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6 | 评论:1
证据对于司法机关及时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作伪证,会对正常的司法秩序和当事人的人身权利造成严重危害,构成伪证罪。那么伪证是如何认定的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伪证罪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罪名,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故意对与案件有关的重要情况作虚假的证明、认证、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瞒犯罪证据的行为。伪证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证明、辨认、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隐瞒犯罪证据的行为。伪证罪的主体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即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伪证罪在主观上必须来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犯罪证据而实施的行为。以上是伪证罪的认定。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