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3 | 评论:1
枪手在医院抽血。九派健康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图
“具有10年丰富的现场体检实践经验,熟悉各类体检流程,能为战友提供高效优质的体检服务。“入职体检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才的最后一道门槛。求职季,一些入职体检机构在网上“活跃”。
这些机构为不同类型的体检者提供各种套餐,包括代抽血、出具健康证、直接出具体检报告等服务。费用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并声称无法退款。
记者发现,大部分寻求体检的求职者都感染了乙肝病毒。因为用人单位违规强制体检,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找人代替入职体检。同时,也有一些求职者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有碍公共健康的疾病,想从事餐饮行业,于是请“枪手”查验健康证。
花钱可以找人帮你查一下
记者在网上以“代检机构体检”为关键词搜索,多家代检机构网站映入眼帘。记者注意到,一些名称不同的检验机构,服务电话仍然相同。不仅如此,一些社交平台、论坛也有与“代理检查”相关的帖子、群聊、讨论组。
记者以入学考试为由,拨通了一家检验机构的电话,谎称尿酸过高需要有人代替入学考试。组织的工作人员给出了两个方案。一种是找“枪手”做假身份证和记者一起体检。先在前台扫描真身份证拿到体检表,再让“枪手”拿假身份证进行操作。按项目收费,每项1000元,“不退”。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把个人信息给工作人员,一周后生成一份盖三甲医院公章的体检报告。这个方案需要先交400元的定金,正式入职没问题后再交至400元。当工作人员发现记者的体检地点位于北京时,对方以操作难度太大为由拒绝接单。
不过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可以尝试在体检医院附近开通网络配送平台的跑腿选项,代发检查请求,会有网络配送人员接单,一次600元,价格可以商量,而且都是兼职。据说有的经销商一个月跑腿代检收入两万多。
随后,记者与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取得了联系。该工作人员高度警惕,仅推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套体检套餐,套餐价格28000元,体检前后分两次支付。如果担心安全,可以选择先体检,合格后再花38000元做爱。当记者表示考虑了一下,想多问一问时,该工作人员开始质疑记者的身份,挂断了电话。
记者注意到,由于之前的媒体曝光,网上检测机构越来越隐蔽,基本只通过电话联系。交了定金取得信任后,他们会找“枪手”进行线下见面。此外,还有一些“枪手”以个人名义在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信息,提供验货服务。
肝功能检查最常见
点开一家检验机构的网站,记者注意到,该机构称成立于2004年,有14569个成功案例。
从一些机构提供的“经典案例”来看,很多求职者都是因为血检异常、乙肝、心电图异常等原因寻求替代检查。其中,乙肝患者找代孕检测是最常见的情况。据某机构介绍,其核心目标人群是乙肝携带者。
“我做这个已经快三年了。每年八九月份是求职季,我都接到十几单。”“枪手”王强告诉记者,在淡季,一个月一般有三四单,旺季有时有20单。“大部分是为了‘肝五项’”。
王强所说的“肝五项”是指乙肝的五项检查,是诊断乙肝的重要依据
《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员工为传染病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员工。2010年,人社部、教育部和原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在各类入学和就业体检中,不得检测乙肝项目和提供相关报告,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虽然有明文规定,但很多用人单位仍将乙肝检测列为入职体检必检项目,求职者发现乙肝等传染病后被用人单位拒绝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京某国企做HR多年的虞照告诉记者,一些企业由于担心乙肝具有传染性,违规要求招聘人员检测乙肝五项,让患有乙肝的求职者不得不选择“枪手”代检,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并助长了代检的灰色产业。
此外,一些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公共卫生疾病,想从事餐饮行业的求职者,也会找“枪手”办理健康证。王强说,申请健康证比体检容易,求职者担心会影响就业的疾病会通过血检,所以只要血检没问题就能顺利通过体检。
当被问及如果在体检时被发现怎么办时,王强表示,如果被发现他不会这么做,也没有人会报警。他还透露,很多体检中心都是营利性的,大部分都不详细查身份证。
代考体检涉嫌欺诈
“替代体检涉嫌欺诈。”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律师认为。他介绍,目前,对于这种行为还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一旦在实践中被查出,处理结果大多是取消体检资格。在替代体检过程中,有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居民身份证情形的,可以以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身份证件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检查中的不负责任和失职行为也可能被追究。
但在杨宝全看来,停止体检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消除就业歧视。如果不存在就业歧视,即使求职者被查出患有传染病,只要不影响工作,就可以被用人单位接受,然后求职者就不需要再用欺诈的手段“蒙混过关”了。
他建议劳动、立法部门通过及时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进一步减少和消除就业歧视,特别是企业、部门、行业的就业歧视隐性体检项目。企业也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要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就业歧视。(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文标签: 花钱调查别人信息违法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长江东流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