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其他 >> 正文
简介: 原因1995年10月28日,杭州举办了“95秋季书画拍卖会”。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以当时140万元的天价竞得黄、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作品10幅。交易结束后,他请专家重新鉴定,发现有6件是复制品,不

原因

1995年10月28日,杭州举办了“95秋季书画拍卖会”。

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以当时140万元的天价竞得黄、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作品10幅。交易结束后,他请专家重新鉴定,发现有6件是复制品,不是真迹,其中有一件最重要的作品——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

拍卖目录及张大千仿石溪景观图(右)

王随即与拍卖主办方浙江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有限公司进行了交涉。或许是自知之明,拍卖公司退回了五幅作品的画作,但对仿石溪山水图的真伪持不同意见。

一场漫长的诉讼开始了。

争议会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有可以争议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可以争议的价值。王买了10幅作品,共计140多万,而仅《仿石溪山水图》就占了110万。拍卖公司留着,就留着大部分利润。况且1995年是110万。今天目标金额可能高达几千万,真的很值得争取。

当时中国的拍卖行业刚刚起步,如果这样的重型设备因为是真品而被退回,将会对拍卖行乃至整个行业的商誉造成沉重的影响。这个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退。

罗生门

拍卖公司之所以这么固执,就是坚持要打官司,因为这幅画确实来历不凡。

它是一个纸立轴,尺寸为145×95cm(约12.4平方英尺,尺寸相当大)。上面有题词说:“西施人浩浩荡荡,封面是舒鸣和子久的美。三月,丁亥,千言万语似写,弄玉的好兄弟,法家,是对的。”有两个印章,一个是“张炬私印”,一个是“大千居士”,画的左右两边分别有和谢先生的鉴定跋。在杭州拍卖之前,这幅画还出现在省的一场拍卖会上。

张大千仿石溪景观图

纸张颜色为145×95cm。

对现代书画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谢、、这两个名字。他们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最高水平的代表。

1983年,文物局为了摸清国内古代书画收藏的家底,成立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历时八年,行程数万里。它在全国巡展鉴定了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并将鉴定结果编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是继北宋宣和、清代乾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中国书画普查,其深远影响可想而知。

1984年11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故宫合影。

这个鉴定组代表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最高水平,共有7名成员,其中谢为组长,启工、、杨、刘久安、为成员。

1984年4月,鉴定小组在故宫博物院。

1987年12月,鉴定小组在天津美术馆。

1988年12月,鉴定小组在广东省博物馆。

在评鉴群体中,最著名的有谢、、先生。直到今天,它们仍然代表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力的巅峰。这三位大师的鉴定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谢擅长“艺术鉴定”,即从书画本身出发,通过意境、风格、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点进行鉴定。

徐邦达擅长“技术鉴定”,即通过对字画、碑文、跋、印章、纸绢绫、纹饰等的描述和传承。

启功擅长“学术鉴定”,因为他在古典文献、历史、目录、版本、考证、音韵、训诂、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可以综合运用很多学科来验证真伪。

回到本案的《仿石溪山水图》,推测此图有谢和两位大神的鉴定后记,应该是稳而不是更稳。但问题是,这幅画与省拍卖留下的目录相比,被重新装裱过,徐先生和谢先生的鉴定跋也被动过。

看完这幅画,徐邦达先生认为他的附言是真的,但不是这幅画。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了新的观点:

“审图是为了临摹,把拙书的后记裱在边上,主体在原画上,现在移到临摹的左边。”

把真的后记剪下来,挪到假的上面,这在古玩店是常有的事。面对如此明确的结论,王显然很生气,并立即去拍卖公司要求退款。

拍卖公司也不喜欢,带着王又找了一尊鉴定大神谢的,而且是四次。谢老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已经重新装裱过,但“确定这幅画是真迹”,他当着买卖双方的面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好吧,两个神仙在打架。

与买家相比,拍卖公司显然更相信谢先生的意见。除了他的立场,还有一个很难反驳的理由:谢是《拍品》作者张大千的老朋友,两人是兄妹,张大千可以说是谢艺术的半个老师,但先生的话不留余地,谁也不敢随意否定他的意见。

张大千(前中)、谢(前左)等人合影。

其实这已经不是徐和谢两位神仙第一次打架了。由于鉴定方法的不同,神仙们面对同样的书画作品,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早在考核期间,徐和谢就多次互利。据说谢老作为鉴定组组长,有时候言语稍有不顺心就会发火。徐在发生冲突时生闷气,几次气急,于是声明不再参加鉴定组的鉴定之旅。

几十年的“仇人”在一幅画里变得更有活力,谁都不会放过。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无论是王还是拍卖公司都陷入了困境。

有利的转变

受苦的不仅仅是凡人,还有另一位不朽的人物——启功先生。早些年,鉴定小组能在争议不断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气功的斡旋。

这位老先生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诚实大方,胸怀宽广。所以气功一生都被整个文化艺术界推崇,甚至有“人无完人,除了气功”的说法。关于《仿石溪景观图》的真伪,人们很自然的想到了找他这个权威第三方来做一个判断。

问题是齐先生淡泊名利,一向平和,而徐和谢都是老朋友,不想趟这浑水。况且这是商业行为引起的争议,不是国有藏品的鉴定,所以齐老师一直保持沉默,七人组的其他几位专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发表了讲话。

首届(2014)中国“收藏、鉴定、市场与拍卖”高峰论坛

由于真假难辨,退货理由不能成立,王一审、二审均败诉。当所有人都以为是命运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

1997年,谢先生驾鹤西去。

谢老先去世后,王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仅如此,这位王粲先生可谓是精力充沛,甚至把一向置身事外的凯老等专家也拉了进来。

据齐老弟子、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王先生说,因为王先生和“一位女士”是同事,“一位高官”专门批了条子,请文物鉴定委员会对这件文物发表意见,而当时的主任就是先生。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最不愿意一辈子依附权贵的人,他可以断然拒绝一个空军事将领对文字的要求,但这件事作为公家的事,对他这个局长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无奈之下,他终于和刘久安先生等多位专家一起给出了鉴定意见——仿石溪景观图是赝品。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启功先生的鉴定意见,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他说:

“我是满族人。满族人在古代称为胡人。胡人说的,简称扯淡。我现在眼底动脉硬化,眼球上长了黄斑。让我看看,它是瞎的。他说我数,还得拿着放大倍数非常高的放大镜看。近视是我的鉴定意见。”

这个意见更像是“我看不清楚,我不负责”,其无奈溢于言表。至于为什么是假的,恐怕见仁见智了。

文物鉴定委员会是国内最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这个意见也代表最终结论。

然而,著名画家谢先生的遗孀对这一结论不服气,并进京征求意见。见到齐先生的第一句话是:“谢先生尸骨未寒!”也许最不愿意的情况终于出现了。时隔多年,齐先生提起此事,仍是心情难平。面对晚辈的委屈,他一脸孩子相:“这算什么?她怎么能这么说呢?”!

在质问齐先生之后,愤怒地冲到最高人民法院。主持法官只能搬出文物鉴定委员会的结论。面对一系列专业鉴定问题,法官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在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过程中,先生以“我因谢之死与他有矛盾”为由拒绝参与,直到2012年去世前从未公开对这幅画发表过任何意见。

乐章结尾部

正法律事务所(宪之 陈森国:买到赝品,如何申冤?)

这个轰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拍卖第一案”,从杭州中院到浙江高院,最后到最高人民法院。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从实现诉讼目的的角度来看,原告王无疑是胜利者。

在取得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后,经最高人民法院调解,原被告和被告双方一致同意被告退还原告货款105.5万元,并承担本案一、二审的诉讼费和鉴定费。同时,被告还需支付原告利息14.9万元,共计127.5万元。购房款、诉讼费用、利息三个要求都满足了,原告大获全胜。

然而,最高法院最终并没有以裁定的形式确定这部作品的真实性。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包括许多法律专业人士撰写的对这一案件的分析在内,大量的评论文章都集中在“鉴定”上,却很少有人提到这样一个事实:

即使很难辨别《仿石溪山水图》的真伪,结果也是王胜诉。

这是因为原告律师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拍卖现场的视频。视频中,拍卖组委会负责人兼总策划卢继华手持126号拍卖牌,一直参与拍卖,在仿石溪景观图的拍卖中,举手分别出价75万、90万、100万。根据1994年通过的《浙江省财产拍卖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国内贸易部《拍卖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竞买,也不得委托或代表他人参与竞买。如有违反,投标无效。

可以说,当陆继华举牌的视频被原告律师拿出来的时候,胜负就已经决定了。原本用来记录拍卖盛况的电视录像带,成了证明拍卖公司程序违法的关键,这不得不说是历史上一个奇怪的巧合。

律师的解释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本案都是当之无愧的拍卖第一案。在初审法院,上诉程序到达最高法院;就本案标的物而言,1996年的110万在艺术品市场上怎么说都不为过。论参与者,徐、谢、齐与文物鉴定委员会一起,是绝版团队阵容;论离奇曲折,此案案情一波三折,精彩如小说。

观众看热闹,业内人士更多的是看门道。20多年来,艺术品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法律著作都提到了这个案子,因为这个案子的核心争议太典型了。今天,当我们对艺术品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诉诸法律时,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与王20年前相同的困境。

这个困境可以归纳为三大问题:1 .谁能鉴定真伪;2.他如何给出意见;3.如果对鉴定结果不满意,应该如何补救?

1.谁能鉴定真伪?

现行法律给出的答案是:经鉴定管理部门登记的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这里所说的“管理部门”,一般是指司法系统的各级部门。这些主管部门将向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其中的鉴定人还应持有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当然,涉案物品的鉴定应该是在机构和人员的业务范围之内。如果找珠宝鉴定师鉴定古代书画的真伪,显然属于超纲,构成程序瑕疵。

司法鉴定许可证样本

实践中,该规定的争议点在于:法律认可的司法鉴定人不一定是艺术品市场认可的权威机构;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称霸市场的名人,在法庭上是没有权威的(他们的意见最多只能算是一方的意见)。

如果你也想走诉讼程序,你一定要清楚这一点——你可以不满,可以批评,甚至可以掀起舆论浪潮,但是如果你不按照这个原则去找法院认可的有资质的机构/专家,败诉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第一个问题背后更本质的问题是:法官在艺术品真伪鉴定的诉讼中扮演什么角色?

许多政党经常陷入一种奇怪的混乱状态。一方面,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司法程序上,相信法院能做出最终判决;另一方面,只要鉴定结果不满意,他们就会质疑鉴定结论的权威性,要求重新开始。

问题是,无论是原被告还是被告,都不要指望法官本人会对真实性提出什么独到的意见。否则,如果今天审理古董真伪纠纷需要法官懂得鉴定,那么如果明天审理飞机发动机专利纠纷,我们还用要求法官成为航空空装备专家吗?在涉及任何领域的鉴定过程中,法官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保证鉴定过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我们的专家如何给法院提意见?

一般的民事诉讼一般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1)双方各执一词:双方提交各自的鉴定意见。

2)针锋相对:双方都不会认可对方提供的建议。

3)寻找第三方:法院通过特定程序从众多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中选择一名双方都能认可的鉴定人,委托其进行鉴定。

鉴定结论达成后,通常是一方对鉴定结果不满意,要求查询。这个合理合法。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的当事人可以请求返还鉴定费。

整个过程结束后,法官会站在中立的立场判断鉴定人的意见能否被采纳,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判断。所以,你可以放心,在这个过程中,法官不会偏袒专家。如果有疑问,值得争论。

3.如果对鉴定结果不满意,应该如何补救?

如果一方对鉴定意见不满意,救济途径既有实体性的,也有程序性的。从程序上看,你能证明鉴定机构与对方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或者鉴定机构工作失职,那么鉴定程序自然是有瑕疵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很可能认为此轮鉴定无效。现代法律注重程序正义。如果在程序上存在严重缺陷,那么合理就不合理,就像王证明拍卖公司自己买卖一样。

实事求是地说,在公开询问阶段,一方仍然可以向鉴定人询问特定问题的真实性,一方邀请的专家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发挥作用。如果在询问中发现鉴定结论确实存在重大问题,法官将重新启动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十四条:法官可以向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询问。经法院许可,当事人可以询问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当事人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就案件相关问题进行对质。

以上三个问题都与司法鉴定密切相关。遗憾的是,司法鉴定乱象是我国法律界的顽疾,无良鉴定人很多。要防止鉴定的混乱,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监管措施:公开鉴定过程和决策依据。

“有道理就有道理。如果你不会说,那就没有意义。”这种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基本逻辑却无可辩驳。

法院之所以信任专家鉴定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名气,有资格,而是因为他们能以理服人。就像徐先生、谢先生、齐先生一样,通过大量的实践,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在专家中处于顶峰,法官尊重他们基于知识和经验的专业判断。所以,在现代诉讼程序中,无论多大的专家,都应该表现出他的专业性,否则你就应该被质疑。

鉴定之所以是一门科学,在于所有的论证都可以被证明或证伪,而这些的前提在于“推理”过程的清晰。作为程序正义的维护者,这是法官应该着力的地方。

最后,假设法官主持的鉴定程序是公开合理的,鉴定人能力很强,品格高尚,那么艺术品真伪之争是否可以彻底解决?

答案很明显:不可能。

人活着就要接受一个前提:不是一切都可以被证明或证伪,但总有不可知的东西。这种模糊性是艺术品市场的内在风险,也是参与者获得快乐和超额收益的原因。大家说的“失踪”,本质上不就是歧义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吗?如果把所有的歧义都彻底消除,这个市场就不会再有机会和乐趣了。面对由此产生的纠纷,法院只能在法律程序下做出判决,毕竟法律不是万能的。

它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大多数纠纷,而不是所有人的每一个纠纷。

本文作者介绍:

陈森国,法学博士,北京郑伟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秉承“只精不独”的执业理念,熟悉艺术品市场,擅长刑事辩护、民商代理、法律风险防控。在国内参与了很多有影响的案件。

冼治,法学博士,执业律师,在艺术品市场有多年的从业经验,曾深度参与书画、瓷器、赏石等顶级古代艺术品的运营。,擅长民事与刑事法律之间疑难案件的交叉处理,参与撰写《企业合规全球调查》等著作。

运维/沈默,摄影/30,美编/钱坤,大旗

主编/南勋,执行主编/于杰

本文标签: 中正律所是干什么的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钱文忠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点评

  • 雪鸢

    雪鸢

    2022-03-11 22:12:46    回复

    ,画的左右两边分别有和谢先生的鉴定跋。在杭州拍卖之前,这幅画还出现在省的一场拍卖会上。张大千仿石溪景观图纸张颜色为145×95cm。对现代书画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谢、、这两个名字。他们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最高水平的代表。1983年,文物局为了摸清

  • 挡刀子

    挡刀子

    2022-03-11 13:19:49    回复

    、杨、刘久安、为成员。1984年4月,鉴定小组在故宫博物院。1987年12月,鉴定小组在天津美术馆。1988年12月,鉴定小组在广东省博物馆。在评鉴群体中,最著名的有谢、、先生。直到今天,它们仍然代表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力的巅峰。这三位大师的鉴定各有特色,

  • 冷心王子

    冷心王子

    2022-03-11 19:20:46    回复

    告和被告双方一致同意被告退还原告货款105.5万元,并承担本案一、二审的诉讼费和鉴定费。同时,被告还需支付原告利息14.9万元,共计127.5万元。购房款、诉讼费用、利息三个要求都满足了,原告大获全胜。然而,最高法院最终并没有以裁定的形式确

  • 小家伙不乖

    小家伙不乖

    2022-03-11 19:20:29    回复

    真伪,结果也是王胜诉。这是因为原告律师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拍卖现场的视频。视频中,拍卖组委会负责人兼总策划卢继华手持126号拍卖牌,一直参与拍卖,在仿石溪景观图的拍卖中,举手分别出价75万、90万、100万。根据

  • 挡刀子

    挡刀子

    2022-03-11 22:34:57    回复

    法官只能搬出文物鉴定委员会的结论。面对一系列专业鉴定问题,法官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在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过程中,先生以“我因谢之死与他有矛盾”为由拒绝参与,直到2012年去世前从未公开对这

  • 吉婷策河

    吉婷策河

    2022-03-11 11:36:51    回复

    惊呆我

  • 范慧琴之

    范慧琴之

    2022-03-11 11:36:51    回复

    有趣

  • 尹园烟俊

    尹园烟俊

    2022-03-11 11:36:51    回复

    醍醐灌顶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

红际法律

法律信息科普法律知识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推荐文章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19(房屋装修合同样本怎么写?房屋装修的具体流程?)
  • 合同专用章有编号吗(注意!漯河老俩口被骗)
  • 合同专用章需要备案吗(2022年办理刻章备案都需要什么材料?)
  • 合同专用章样式(最高法院民二庭:关于四个公章实务问题的解答)
  • 合同专用章图片(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法人章,各印章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 合同专用章和公章的区别(财务章、公章、合同章、发票章,有关印章的最全风险汇总)
  • 合同专用章尺寸大小(行政管理:企业印章管理暂行细则(中小企业适用))
  • 合同专用章电子章制作(「放心签」合同电子签章怎么弄)
  • 房屋装修合同简单范本(房屋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021(房屋装修合同(简单)模板)
  • 湘ICP备2021010099号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