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44 | 评论:1
来源:长兴新闻网
近年来,长兴构建了以数字三维地图为基础,集数字道路生产、智能养护、智能管控、桥梁监控、日照评估、智能感知等模块于一体的数字公路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流程再造,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治理能力在试点中得到有效提升,连续三年在全市国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一。
在G235国道的一个施工现场,铺路车“引领”着前面的沥青桶,压路机“拖”着后面的巨型“擀面杖”。在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完美配合下,原本破损的路面可以高质量的修复如初,现场摊铺碾压的速度和温度都不用担心。这种信心的来源,不仅是施工队本身过硬的技术,更是小镇背后“根据地”提供的数据支持。每台运转中的机器都装有智联控制设备。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定位、传感监控等技术,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温度、摊铺碾压速度、道次等关键环节进行远程控制和管控。一旦没有达到阈值,它可以自动给出预警。“过去,没有任何问题的痕迹。现在系统会实时监控所有数据,让项目质量管理从传统的结果检测转变为实时的过程控制。”县养护生产基地质量总监王乐妍说。
这个2020年9月开始使用的智联控制模块只是后方“根据地”的功能之一。在县公路应急救援养护中心指挥大厅,数字化公路综合管理平台的“信息大脑”正在快速运转。借助督察员的“掌上公路管理”小程序,全县330多公里国省道路面坑槽、破损等病害实现了日常养护的可视、可测、可控,在事件上报、发布、处置、审核的闭环管理中,大大缩短了养护时间。“本来从发现坑洞到书面反馈,再到施工队了解坑洞的具体路段,至少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现在通过手机APP,从发现到处置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县公路运输管理中心干管科科长黄辉介绍。
为进一步用大数据替代人工采样,目前,全县6个公路运输管理站的所有巡逻车正在逐步安装轻量化车载智能路况检测设备,以数据分析的手段延伸人工视角,实现病害信息的低成本、高频率采集。实时监控不仅促进了维护操作的标准化,也推动了维护管理走向精细化。
在318国道K176+700左侧路段,保洁员戴上特制的智能手环后,开始修剪路边绿化带。一辆装有GPS定位系统的清扫车正以标准速度缓慢行驶。从行动轨迹到工作时间,都可以通过在线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到指挥大厅。目前,负责全县330多公里道路保洁任务的8家专业保洁公司的226名保洁员全部纳入这套自主研发的“道路保洁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阳光考核中道路养护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在,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查询保洁员,可以查到人是否在值班,工作是否到位。”绿通公路养护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良对智能化管理的变化感触颇深。今年7月,阳光考核还入选省交通运输厅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清单。
每一个成绩的背后都是一次次创新的探索,一次次创新的探索转化为省市的充分肯定。今年5月,“数字公路、标准管养”全省公路养护现场会在长兴召开,代表公路养护“长兴经验”的第一套公路养护标准化手册正式推出,并在全省推广。
数字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领域还处于“无人区”。据说慢工出细活。经过三年的精心打磨,长兴的数字化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当然,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通运输和公众服务。如何让数字高速公路成长为数字交通,长兴还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把平台模块扩展到行业管理、客运、危险品驾驶和培训等方面。,并连接道路运输、综合执法、公安、港航等部门的数据。,从而实现业务联动和数据共享,实现长兴县大交通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黄辉说。
本文来自【长兴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标签: 压车贷款3分钱利息违法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天下有车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