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7 | 评论:1
漫画孟宪东
前不久,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20年7月7日晚,杭州顾女士在小区楼下超市取快递时,被郎某某用手机偷拍。然后,郎某某与朋友何某商量后,由郎某某扮演快递员,何某扮演顾女士,编造了顾女士作弊快递员的聊天记录,并将拍摄的视频发送到一个有282名成员的微信群中。相关聊天记录和视频被截取转发传播,导致顾女士被公司劝阻,患上“精神抑郁症”,极大影响了顾女士的名誉,也给她和家人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顾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8月1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决定对郎某某、何某行政拘留9日。10月26日,顾女士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某某、何某的刑事责任;12月25日,检察机关以郎某某、何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为由,提请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刑事立案。那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支持天津云工律师事务所
论诽谤罪
造谣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陌生,有些人甚至可能有过这种经历。首先,诽谤罪肯定是违法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那么,诽谤罪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是否有一定的标准?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从刑法的规定中不难看出,诽谤罪只要符合情节严重的要求,就可以构成诽谤罪。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认定诽谤罪,第二是如何理解“情节严重”。首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罪的基本行为特征是“捏造事实”,但捏造事实的方式有哪些?一般来说,诽谤罪中的“捏造事实”有两种形式:捏造事实和篡改事实。虚构是完全无中生有地捏造一个事实,篡改事实是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毫无根据的恶意更改,两者都属于“捏造事实”。其次,对于“情节严重”的标准,现行法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利用互联网实施诽谤案件的司法解释,诽谤罪的“情节严重”标准应当符合“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和“两年内受过诽谤罪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条件。
本案中,郎某某、何某编造聊天记录并发至微信群,后造成诽谤事实的广泛传播。偷拍发生在7月7日,到8月11日,带有诽谤内容的相关微信推文阅读量已经超过1万。根据2013年“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因此,郎某某、何某的行为已涉嫌构成诽谤罪。
关于讲述的方式
本案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诽谤罪的认定方式。很多人不理解,既然构成犯罪,难道不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调查,由检察院起诉,由法院审判吗?古女士为什么要自己去法院立案?这其实就涉及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刑事自诉制度。我国刑法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都是公诉案件,即刑事起诉程序需要由公权力启动,但也有少部分犯罪需要被害人到法院启动刑事起诉程序,我们称之为刑事自诉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比如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案件。这类案件可以由公安机关侦查,也可以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还有“先告后办”的案子,罪名只有四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这四种犯罪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被害人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符合一定条件才能转为刑事案件(侵占罪除外,只能自诉,不能转为公诉案件)。
故于2020年10月26日,谷女士以诽谤罪对郎某某、贺某提起刑事自诉。但刑法在规定诽谤罪时,也规定对犯诽谤罪的人,只有在被告知后才予以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利益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诽谤已经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利益,就不再是自诉案件,而应该转化为刑事公诉案件。就本案而言,案件发生后,相关视频和伪造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舆论持续发酵,对正常的网络秩序造成严重扰乱,进而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因此,检察机关认为该案已达到引入公诉程序的法定条件,故要求公安机关对郎某某、何某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准备运用公诉权依法追究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仅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很多违法犯罪活动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这使得很多传统的违法犯罪活动有了新的趋势,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点,达到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损害后果。互联网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以刑法为例。其实很多关于网络犯罪的罪名和司法解释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存在了。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和参与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同样守法,时刻注意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言行。不要自己以身试法,到头来后悔莫及。
作者:李晓庆·刘思扬
来源:天津日报
本文标签: 以敲诈报警可以起诉诬陷诽谤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神圣午睡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山野星星
2022-03-15 09:20:51 回复
谤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因此,郎某某、何某的行为已涉嫌构成诽谤罪。关于讲述的方式本案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诽谤罪的认定方式。很多人不理解,既
渣爷
2022-03-15 00:48:24 回复
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罪的基本行为特征是“捏造事实”,但捏造事实的方式有哪些?一般来说,诽谤罪中的“捏造事实”有两种形式:捏造事实和篡改事实。虚构是完全无中生有
清凉一夏
2022-03-15 10:01:56 回复
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仅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很多违法犯罪活动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这使得很多传统的违法犯罪活动有了新的趋势,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
人帅鸡巴大
2022-03-15 02:52:55 回复
此,检察机关认为该案已达到引入公诉程序的法定条件,故要求公安机关对郎某某、何某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准备运用公诉权依法追究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仅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很多违法犯罪活动也是通过互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