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41 | 评论: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新华社发)
11月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跨世纪成龙幼儿园秋季亲子运动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加深了情感交流。袁(人民视觉)
10月20日,在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包华小学家长学校,老师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济南市天桥区包华小学供图
家长“承担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增加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原因歧视未成年人。,并且不实施家庭暴力”...近日,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法》)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系到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中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这部立法将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强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律保障,有效赋权父母。
"5+2=0"
前不久,江苏淮安市的周先生和收到了当地基层法院下达的家庭教育指令书,要求他们限期接受家庭教育指令。
周先生和曾经是夫妻。去年8月,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约定男方抚养女儿,女方抚养即将出生的孩子。离婚后,周先生不想直接抚养大女儿,而认为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很难。今年3月,双方在不符合法律关于收养规定的情况下,将婴儿送给了他人。
即使离婚后,周先生和赵女士仍然是孩子的父母。在没有建立合法收养关系的情况下,随意将孩子送人,是典型的逃避监护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家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教育圈有一个公式:“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很有效,但如果两天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的教育就会回到原点。在各种教育中,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我庭教育的校本化倾向一直是教育生态中的一个灾难,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庭教育协会副会长孙云晓坦言。
“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同时,大家也在不断思考教育的目的。”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袁宁宁表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德育人。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方面的优势。
家庭教育当然重要,但是听说有专门立法,以后就想“依法生孩子”了。很多家长一开始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解。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带娃能犯法吗?”这是王女士听到相关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她笑着说,我当时也没仔细了解,只是觉得在传统观念里,带娃是自己家的私事,自己努力赚钱养娃。怎么会有违法的风险呢?
在法律正式通过的时候,经过一定的了解,王女士承认自己对立法初衷的理解有偏差。“法律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些如何带娃的指导,并不是强制的。我们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一旦孩子因为父母教育的失职出现问题,应该出手。“王女士强调,必须保护孩子!
“平时,我们工作太忙。我们在亲子陪伴和陪伴孩子成长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们应该多陪陪孩子,多给孩子鼓励。”一个接一个,王女士陷入了对自己的反思。
家长从“合法”到“合格”
是家庭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部分未成年人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平时对家庭教育有很多困惑,94.7%的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帮助他们缓解教育焦虑。
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家住天津的陆女士很兴奋。儿子上小学,爱玩游戏让她担心,但她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也就是怕伤自尊。“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好像也没太在意,但都长得很好。现在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但也比较迷茫。”
日前,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包华小学家长学校在网上开设了“是我不够好吗——帮助孩子克服自卑”这门课程。上课时,家长认真做笔记,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学校发的《家长学分手册》上,然后由孩子给学习成绩打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亲子关系的特点,我们设置了不同的线上线下课程,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小学家校合作项目组组长周表示,通过课程学习,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儿童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不能缺席。打开《包华小学家务劳动清单》,一至六年级的家务劳动内容和评价标准一目了然。“我们和家长一起设计了这个清单,就是为了引导他们树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工作习惯和自理能力。”周说:
在实践中,像包华小学家长学校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站还有很多。《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到,婚姻登记机构、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家长学校等应当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可以从各种渠道、各种类型、各种内容得到引导。这是一部真正赋予父母权力的法律。”袁宁宁说,新法实施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合法”走向“合格”。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背景下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自然肩负着实施“双减”的重任。新法规定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避免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
很多家长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家长陷入焦虑,有的继续通过聘请私人家教的方式安排学科培训。“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都有利于推动‘双减’政策,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才是政策真正落实的关键。”袁宁宁说,如果家长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育人成才观,仍然用分数来讨论成败,减负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一项涉及全社会的事业。
距离新法实施还有一个多月。在保证实施的法律责任部分,规定了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措施。有人说法律责任上缺乏对父母的强制惩罚措施,立法价值有限。专家表示不认同这种观点。
据了解,在一审稿中,对父母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行为明确规定了罚款、拘留等处罚,但在后续的审议过程中删除了这一条。这是为了让家庭教育属于家庭,避免公权力对家庭的过度干预。有专家指出,目前提到的批评教育家长、劝止、训诫等措施,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矫正,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是进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们会孤军奋战吗?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利英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要义之一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家庭,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比如规定政府可以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指导辖区内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场所;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内容;新闻媒体要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
以最近四川泸州的案例为例。父母收下彩礼后,为初中毕业的女儿与他人订立婚约,因彩礼纠纷闹上法庭。经过法院调解,彩礼纠纷告一段落,但为未成年人订婚显然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当地法院向家长发出接受家庭教育的指令令,安排家庭教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并为家庭建立随访档案,随时关注女孩的家庭教育情况。虽然家庭教育促进法还没有实施,这次是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但是新法也对公安机关发现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情况做了规定。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家庭教育的立法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此次立法的亮点,也是贯彻法律的关键。要构建一个好的体系,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由于现有基础不同,各地的进度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袁宁宁建议,欠发达地区可以先在线上发力,搭建网上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对于发达地区,要进一步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做到精准服务。
"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和大力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认为,通过将理论付诸实践,由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家长将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实现终身成长。
本文标签: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什么属性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长江东流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