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349 | 评论:2
住房对农村人口的重要性:
对于农村人来说,不管是富是穷,能在家乡盖起自己的房子,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汉代《元帝》书中有云:“地之迁,人之性也;骨肉相附,人情为所欲为。”
这句老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在他出生的地方生活久了,习惯了,就会有故土不可分的情节,因为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们的亲人可以聚在一起。
想在老家长期生活,需要有一套可以安家的房子。毕竟,如果连房子都没有,为什么就谈不上背井离乡,落叶归根呢?
但是,从古至今,围绕着建房的争议一直很多。
比如我们熟悉的关于盖房子引发争议的那句名言:“千里修书只为墙,他怎么了?今天长城还在,我也没见过当年的秦始皇。”
关于这句名言的来源,民间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康熙时期,张颖家在建房时与邻居发生纠纷,家人致信张颖,希望张颖用自己的身份解决建房纠纷。
想到张英宽广的胸怀,她要求家人让步。左邻右舍见张英不威逼别人,就让出了三尺,这就让出了著名的三尺巷故事(又是六尺,因为上两家各让出了三尺)。
古代有三尺巷盖房子的美谈,但不代表现代人都有张颖的头脑。
比如最近很火爆的一个事件,莆田的欧某,因为邻里建房纠纷,最后变成了影响两个家庭的悲剧。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除了两家人心胸不够开阔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某所建的房子是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审批认可的。但由于其他原因,邻居觉得欧某家的宅基地存在纠纷,作为邻居阻止欧某建房。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农村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建房需要邻居同意?这个村规民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也是莆田人,对莆田人的建房也略知一二。从我在农村生活的这些年,身边的经历和网上听到的来看。
个人认为农村人建房需要邻居同意签字。有利有弊,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一、农村盖房存在的乱象因为这件事发生在莆田市下面的一个村子里,我就根据莆田现有的盖房子的问题,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自己盖房子需要邻居同意的“奇葩”规定。
90年代以前的莆田农村,当时盖的房子一般都是1~2层,网上流传的“农村豪宅”很少。
当时房子楼层虽然不高,但占地面积很大。那时候几乎每个房子都和北方一样,有自己独立的院子。除了院子和它居住的房子,它还会建造辅助房屋,如仓库、厨房、厕所、鸡鸭猪圈、畜禽舍等。
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家庭人口的增加,宅基地建房的问题也出现了。
我查了一下,农村一户一宅是有明确规定和执行的: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并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虽然早在1987年就已经规定一个农村家庭只能拥有一套房子,但是农民可以在孩子长大后分户,然后向村里申请新的宅基地使用权。
他们中的一些人隐瞒了他们的家,他们已经拥有的房子,甚至虚报家庭人数,这导致了一些农村人属于一个家庭有多套房子的情况。
还有的情况是,批准建房使用的宅基地,不是在旧房上进行,而是在家里的自留地、农田上或者通过与村民互换购买,另择场地建房。
当时农村宅基地和建房都不像现在这样,要求两公示三出席。
当时很多农村对新宅基地申请审核把关不是很严,村里直接上报。
随着利用农村宅基地建房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规范。部分村民分户,符合申请新宅基地条件。然而发现村里没有多余的土地用来建房。
我申请不到新的宅基地,但是家里人口越来越多。这座老房子太小了,不能住。我该怎么办?
有些人只能把老房子拆掉重建。考虑到家庭人口的增长,他们只能提高房子的层数。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农村自建房不是有高度限制吗?福建农村为什么会有高层自建房?
农村自建房的限高是后来出台的。在我们当地2010年以前建的房子,默认允许建6~7层。
2010年后,村干部、城建等部门开始阻止村民建房,不能超过三层半,超高的马上要拆。
此外,各地自建房的限高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北方的一些农村,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等原因,只能建一层而不是三层。
总结: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建房存在诸多乱象,不仅莆田如此,其他农村也是如此。早期很少有村庄统一规划建房。
没有规划,后面的人盖房子就有很多问题和纠纷,邻居只能签字盖房子,这也出现了。
自己家建房,要求四邻同意,有利也有弊端首先,农民建房需要和邻居签字同意,属于村规民约,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规定。
农民签房有历史原因,也有当地的民俗。
我们先来看看。邻居应该在建筑上签名。协议内容:
虽然这个协议不是很全面(也不可能很全面,每个房子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内容根据情况写),但是从协议中也可以看出为什么邻居在农村建房要签字。
1。道路问题:农村建房会涉及到道路的使用和所有权问题。有些路是邻居家自费修的,也可能是属于他们的自留地。
盖房子要拉水泥、沙子、石头等等。在修建一些道路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汽车通过的问题。道路的承载力经不起水泥的重量。
这种情况下,要想把建材运过去,只能和邻居沟通,通过公路使用。
不沟通就把车开进去。如果道路损坏,邻居肯定会拒绝,两家会发生争执。
2。建房问题:农村的生活和城市不一样。建的房子不够家庭用,还要考虑其他方面。
比如很多家庭喜欢有一个院子,或者给鸡鸭盖房子,在房子旁边放农具、粮食、汽车、水果、蔬菜等等。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宅基地面积有限,人和家禽不能住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额外的需求?
只能和邻居换地,换地肯定要签协议。否则如果有人食言,出轨,空就没地方辩了。
另外,对邻居之间的距离也有要求。新盖的房子不能影响邻居家的采光,更不能影响屋顶雨水流到邻居家的位置。每家还应该让出一些土地用于公共道路。两套房子让出的面积应该是一样的。我不能让出一米你让出七厘米。面积不一样就用钱补偿,这个要写进协议里。
最后,农村还有一些人常年在外打工,很久才会回家一次。
结果他们回家后,邻居家盖的房子侵占了属于他家的土地,邻居签字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纠纷。
3。民俗:其实所谓的民俗一般都是迷信的,比如邻居家的房子(尤其是前面和东边的房子)的高度,不能超过自己家的注意。这里就不赘述了。反正只是老一辈的旧观念。
结论:农村自建房需要邻居签字,不仅莆田农村如此,其他农村也是如此。这个规定属于地方村规民约,初衷是好的。
很多农村以前没有规划,因为历史问题,出现了乱建。四邻协议的内容是根据不同情况写的,容易产生纠纷,约束双方。
鉴于远亲不如近邻,一般来说四个邻居的签名都能顺利通过。
但是最怕遇到恶邻居,很闹心。比如有的邻居会借机开口,有的人是故意刁难,让你的房子建不起来。这时候你只能请村干部和有威望的老人来调解。
简单来说,盖房子需要邻居同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但是没有邻居同意,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所以这种做法只能说是有利有弊,需要进一步改进,避免被有心人利用。
在改善方面,我个人认为村干部调解时,面对别有用心的人,要有法可依,不能故意刁难。
你觉得征得邻居同意在农村建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本文标签: 一般邻里纠纷起诉需多少费用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北京ABC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拆迁房纠纷解决方式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