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94 | 评论:3
人们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以车代步”,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打车应用、商务用车、拼车。各大互联网巨头也是看中了这背后巨大的潜在市场,纷纷布局,开始厮杀,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抢占行业主导权。
日前,全球知名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打车应用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发展迅猛,各大打车软件和租车公司开始转战专车市场和拼车领域。
近九成手机用户使用过打车应用。
根据艾媒咨询的研究,目前,由于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相对完善、价格低廉,公共交通仍是我国一二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要交通工具,占比42.8%。只有6.6%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选择出租车作为首选出行方式。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比如高峰时段、高峰时段,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打车或者用手机app叫车。数据显示,近九成手机用户使用过打车应用,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占43.2%,使用频率较高的占30.5%。在打车应用的用户使用率分布中,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使用率占据绝对市场份额,达到94.6%。
移动专车的品牌认知度和使用率仍有待提高。
经过一场“烧钱大战”,目前打车应用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合并后的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快的滴滴”一家独大,各大打车软件和租车公司开始转战专车市场。继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分别推出“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率先抢占移动专车市场后,嘀嘀打车、易海租车等传统租车公司也相继宣布进军互联网专车领域。一时间,移动专车市场火爆起来。
但总体来看,目前移动商务用车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移动商务用车这一品牌的整体认知度和使用率仍有待提高。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45.8%的手机用户表示从未听说过手机约车品牌,83.1%的手机用户没有使用过任何手机约车应用。其中,快的和滴滴作为专车市场的先行者,依然表现不俗。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的认知度在20%左右,使用过“一号专车”或“滴滴专车”的占12.1%。
将近一半的手机用户因为优惠券而使用专车服务。
目前对于移动专车行业来说,营销推广获取新用户是重中之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依然是价格优惠。数据显示,45.2%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用车服务进行相关优惠活动,远高于其他因素。上个月,合并后的快车滴滴推出了针对专车用户的优惠活动。用户使用“滴滴专车”和快车一号专车,可享受免费起步价优惠。预计总投资将达10亿元,不言而喻。
该调查还发现,移动互联网用户用于打车应用的预算与用于专车的打车应用不同。其中,中国打车应用76.9%的用户单笔预算在50元以下,而打车应用37.7%的用户单笔预算在50-100元之间。这也说明打车应用和专车应用对于细分的用户群体有着不同的价格敏感度。
拼车领域或成下一个主战场
专车大战如火如荼,但移动专车行业一直面临政策风险。目前,专车的来源不仅有平台、租车公司,还有私家车主,同样面临“黑车”问题。近日,北上广等地出台政策,禁止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而来自正规租车公司的运营车辆资源非常紧张,因此专车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于是,行业巨头瞄准了拼车领域。优步在国内市场推出拼车产品“人民优步”后,4月15日迅速在多个城市推出“一号快车”进军拼车行业,拼车应用“天天用车”和“51用车”也宣布获得百度投资,而嘀嘀打车、滴滴打车也将推出拼车服务,拼车服务市场瞬间火爆。
目前,虽然已有部分参与者进入移动拼车市场,但市场潜力并未被充分挖掘。“快滴”合并后,进军拼车领域,既能拓展业务线,又能整合原有资源,一举两得。其他行业巨头在移动打车市场失利,然后选择在专车、拼车领域再战,势必要在移动出行市场分一杯羹。因此,相信在未来,拼车市场极有可能出现下一波营销推广热潮。
xg血型
本文标签: 快滴顺风车注册要钱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西厢有情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