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交通事故 >> 正文
简介: 文/赖清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一、基本情况2018年12月22日17时许,庄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副驾驶座上搭载朋友任某,与池某同方向行驶的三轮摩托车相撞,致池某死亡。公交车车载监控视频显示,庄

文/赖清艳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

一、基本情况

2018年12月22日17时许,庄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副驾驶座上搭载朋友任某,与池某同方向行驶的三轮摩托车相撞,致池某死亡。公交车车载监控视频显示,庄某超车时未减速随意变道,且该车副驾驶门与迟某的车擦撞后未停车检查,而是高速驶离现场。庄某交代,送任回家后,发现乘客车门附近有暗红色划痕,意识到可能会出事。他三次原路返回寻找线索。目击者任说,途中没有感觉到任何磕碰、刮擦等异常,也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事故。直到发现划痕,他才知道可能会出事。现场勘验笔录证实,现场提取的眉饰与庄的肇事车辆一致。交警以庄某逃逸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庄某负事故全责,池某无事故责任。

因逃逸可能是定罪情节,也可能是量刑情节,交警发布声明,确认庄某未按照操作规范驾驶,确保安全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排除逃逸情节后,庄应对本次事故负全责,池对本次事故不承担责任。交警通过眉饰找到了车辆型号,并结合监控视频锁定了肇事车辆和庄。

法院经审理认定,庄某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责任,违反了正常的运输秩序和安全,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且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认定为逃逸。

二、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

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驾驶事故车辆或者抛弃事故车辆后逃逸,以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及时向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管理部门报告。

逃逸的本质要求是具备救助条件但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2000年11月10日,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八种情形,逃避法律追究包括逃避刑事法律追究,以及民事法律追究和行政法律追究。

具体来说,就是不履行由此产生的法定义务,如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警、等待救治等。通常情况下,法律义务不是单一的,具有优先性,应当根据法益所面临的依赖程度来确定优先性。其中,救助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案>:听候您的处置。在行为人难以同时履行全部义务的情况下,因履行第一项义务而离开现场的,不应当认定为逃逸,比如行为人将被害人及时送医院救治后离开。如果履行了最后一项义务,但没有履行第一项义务,则需要综合考虑全案情况是否可以认定逃逸。比如你留在现场,有履行能力但不打电话救助受害人,就有纠纷。笔者认为不构成逃逸行为。由于义务履行不到位,被害人减少了获救的机会,量刑时应当认真考虑。有能力同时履行多项义务但承担一项后离开现场的,可以认定为逃避。如果肇事者在被送往医院后无正当理由离开,仍可认定为逃逸。

(2)逃逸的形式要件不是立即自首,逃避问责。事故发生后基于良心发现回到现场,接受治疗或被抓不远处。如果他离案发时间、地点很近,可以不认定为逃逸。如果一段时间后退保,有明显的时效性空。此时“逃逸”和“自首”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应当分别评价。如果肇事者离开事故现场直接去公安机关自首,也就是离开现场自首。由于距离较短,“逃跑”和“自首”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或者“自首”打断了“逃跑”的状态,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人可以认定为自首。是否自首应根据行走路线、路途远近、间隔长短以及是否符合报案条件来确定。如果距离很远,此时的“投降”不得打断之前的“逃跑”状态,同时评价为逃跑和投降,不应相互抵消。

三、主观认识和客观证据的审查标准

刑法旨在设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一是以刑罚手段督促加害人及时履行救助受害人的义务,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损失扩大,保护利益。二是便于尽快查明事故责任,处理事故善后。复习时注意主观知识、客观动机、客观行为的识别。即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追究,而逃逸,需要对交通事故有所认识,即明知交通事故后逃逸,无法定事由或者正当事由离开事故现场的,应当推定为逃避法律追究。客观上,在被公安机关处理前,存在驾驶事故车辆或者弃车后离开现场的行为。

(一)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已经发生事故。“明知”出现在刑法的很多地方,如毒品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犯罪所得收益罪等。,都有特定的识别规则。对犯罪嫌疑人明知的认定,除了直接认定,还可以间接推定,特别是当主观证据与客观证据有矛盾时,要从客观表现上考虑。

例如,在上述案件中,庄某的供述和任某的证言虽均称对事故不知情,但与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地图和在案照片相矛盾,明显不合理。现场勘验过程中提取出事故车辆右轮眉,经比对与事故车辆一致;庄发现划痕后三次返回寻找线索,想必是意识到了意外;从抓挠的部位和力度来看,听觉和视觉正常的庄某和任某应该能察觉到异常。结合事故发生时天快黑、车流量大的综合评价,庄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可能性较大,应推定其知道事故发生。

(2)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逃离现场会导致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未能及时履行法律规定的抢救伤者或财产的义务,增加公安机关认定事故责任的难度,无法及时准确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认定是否以逃避法律追究为目的,需要根据最终如何处理被害人来认定,可以视其他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如果是为了暂时避免被害人近亲属的伤害而被抓,如果是绝对无条件且有可能及时报案的,则不属于肇事后逃逸。但是,在暂时回避情形消失后,如果仍然选择继续逃逸而不报案,如果可能的话,其性质将转化为肇事后逃逸。

(3)具有逃避的客观表现。交通肇事逃逸包括但不限于逃离事故现场。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知道交通事故已经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笔者认为,逃逸的本质不是为了帮助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所以是否属于逃逸行为不限于行为人是否离开事故现场。

人们在造成事故后逃离事故现场有各种形式。这里的事故现场不仅包括交通事故现场,还包括与事故现场密切相关的空房间。比如警察指定等候地点,在确定是否属于逃逸时,注意审查空的一致性。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后逃逸,一般不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不在现场是一种逃避,但在现场不是一种逃避。比如肇事者在事故现场主动拨打110、120报警电话,积极救助伤者,但在警方调查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肇事者作为证人作证,或者一直在现场等待救护人员与围观群众一起离去。行为人虽未离开事故现场,但行为人的上述行为表明其主观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也应认定为交通事故发生后的逃逸行为。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因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公安机关向他询问案情时,他拒不交代事故经过,编造身份信息,随后从医院逃离。相对于一般的逃逸情节,根据举重若轻的原则,应当认定为肇事后逃逸。事故发生后,如果交警部门调查后逃逸,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救治,然后投案自首,且没有阻碍事故调查,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四、交通事故发生后,属于逃逸被顶替的特殊情况。

事故责任认定之后就可以取车了吗(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审查与解析)

目前,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往往让他人顶替以逃避法律追究,阻碍了对肇事者责任的追究,严重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人可以被替代的情况有很多。有的肇事者在现场让同车乘客代替或叫人代替,有的肇事者要求代替者到现场或逃离现场后到公安机关自首,根本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因此,本质上,让行为人顶替的行为仍属于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也是指使他人向司法机关作伪证的行为,妨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社会危害性大于普通逃逸,应认定为逃逸的特殊情形。行为人被替换但没有逃离现场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替换构成犯罪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江苏省检察院_清风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出处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本文标签: 交通事故有法律程序的可以先取车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王广伟引爆营销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点评

  • 污污污男人

    污污污男人

    2022-03-12 03:45:30    回复

    般的逃逸情节,根据举重若轻的原则,应当认定为肇事后逃逸。事故发生后,如果交警部门调查后逃逸,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救治,然后投案自首,且没有阻碍事故调查,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四、交通事故发生后,属于逃逸被顶替的特殊情况。目前,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往往让他人顶替以逃避法律追究,阻碍了对肇事者责任

  • 米奇憨憨

    米奇憨憨

    2022-03-12 00:53:52    回复

    ,存在驾驶事故车辆或者弃车后离开现场的行为。(一)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已经发生事故。“明知”出现在刑法的很多地方,如毒品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犯罪所得收益罪等。,都有特定的识别规则。对犯罪嫌疑人明知的认定,除了直接认

  • 冷傲痞子

    冷傲痞子

    2022-03-11 18:34:49    回复

    文/赖清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一、基本情况2018年12月22日17时许,庄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副驾驶座上搭载朋友任某,与池某同方向行驶的三轮摩托车相撞,致池某死亡。公交车车载监控视频显示,庄某超车时未减速随意变

  • 写给傻傻的自己

    写给傻傻的自己

    2022-03-11 18:57:24    回复

    址:[email protected]

  • 追风人

    追风人

    2022-03-12 02:36:45    回复

    他询问案情时,他拒不交代事故经过,编造身份信息,随后从医院逃离。相对于一般的逃逸情节,根据举重若轻的原则,应当认定为肇事后逃逸。事故发生后,如果交警部门调查后逃逸,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救治,然后投案自首,且没有阻碍事故调查,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四、交通事故发生后,属于逃逸被顶替的特殊情况。

  • 赖之波彦

    赖之波彦

    2022-03-11 16:41:43    回复

    你真不容易

  • 赫连宏姣媛

    赫连宏姣媛

    2022-03-11 16:41:43    回复

    真的哦?

本文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

红际法律

法律信息科普法律知识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推荐文章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19(房屋装修合同样本怎么写?房屋装修的具体流程?)
  • 合同专用章有编号吗(注意!漯河老俩口被骗)
  • 合同专用章需要备案吗(2022年办理刻章备案都需要什么材料?)
  • 合同专用章样式(最高法院民二庭:关于四个公章实务问题的解答)
  • 合同专用章图片(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法人章,各印章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 合同专用章和公章的区别(财务章、公章、合同章、发票章,有关印章的最全风险汇总)
  • 合同专用章尺寸大小(行政管理:企业印章管理暂行细则(中小企业适用))
  • 合同专用章电子章制作(「放心签」合同电子签章怎么弄)
  • 房屋装修合同简单范本(房屋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21(房屋装修合同(简单)模板)
  • 湘ICP备2021010099号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