可以通过动力、文化、视野、价值观来解决。
但是,如果能力有问题,怎么解决呢?
靠培训,工具,系统,经验,迭代等等。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每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动力永远解决不了能力的问题。
认为管理仅仅是激励,如果激励措施得以实施,每个人都可以像狼一样行事,这是不够的。
激励,解决了上下、目标兼容的问题。
能力不够,要靠资源供给和授权。
授权,授权,但动作往往失真。很多人给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利”。
“这件事你负责,你负责到底”,“钱和人,需要的时候来找我商量”。
好好谈谈,这意味着我还有权利。
我们很容易分配一个责任,但我们不给利益或权力。
只有你真正拥有了决策权,你才能真正分配资源、人和钱。
在责任分配上,想清楚什么是意志的问题,什么是能力的问题。
利益,解决意愿问题。对,解决能力问题。
意志和能力不能混为一谈。
对症下药。
— 4 —
“傲慢”,
在你眼里是责权利对等的职位
第三组,管理和治理。
领导团队是个人成长的必经坎。
这个坎是什么?
结果,送货不再是自己做,而是别人做。
你可以看着别人在你眼前把事情搞砸,然后通过搞砸让团队成员成长。
然后,随着团队越来越大,你要学会从管理走向治理。
管理是。我应该和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吗?我怎样才能手拉手引导你?为什么总是做不好这件事?你在烦恼什么?我们谈谈吧。
当组织者很少的时候,这是可行的。
治理是,我如何设计组织架构,设计制度让你把事情做好,如何匹配责权利关系?
要想治理一个,只能用治理。设计的结构,划分部门。
治理可以理解为硬件问题,而管理是软件问题。
从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变成管理者,他的目光从一个人变成了所有的组织和架构。
所谓“自大”。
你看的不是人,而是责权利对等的岗位。
如何判断是否达到了治理?
有一个小方法。
当CEO坐在公司里,你发现你的每个员工都比你焦虑。
他着急,是因为他明明承担了“责任”,你却给了他足够的“好处”。
这个时候你应该欣喜若狂,这说明你的治理结构构建得很好。
如果没有,说明你要通过管理来解决问题。但是管理毕竟覆盖人群少,效果也是短暂的。
管理和治理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 5 —
立即向员工询问结果,
是不成熟的标志
第四组是要平衡的结果和过程。
创业公司往往更容易管理结果。
“不要告诉我你有多努力,只要告诉我结果有没有达到?”
管理者一开口就喜欢问员工结果。
但是公司到一定规模就不行了。
作为一个管理者和行政人员,你之所以能领导一个团队,是因为你想通了怎么做,而不是把“怎么做”装进一个袋子里,压在员工身上。
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反正你帮我做。你还想要什么?”
小公司这样做,大公司一定不能。
大公司一定要看流程。
你什么意思?
你的目标是制造“多、好、有利可图”的新产品。你自己知道怎么做吗?
如果真的知道,就分解成流程和过程。
比如有15个步骤,每个步骤设定一个阶段性目标。每一步都可以拆解,成功经验可以复制。
在管理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会降低,成功的概率会增加。
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但你相信有人能做到。这时候你就要把“多、好、赚”的结果打包给一个项目经理来负责,同时这个结果的收益也会给他。
这就是所谓的伴侣。把项目成立变成合伙企业,项目经理自己出一部分钱,成功后相应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
还有60个项目,分配给10个项目经理。因为自己的腰包,他们会主动拒绝一些不可能成功的项目,集中精力让剩下的更难,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管结果还是管过程,是一个公司成熟度的重要表现。
刚开始,在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先用成果来管理,但是责权利一定要对等。
当你开始慢慢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去做流程管理,把最后怎么做出来的流程应用到以后的量产中去。
要想成熟,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过程,让它流动起来。
遗言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公司想要成长,要懂得用一套真正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司。
这种真正的管理方法的底层逻辑是“责权利对等”。
我的公司从最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3个人,看起来“很小”,其实“很复杂”。
我可能管不了。我们应该“治理”。责任和权利的关系一定要界定好,它会通过一套规则、逻辑和制度来运作。
无论你想要什么权力,你都可以承担责任和利益。
在责任和权利的法则上,我们只有一个公理:
创造最大价值的人获得最大收益。
因为一个公司好的管理制度不允许弱者占强者的便宜。这是平等的责任和权利。
责任和权利很难平衡,这是管理者一生的修养。
关于如何平衡和练习,今天和大家分享四件事:
效率和效果,意愿和能力,管理和治理,结果和过程。
好好体会,做决定的时候,多问问自己:
“我这件事,是为了效率还是为了效果?我玩这个游戏,是管理还是治理?
这件事,我该管过程还是管结果?怎么了?是意志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一拳打死老师傅”,不保证每次都能打中。
问清楚了,解决的方法才会有针对性,有条不紊。
愿,管理有规矩。练习顺利。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刘润”微信官方账号。
类似的干货和精华文章每天都有更新。
过去,我们已经发表了1500篇关于商业、管理、工作场所和个人成长的原创文章。
在这里,我们用简单的语言为您梳理和讲述职场管理技巧,为您分析和洞察商业规律。
同时,我们还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过去的精彩文章,共计800万字,1500篇。
关注“刘润”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干货”,即可一键免费获取。
本文标签: 合同当中的责权利是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一牛法经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水浒传在逃好汉
2022-03-11 08:10:59 回复
率”两个不同的东西。区分这两个词的目的是想问问自己,你在设计责任的时候到底在追求什么?今年推广了60个项目。你是想把R&D效率提高10倍,还是想做更多的项目来实现产品的变现?是要结果,提高成功率还是提高效率?成功永远不能只靠效率,因为效率不一定
小熊环游记
2022-03-11 11:32:13 回复
是管过程,是一个公司成熟度的重要表现。刚开始,在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先用成果来管理,但是责权利一定要对等。当你开始慢慢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去做流程管理,把最后怎么做出来的流程应用
油腻渣男
2022-03-11 12:13:53 回复
。我的意志或能力有问题吗?如果意志有问题,可以通过动力、文化、视野、价值观来解决。但是,如果能力有问题,怎么解决呢?靠培训,工具,系统,经验,迭代等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每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动力永远解
雄霸天下
2022-03-11 06:45:08 回复
业公司往往更容易管理结果。“不要告诉我你有多努力,只要告诉我结果有没有达到?”管理者一开口就喜欢问员工结果。但是公司到一定规模就不行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和行政人员,你之所以能领导一个团队,是因为你想通了怎么做,而不是把“怎么做”装进一个袋
本文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