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320 | 评论:1
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的,轻者将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还将面临纪律处分。笔者在对党员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案件进行回顾和核查时,发现一些案件定性不准、处理不当,导致不同地区对同一类型案件的处分不同。本文对党员和公职人员酒驾案件如何定性和处理进行了探讨。
如何处理行政处罚?
党员或公职人员酒驾行为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仅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后,如何定性和处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党员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其他违法行为,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开除党籍处分;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分,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分决定所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给予党纪处分或者按规定组织处理。因此,对醉驾的行政处罚应根据事实和情节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如根据饮酒原因、饮酒时间、是否造成不良影响、酒精含量水平、首次或多次醉驾、工作中的一贯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常情况下,在不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给予党纪从轻处分较为合适。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监察机关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情节,经调查核实,可以给予行政处罚。通常情况下,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前提下,对政务从轻处罚比较合适。情节特别轻微的,给予党纪较轻处分的案件,不一定同时给予政务较轻处分。
相对不被起诉或者免于处罚
如何处理
或者党员、公职人员因醉酒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或者醉酒驾驶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起诉,法院决定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如何定性和处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规定,酒驾和醉驾面临不同的处罚,酒驾通常不追究刑事责任,但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酒驾通常涉嫌危险驾驶罪,一般会被处以拘役,并处罚金。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均可决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党纪政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规定,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法院判决对党员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将该党员的行为定性为涉嫌犯罪行为,从重给予党纪处分,即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公职人员因犯罪情节轻微,经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予以辞退;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实践中,开除党籍处分不一定导致开除公职,但基于政务处分与党纪处分相匹配的原则,需要同时给予比开除政务处分更严厉的处分。
被判刑后怎么办?
或者因醉酒驾驶或者醉酒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被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党员、公职人员,应当如何定性或者处理?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党员犯罪的,判处主刑(含缓刑);犯过失犯罪,依法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含三年)的,应当开除党籍。所以,凡是因醉酒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涉嫌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一般情况下都应该开除党籍。需要注意的是,醉酒驾驶涉嫌重大交通事故罪的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在适用党纪时,综合考虑后,需要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公职人员,原则上应当予以开除。但是,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情特殊,驳回起诉比较合适。报上级批准后,可以辞退。这里要注意的是,《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判处刑罚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予以辞退。也就是只要罚了,就全部开除。由于《行政处罚法》的地位高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两者发生冲突时,应以《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为准。(傅宇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纪委监委)
来源|新华社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出处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来源:吉林日报
本文标签: 公职人员醉驾不起诉会降级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召召与木木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