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其他 >> 正文
简介: 本文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6期。原题为《变化中的第一个殡葬村》。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冯海通和妻子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印制挽联。记者/黄子怡摄影/余楚忠“鬼街”一大早吃过早饭,冯海

本文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6期。原题为《变化中的第一个殡葬村》。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卖丧葬用品的店叫什么(变迁中的“中国殡葬第一村”:10年前有人靠做淘宝店暴富,近年电商兴起,信息壁垒不再,利润下滑明显)

冯海通和妻子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印制挽联。

记者/黄子怡

摄影/余楚忠


“鬼街”

一大早吃过早饭,冯海通叫上老婆孩子,开着皮卡车从家里赶了过来。当地殡葬市场开门的这一天,注定是他忙碌的一天。

皮卡车穿过一片两米高的玉米地,路过灰色天空下白墙红瓦的村庄空。这是北方农村熟悉的场景之一。很单调,很静态,很多年都没有太大变化。当公交车行驶到雄县东高速路口的一个拐弯处时,眼前的色彩突然变得鲜艳夺目:艳红的花朵、浅粉色的衣服、深蓝的布料、荧光的椽子、金色的元宝...它们被放在街上,印在沿街的彩色招牌上。

米庄到了。米北庄是一个行政村,拥有全国最大的殡葬用品批发市场,也被称为“殡葬第一村”。米北庄位于河北保定雄县米家坞镇,距北京约110公里。在开市时,一条长约1公里、宽约60 ~ 70米的街道上摆满了上百个卖殡葬用品的摊位,五颜六色的商品交织在一起,秩序一片混乱。

冯海通夫妇带着我一路往里走。我们经过浙江东阳的骨灰盒,江西的尸体防腐剂,纸做的车马,泡沫的乳猪和鸡,还有裂着脸的少男少女,最后停在一米多宽的店铺门口。"这家的布料是市场上最好的."冯海通似乎烂熟于心。布椽是丧葬用品,直挂,呈长条形,在许多仪式中有“招魂降魔”之意。他选了两个青色钢卷的多层布椽,说:“这云贵川用得多,有十几米长。”在另一家店里,他指着一个结构类似马蜂窝,外面是木制灯笼的白纸挂件说:“这种挂件在湖南湖北用得最多。”

今年34岁的冯海通在淘宝上开了一家五钻殡葬用品店,取名“永安堂”。他有一张熟悉的北方农村男人的脸,皮肤黝黑,穿着一件没有logo的纯黑t恤,单眼皮,笑起来眼睛眯着。他住在米北庄市场北面的八溪村,村民大多从事殡葬。5年来,有6000多人在他的淘宝店里买过东西。这家商店出售几乎所有的丧葬用品。为了提货发货,交易会期间冯海通几乎每次都来。

每到农历的3580天,米北庄市场就会开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整个米北庄殡葬市场产品超过1万种,年产值超过10亿元,辐射全国。能成为全国最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完整”。这是一个“天堂”或“地狱”的现代市场。除了寿衣、骨灰盒等生活必需品外,还出售各种模拟的丧服、丧葬费、祭祀费等物品。听说我来自北京后,不止一个老板跟我说过它和北京的关系,比如北京消防支队的尸袋,八宝山的骨灰盒,马蜂窝的裹尸布。

有的女人忙着做纸戒指,冯海通说,这就是蜜贝庄的由来。米北庄市场,正式名称为“米北庄纸花市场”,最初是一个卖纸花的市场。从明清开始,当地人开始制作各种纸花,用于节日、婚礼、祭祀等。1983年,该镇设立了专门的纸花交易市场,吸引全国各地的顾客来此做生意。“因为卖得好,后来就开始卖殡葬用品了。”冯海通说。

冯海通童年的记忆是父母在灯影下加工纸花的场景。纸花的工作并不复杂。把纸折成花瓣形状,然后用铁丝绕起来,一层一层叠起来,最后加上底座做成一朵花。不同颜色的纸片可以做出牡丹、梅花等图像。然后,父亲们用解放牌自行车载着一箱箱纸花去市场卖。

“只要日常生活中有,这里就有葬礼版。”市场门口的店主冯子川说。它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烧纸用品,俗称“纸活”。20平米的房间,配有耐克运动鞋,一米多高的中式庭院和亭子,茅台、中华香烟、悍马,还有“国际地狱”的房产证、驾驶证、户口簿。如果死者是“光棍”,店家甚至可以为“逍遥宫”提供古代仕女的图片;如果觉得经常烧钱很麻烦,买家还可以给亲人买一台“天地银行”ATM,上面写着“银行搬回家,子孙发财”。在这开业的日子里,不时有卡车来卸货。

冯子川说,他一天能批发几百个纸品。他是冯海通的叔叔。他们同岁,不同代。冯海通来市场的时候,经常坐在冯子川的店里,有时会拿一些货。在密北庄,这是常见的一幕。据两人交代,在米北庄15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村子都在从事殡葬,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装销售殡葬用品。


卖丧葬用品的店叫什么(变迁中的“中国殡葬第一村”:10年前有人靠做淘宝店暴富,近年电商兴起,信息壁垒不再,利润下滑明显)

在米庄集市上,两名市场参与者在纸花摊位前。

中午过后,所有的摊位都撤了,密北庄集市又回到了冷冷的寂静和萧条。整条街上几乎没有人。偶尔有货车经过,为道路周围的坑坑洼洼摇摇晃晃,远远看去像个醉汉。冯子川和其他店主习惯把自己关在和产品分开的办公室里,和家人打牌,和邻居聊天。下午5点,商店陆续关门。“晚上大家都会回自己家,没有人住在这里。”冯子川说,有些当地人把这条街叫做“鬼街”。

卖丧葬用品的店叫什么(变迁中的“中国殡葬第一村”:10年前有人靠做淘宝店暴富,近年电商兴起,信息壁垒不再,利润下滑明显)

几乎街上所有的人都能自嘲地说出一些行业偏见的故事。比如工厂初期很难招到人,工人一转头就走;淘宝上卖寿衣和丧服的老板要找模特,只能自己上阵。很多物流司机一听殡葬用品就摆手说不要。

一位骨灰盒批发商说,为了避嫌,骨灰盒通常被写成“高档工艺品”,拉到离市场不远的白沟商业中心发货。有一次,他从浙江进货,几十箱骨灰盒和高档家电放在一起。货车开到天津时撞上高桥上限,集装箱损坏,货舱外的“工艺品”散落一地,被当地村民一拥而上,哄抢一空。夜里12点,村民们把“工艺品”拿回家,打开却发现是一个骨灰盒。他们吓得赶紧送回去,反复道歉。司机躲过一劫,坚持赔偿,并表示感谢。“要不是骨灰盒,那些家用电器肯定会被抢走,损失会很大。”

还有一次,一个寿衣店老板在河南出差,半夜打车。在路上,他接到一个电话,问他们是否可以作为祭祀用的金元宝。“我们不做金锭。”老板回应道。听到这里,出租车司机开始感兴趣了。“你是做黄金生意的吗?”老板摇摇头说:“殡葬业务。”司机立刻不说话了,让他下车,老板一路跟司机解释。

老板刘镇伟,33岁。他很聪明,在市场上有四家寿衣店。他也卖纸活,业务规模很大。刘镇伟说,殡葬行业是比较受歧视的。他时不时会在店外看到想进又不敢进的人,“第一眼就觉得尴尬”。前两天有个老太太满脸泪水的走进店里,说老伴去世了,孩子不在身边,所以来选寿衣。说完,老太太晕倒了,吓得刘镇伟急忙扶起,最后为她选了一套。

“我们对自己没有任何感觉。”刘镇伟说,死亡和葬礼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生意和生计。在这条街上,有人用水晶棺材冷冻西瓜和蔬菜,用骨灰盒盛放办公用品;其他人在冬天冷的时候穿寿衣来保暖。刘镇伟有一儿一女。她经常在家里玩纸悍马,去“傅贵大厦”和“神仙住地”逛逛。


“买个心理安慰”

冯海通开车回家时,路过一个叫板溪的村子。他说,这个村子的特点是做纸金锭和金条。他家所在的八喜村,特色是淘宝。“米北庄附近的村子用来办丧事,可能加起来有三万人。”

冯海通家里有两台印刷机,喷头不停地来回喷。夏天是淡季,中秋节刚过,他每天要印几十副悼念对联。这是丰海通淘宝店的主营业务,可以自己生产销售。同村类似的商家有5 ~ 6家。初中毕业后,冯海通在密北庄以南的电缆厂干了十几年。他天天坐在厂里看机器,200块钱一个月工资2000 ~ 3000。他觉得无聊,五年前辞职,全职做淘宝。

在米北庄及其周边地区,殡葬业的产业特征是“一家一品”,在此基础上,又表现出“一村一品”的一些特征。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类似于华北平原的方方正正、清清楚楚的田野。这也体现在米北庄的市场布局上。店铺小而散,每家的面积一般在100平米以内。即使是在生意很大的刘镇伟,它的四家商店也不规则地分布在整个市场。

布局有一个默认的规则,比如寿衣和骨灰盒在市场门口,店铺比较大;再往里走,商店越来越小,种类也越来越多:水晶棺材、裹尸袋、防腐剂、各种绢花和部分丧葬用品等。在市场的另一端,它服务于市场的餐饮、零售和住宿。刘镇伟说,这与市场发展过程有关。起初,市场上只有纸花、骨灰盒和寿衣。2000年以后有纸活,绢花之类的。他自己也是按照这个流程,先做寿衣,几年前也做纸品。现在,在他最大的一家店,几百平米的仓库里,一边是盖着黑布的裹尸布,另一边是五颜六色的纸质作品,对比明显。

刘镇伟的父母以前在市场上卖香油。2005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上学,没事就帮忙卖。有一天,他路过市场上的一家寿衣店,目睹了店里的交易,看到当时一件寿衣已经卖到了1000元。“这能赚1000元?”刘镇伟感到不可思议。“没有成本!”之后会考虑创业开店。


卖丧葬用品的店叫什么(变迁中的“中国殡葬第一村”:10年前有人靠做淘宝店暴富,近年电商兴起,信息壁垒不再,利润下滑明显)

刘镇伟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文书工作”

殡葬行业有利可图,刘镇伟对此深信不疑。直到他开始亲自动手,他才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一件寿衣不仅包括一套衣服,还包括被子、帽子、鞋子、头枕、工作服、裤子等近20件配饰。配件成本和寿衣裤差不多。即便如此,十几年前,一块裹尸布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那是十几年前的1000块钱啊!”刘镇伟说。

米北庄是批发市场。店铺以批发为主,利润明显低于零售。在市场上,批发商通常以10%左右的利润价格卖给中间商,后者再卖给零售商。当商品以零售形式卖给消费者时,价格往往是批发价的两倍。一套质量不错的高档寿衣,在刘镇伟店批发价400 ~ 500元/套,在其朋友的淘宝店可以卖到1000 ~ 2000人民币;冯海通说,他印了一副挽联,淘宝批发20元/张,可以卖给零售商100元/张。“我这20块还是免邮费的,成本10块,一块就赚5块钱。”

最赚钱的是骨灰盒。“骨灰盒的底座是最大的。一个骨灰盒批发价几百块钱,但能卖到几千块钱,高端的骨灰盒能卖到一万多元。”冯子川说。冯海通最早的淘宝店主要是卖骨灰盒,直接从市场拿货。有时候一个骨灰盒要200 ~ 300元,转手后能卖700 ~ 800元。但是卖了两年就渐渐不卖了——谁都知道骨灰盒是暴利。

在冯海通的村子里,不止一个人给我讲过第一个在淘宝上发了财的老乡的故事。他是冯海通的好朋友。2008年,他开了村里第一家卖骨灰盒的淘宝店,顾客主要来自北京等地。北京人讲究面,舍得花钱。一个骨灰盒的价格是200元,这个人可以卖到3000元。他靠这个发家致富,在周边买了几套房,有一辆40万左右的车。卖给北京的骨灰盒最多赚了两万。

“殡葬用品本身数量就少,用的也不多,主要是逝者家属买个心理安慰。”刘镇伟坦言,相比高利润,殡葬用品技术含量少,成本低,创新停滞。

以裹尸布为例。所有的裹尸布都是平均尺寸。“按照200斤的体重,有的地方认为寿衣越大,子孙越幸福”。唯一的区别是性别。男人更简单,女人更浮华。刘镇伟说,他已经工作了12年,寿衣的样式几乎没有改变。有时候一个款式卖太久了,客户觉得审美疲劳,就问能不能换一个。“这几乎就像把V领换成圆领,但换了圆领之后,V领还是可以卖的。”刘镇伟称之为“微创新”。和纸一样,冯子川说,纸的制作过程简单直接,主要依靠当地工厂生产平纸,雇人按照折痕组装。“纸活的创新之处在于,比如这个冰箱几年前卖红色,我就换成蓝色再卖。”淘宝商家“安香居”直接总结道:“这里的东西比较低端,门槛低,家家都能做,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殡葬行业的明显区别就是地域。比如北方的寿衣只穿棉的,又厚又重,而南方的寿衣穿“单衣”,薄的也行。如果是文书工作,东北一直喜欢大。“车载冰箱不能等等比例,南方会小一些。”冯子川说。

低门槛高利润的局面终究不会长久。前几年寿衣和纸品的利润开始下滑,现在维持在8% ~ 10%左右,一般以批发为主取胜。刘镇伟的商店里堆满了存货和原材料。这些商品一年可以有1000万到2000万的营业额,可以养活一个大家庭的10个人左右。

冯海通家里没有任何存货,只有一些印花布和墨盒。他是一家小企业。当他在网上订购账单时,他会制作账单。这也让他很忙,一般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淘宝店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有时候还要开车去北京天津送货上门。

从事与死亡有关的事情有时会让他措手不及。每当网上出现类似“虐狗虐猫”的事件,他的店就会被网友光顾。采访前两天晚上,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颤抖的声音问他:“你给我发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冯海通知道,自己的店又成了网络暴力的工具。对方激动地说:“我要报警!”冯海通无奈的说:“我会尽力配合你报警的。”他打算定一个规矩,如果是零售,所有不是自己收到的货都不发货。

偶尔有搬家的顾客。一位骨灰盒店主回忆说,有一次,他接到女儿哽咽的电话,问店里有没有看起来像四合院或别墅的骨灰盒。“我妈妈这辈子什么都没享受过,也没住过大房子。我想让她死后住在大房子里。”

2019年4月,另一个客户找到冯海通,让他打印一个超大的横幅:“悼念凉山消防英雄,一路走好!”冯海通看了看收货地址,是四川凉山,当时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他联系了买家,买家是一名退伍军人,准备参加英雄的追悼会。冯海通很感动。100多块钱的大横幅他不要钱,主动避单。“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出路

在去冯海通家的路上,车子经过一个村庄,我看到一列高铁路桩穿过田野。那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熊静(京雄)高速铁路。到了他家,随处可见墙外的天然气管道。冯海通说,前年雄安新区成立后,为了保护环境,冬季供暖改为烧天然气。“新区成立后,这里的环境确实改善了。以前很少见到蓝天,冬天都是灰蒙蒙的。”

雄安新区的影响力显而易见。新区成立后,当地政府着手环保,推进殡葬改革,禁止焚烧花圈纸、土葬等。如今,在雄安的农村,不时可以看到“加强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习”的标语。这些变化也开始影响市场的商业生态。

冯子川的店对面是他哥哥冯大伟的店。与其他店主的闲暇时间不同,冯大伟这一年多一直忙于外出。他主要销售和出租电子花圈——新区成立后,由于禁烧,电子花圈突然迎来了米北庄的市场出路。用冯子川的话说,“现在市场上最火的话题就是电子花圈”。

我跟着冯大伟来到当地一户正在举行葬礼的人家,那是我从未见过的葬礼场面。在灵堂外,排列着两队电子花圈,花是仿真的,围在中间的LED屏幕上,上面滚动着逝者的名字和悼念的话语。大厅外面的拱门也是电子的,还有一串串的灯,地上铺着电线。冯大伟说:“电子花圈环保,不用烧,晚上也好看。”

这些电子花圈都是死者亲属从冯大伟的店里租来的。租金20 ~ 30元/3天。共租用52个电子花圈。冯大伟捐赠牌坊。“多租50 ~ 60,少租10 ~ 20。”冯大伟说,这种租赁业务“几乎每天都存在”。因为调试回收设备,他经常要出去客户家吃饭。设备调试简单,他可以用手机APP在屏幕上打出任何需要的文字。他指着拱门旁的“处女”们说:“这个将来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在夜间移动。”

冯大伟以前是做红薯生意的,季节性强。2018年,在冯子川等人的建议下,进入市场做电子花圈,一年多时间做到了米北庄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名。他说,一开始他想靠批发销售挣钱,后来发现租赁业务很吃香。他拥有100 ~ 200个电子花圈,都是自产的。如果买人造花,不锈钢,LED,可以焊接。“成本不高,就几百块钱”。

冯大伟说,电子花圈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还在暴利。以租房为例。一个电子花圈20元/3天。“哪怕是7块钱一天,也是暴利。过几天就可以还了。”不过投资一年,冯大伟已经盈利了。目前数百家店铺中,有4 ~ 5家电子花圈店,路边陈列着新的电子花圈。同样,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多,利润开始慢慢下降。去年这个时候一个电子花圈能卖到800 ~ 1000元,现在只能卖到600元。

政府的环保整顿也关闭了许多不达标的工厂。刘镇伟以前的裹尸布工厂离市场不远。改造后,他把工厂搬到了距离市场500多公里的辽宁锦州。包括运输,成本增加了5%左右,但是需求在下降。与2 ~ 3年前相比,寿衣的销量下降了10%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他觉得生活不会轻松。

"近年来需求急剧下降。"刘镇伟说,很多以前买400 ~ 500元/套高端寿衣的客户,这几年开始买300 ~ 400元/套的中端寿衣,以前卖中端寿衣的客户也开始买低端产品。在他看来,可能是老百姓手里没钱了,米北庄的高端产品失去了竞争力。他的原料供应商来自浙江杭州,与高端定制品牌“瑞奎香”属于同一供应商。有一次,他在北京王府井旅游,无意中去了瑞的实体店,发现同样材质的衣服卖到了他的十倍。“殡葬业就是这样。没有品牌,没有创新,也没有特别火。”刘镇伟苦笑着说道。

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出现搬迁的传言,很多商家都有所耳闻,但谁也说不准以后会怎么样,只能干一天赚一天。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壁垒不复存在,批发的中间环节被大大压缩,殡葬行业过去的暴利不复存在。除了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市场里的人群变得稀少。“最热的时候,你不能在市场上开车。现在可以随便开了。”刘镇伟说。

出路之一就是做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增加利润。冯海通所在的村子约300户人家中,有40 ~ 50个淘宝商家,其中一部分是从倒闭的中小企业转来的。在“一家一品”的情况下,以差异化策略的方式相互竞争,相互支持。比如冯海通做布对联,他的一个兄弟做泡沫印刷。同村的人里,有专门做裹尸袋,只卖骨灰盒的。如果对方缺了什么,就去对方家拿货。

淘宝店每年能给冯海通带来10 ~ 20万元的收入,他养活了一家四口。他还有一个肝硬化晚期的老奶奶。每年的治疗费用大概在20万到30万,需要他和他父亲以及几个叔叔共同承担。冯海通平均每年要花七八万元给奶奶治病,这是他经营淘宝店的主要动力之一。奶奶几次去北京看病,冯海通都开车陪着她。这句他送过无数次的台词,很熟悉。

本文标签: 丧葬用品店能赚钱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马艳丽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点评

  • 拳拳杀气

    拳拳杀气

    2022-03-14 10:50:28    回复

    光顾。采访前两天晚上,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颤抖的声音问他:“你给我发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冯海通知道,自己的店又成了网络暴力的工具。对方激动地说:“我要报警!”冯海通无奈的说

  • 胡敬璧凤

    胡敬璧凤

    2022-03-14 02:03:42    回复

    不错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

红际法律

法律信息科普法律知识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推荐文章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19(房屋装修合同样本怎么写?房屋装修的具体流程?)
  • 合同专用章有编号吗(注意!漯河老俩口被骗)
  • 合同专用章需要备案吗(2022年办理刻章备案都需要什么材料?)
  • 合同专用章样式(最高法院民二庭:关于四个公章实务问题的解答)
  • 合同专用章图片(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法人章,各印章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 合同专用章和公章的区别(财务章、公章、合同章、发票章,有关印章的最全风险汇总)
  • 合同专用章尺寸大小(行政管理:企业印章管理暂行细则(中小企业适用))
  • 合同专用章电子章制作(「放心签」合同电子签章怎么弄)
  • 房屋装修合同简单范本(房屋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21(房屋装修合同(简单)模板)
  • 湘ICP备2021010099号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