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17 | 评论:1
我先举个小例子:
16岁的小王在网吧上网时偷偷拿走了别人的手机。民警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是小王偷的。经鉴定,手机价值3000元,小王的行为涉嫌盗窃罪,于是警方将卷宗材料移送检察院。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小王系未成年人,初犯,认罪态度较好,自愿认罪并从轻处罚。综合考虑上述事实和情节,检察院决定对小王“附条件不起诉”。经过半年的考验期,检察院最终做出了对小王不起诉的决定。
虽然小王涉嫌犯罪,但检察机关给了小王改过自新的机会,没有将案件移送法院。所以小王没有留下犯罪记录,学习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
那么,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呢?今天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为了让大家听得懂,我尽量不用法语说法语,而是简单易懂。
一、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
我们知道,刑事案件一般要经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人民法院审判三个环节。但也有一些案件,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不需要移送人民法院,由检察机关自行办理,案件终结在检察机关。这种制度统称为“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制度之一。它是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设定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通过考察的,不再将案件移送法院审理的制度。
二。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附条件不起诉只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这一制度不适用于成年人犯罪。
其次,并不是刑法中的所有罪名都可以适用于这个制度。只能适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你不需要记住这些。用的时候可以查刑法第四、五、六章的罪名。这个范围已经基本涵盖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罪名。
第三,未成年人涉嫌犯罪,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什么意思?即检察官查阅卷宗材料后,认为该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经评估可以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经评估认为应当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则可以不再适用这一制度。
这个地方需要我们家长积极争取,因为检察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你的孩子能不能判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他们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案件信息,与你的办案岗位检察官充分沟通,或者请律师介入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为孩子争取最好的结果。
第四,案件本身符合起诉条件。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已经构成犯罪。如果证据不足或者不构成犯罪,那么就不能适用这个制度。在这里也提醒家长们,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你的孩子不构成犯罪,或者对此有疑问,那么你可以向你的邮政检察官提出。如果你的理由被采纳,你的孩子会得到一个较轻的结果:法定不起诉或者存疑不起诉。
第五,表示悔悟。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试想,一个未成年人明知自己已经涉嫌犯罪,却拒不认罪,毫无悔改之意。为什么要对你掉以轻心?
三。「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一、遵纪守法,服从监管。这是普通公民必须遵守的最低要求。
第二,按照检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后,检察机关要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调查,所以会告知未成年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未成年人应当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听从检察官的指示就行了。
第三,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检查机关批准。无论如何,你的孩子已经涉嫌犯罪,不能像普通公民一样,不受任何限制。因此,他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必须取得检察机关的批准。
第四,按照检查机关的要求接受纠正和教育。按照检察机关的要求做这个就行了,一般包括:参加集体学习,汇报思想动态,安排学习任务等。不难,可以做到。
五、检察机关认为需要监督的事项。这个比较宽泛,比如开展公益工作,向受害者道歉等。你只要按照检察机关的要求去做就行了。
四。「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期有多长?
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之日起计算。
检察官会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和情节具体确定考察期限,从6个月到1年不等。也可以向检察官提出个人意见,以求最佳效果。
五、“附条件不起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有两个结果。一种是未成年人在测试期间遵纪守法,严格按照检察官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考验期届满,检察院将正式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到此结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再出庭受审。
第二种结果是,未成年人在考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第一,犯新罪。很好理解。测试期间还是不老实。这件事必须处理。
第二,发现不作为犯罪。这说明未成年人缺乏忏悔的诚意。他们当初没有充分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他们也将撤销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第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多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
四是违反检验机关监督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多次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检察机关释放附条件不起诉后,将案件再次移送人民法院审理。所以一定要珍惜检察机关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不要在考验期翻船,那就得不偿失了。
六。如何带来「附条件不起诉」?
未成年人的家庭成员至少有两次与检察官联系的法律机会。一种是在审查逮捕阶段,检察官讯问未成年人时,会通知你到场;另一种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再次讯问未成年人时,也会通知你到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两个机会,真诚地与检察官沟通。最好能提交相关书面意见,为我们的孩子争取一个“重生”的机会。
七。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首先,避免刑事审判和坐牢。没有比这个结果更好的了!只要案件移送法院,肯定会面临刑事审判,大概率会遭受牢狱之灾。即使法院判缓刑,也会接受社区矫正,人身自由会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没记录,没记录,没记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不需要告诉你这对孩子们的未来有多大影响。
第三,“附条件不起诉”是只有检察院才有的制度,只能向检察院提起。一定要记住,不要错过机会,不要走错部门。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没有这个制度。
本文标签: 免予起诉会影响孩子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法科技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約妹妹Play
2022-03-14 08:05:34 回复
度不适用于成年人犯罪。其次,并不是刑法中的所有罪名都可以适用于这个制度。只能适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你不需要记住这些。用的时候可以查刑法第四、五、六章的罪名。这
英雄本色
2022-03-14 02:11:51 回复
见,以求最佳效果。五、“附条件不起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有两个结果。一种是未成年人在测试期间遵纪守法,严格按照检察官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考验期届满,检察院将正式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到此结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再出
祁山道人
2022-03-14 01:04:21 回复
我先举个小例子:16岁的小王在网吧上网时偷偷拿走了别人的手机。民警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是小王偷的。经鉴定,手机价值3000元,小王的行为涉嫌盗窃罪,于是警方将卷宗材料移送检察院。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小王系未成年人,初犯,认罪态
抠脚杠把子
2022-03-14 10:55:13 回复
。所以小王没有留下犯罪记录,学习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那么,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呢?今天就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了让大家听得懂,我尽量不用法语说法语,而是简单易懂。一、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我们知道,刑事案件一般要经过公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