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63 | 评论:1
┃来源:法新
导读:司法实践中发生交通事故后找人背黑锅的行为如何定性和处理?本期法函整理了典型案例的判决规则,为读者办理相关案件提供参考。
1。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的,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程某交通肇事案
案例要旨:交通事故后找人顶罪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法律追究;替身向交警部门作虚假供述,承认自己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目的是包庇罪犯,使肇事者逃脱法律追究;一般来说,行为人与替代者有利益关系。可见,交通事故后找人顶罪使行为人逃避法律追究是其本质特征。找人顶罪的行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逃逸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案例编号(2004)同兴子楚276号
审理: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民法院
资料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第8期
2。交通肇事后让他人顶罪、作伪证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妨害作证罪处罚——林雪波交通肇事后逃逸,指使陈兴干犯罪。
【/s2/】案件主旨:【/s2/】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主动承担责任,为逃避法律制裁逃离现场。后为掩盖真相,推卸责任,让他人背黑锅,作伪证,严重干扰案件侦破,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和妨害作证罪两罪,数罪并罚。
审理: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原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
资料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编》2003年第3期(总第45期)
3。交通肇事人默许他人代替自己承担事故责任,编造谎言,隐瞒真相,是交通肇事罪——卢生贵交通肇事案中的逃逸行为。
案件要点: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默许他人代替自己承担事故责任,并编造谎言,向前来调查的机关隐瞒真相。行为人主观上希望自己的事故行为完全不被他人发现,以此逃避法律责任。客观上,以逃避法律追究为目的而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属于逃逸行为的客观性质,具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但他被有关机关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事实,不属于自首行为。
庭审: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资料来源: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总第9期)
4。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隐瞒行为人身份,默许他人为自己背黑锅的,应当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赵交通事故后逃逸案。
案件要点: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虽未离开事故现场,但为逃避法律追究,隐瞒了行为人的身份,默许他人为自己背黑锅,故应认定为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
案例编号(2013)苏中终字第0176号
庭审: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4期(第34号)
5。交通肇事顶替者构成犯罪的,可以认定为窝藏罪,被顶替者构成交通肇事罪——沈水根交通肇事案。
【/s2/】案件要点:【/s2/】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责任,找人顶替的,顶替者主观上具有包庇他人的故意,其行为构成犯罪的,以包庇罪论处;流离失所者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案例编号(2010)浙行刑终字第386号
审判: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糙汉爱娇娘
2022-03-14 12:41:21 回复
号)5。交通肇事顶替者构成犯罪的,可以认定为窝藏罪,被顶替者构成交通肇事罪——沈水根交通肇事案。【/s2/】案件要点:【/s2/】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责任,找人顶替的,顶替者主观上具有包庇他人的故意
初夏遇故人
2022-03-14 04:27:28 回复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编》2003年第3期(总第45期)3。交通肇事人默许他人代替自己承担事故责任,编造谎言,隐瞒真相,是交通肇事罪——卢生贵交通肇事案中的逃逸行为。案件要点:交通事
万里风
2022-03-14 04:03:11 回复
特征。找人顶罪的行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逃逸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例编号(2004)同兴子楚276号审理: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民法院资料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第8期2。交通肇事后让
因帅入狱
2022-03-14 09:17:09 回复
通肇事罪、妨害作证罪处罚——林雪波交通肇事后逃逸,指使陈兴干犯罪。【/s2/】案件主旨:【/s2/】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主动承担责任,为逃避法律制裁逃离现场。后为掩盖真相,推卸责任,让他人背黑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