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1 | 评论:2
公诉是指犯罪嫌疑人违反相关法律,由公安机关移交给检察院,由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然后由法院根据相关的形式规则对新犯的罪行进行判决。起诉是指民事纠纷双方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如果协商不能达成和解,那么就会有法院来处理相关判决。
1.不同的概念
起诉:是指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审理特定案件的行为。
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在侦查机关(侦查机关)侦查终结(侦查机关终结),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依法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支持当庭公诉、审查刑事判决或者决定不提起诉讼的诉讼活动。
2.不同的适用群体
起诉:适用于民事、行政、刑事自诉案件。起诉的主体是个人、法官和其他组织。
公诉:特指刑事案件,检察院代表提起诉讼,所以称为公诉,代表的是公众的意思。
3.案件的不同来源
公诉:该案由公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起诉:是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公民、个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案件。
4.不同的活动
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机关)侦查终结(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依法审查立案,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依法审查刑事判决或者决定不起诉的诉讼活动。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审理具体案件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是要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要求法院通过审理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
5.不同地点
诉讼必须由依法有权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或法人提起。中国人民检察院对已经侦查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确认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即由检察长或者检察人员按照审判管辖代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6.不同的权利主体
公诉是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由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不受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影响,也不受被害人意志的支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也可以由人民检察院和被侵害的法人提起。
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决定批准逮捕。公安机关一般将提请批捕的材料报检察院批捕科,经审查后报检察长批准,重大案件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公安机关请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写出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人民检察院由检察长决定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重大案件应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批准逮捕和决定逮捕的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
3.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逮捕是必要的。
上述三个逮捕条件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被逮捕。只有严格把握逮捕的适用条件,才能防止错捕、滥捕的发生。
本文标签: 起诉和公诉是一个意思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赵文瑄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