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1 | 评论:3
劳动者因犯罪被处罚后向公司主张权利的案例不多,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实中,很多劳动者的犯罪行为,其实都是无意的,或者说是一时冲动,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局面。由于犯罪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劳动者在被公安机关限制后,无法及时向公司索要被拖欠的工资。
事实上,虽然是服刑人员,但劳动者在服刑期间仍然有权提起讨薪诉讼。也许是因为不知情,也许是因为限制人身自由的不便,劳动者未能及时行使向公司索要工资的权利,从而超过了仲裁的时效,失去了胜诉或起诉的权利。
员工被判刑后公司未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服刑结束后要回被拖欠的工资某物业公司员工王某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口角。因为激烈的争吵,双方开始互相打斗。王凭借身体优势,轻伤同事,获刑一年三个月。出狱后,王发现公司并没有足额发放他工作期间的工资。与公司沟通无果后,一纸文书将公司告上仲裁庭。
庭审中,公司代理律师以时效超过一年为由,对仲裁请求进行了辩护。但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发生争议的,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期限自收到解除劳动合同书面通知之日起计算。
也就是说,如果公司要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进行抗辩,必须举证证明其通知王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否则要承担举证的不利后果。最终,因公司未实际通知王解除劳动合同,王的仲裁请求未超过仲裁时效,其主张的拖欠工资应予以支持。
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公司立即书面告知解除劳动合同,服刑结束后,员工索要工资丧失胜诉权张是一家投资公司的经理。他因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巨额公款被判三年徒刑。在他被调查期间,公司立即书面通知他解除劳动合同。服刑期间,他因不知情,明知公司已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却没有及时向公司主张拖欠工资的权利。服刑期满后,张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补发其工作期间的工资。
但根据法律规定,张申请仲裁的期限自公司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计算,到其服刑期满时,仲裁期限早已超过一年。张要求公司超过仲裁期限的抗辩理由成立,对其拖欠工资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服刑人员没有被剥夺民事权利,在服刑期间仍然可以提起诉讼众所周知,法律只是剥夺了罪犯的政治权利。劳动者在服刑期间虽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仍然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如果需要向公司主张权利,可以委托家人或律师。如果在法律援助中遇到经济困难,正在服刑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回到前两个案件,王的仲裁时效一直没有启动,原因是公司没有及时通知他解除劳动合同。仲裁的胜诉权只在王手里,他可以随时向公司要工资。张就没这么幸运了。犯罪时公司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但张并不明白此举的意义。服刑后向公司讨薪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打赢官司的权利。
本文标签: 挪用公款之后坐完牢还钱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车买买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