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1 | 评论:1
从表面上看,诽谤的定义似乎非常简单,但其中每个要素的证明都值得推敲。(ICphoto/图)
不久前,我在法学院认识了一个弟弟。在他取得律师资格后,他在伦敦一家专门从事媒体法的顶级律师事务所工作。在每天工作的最初几个小时,他会花时间阅读大媒体客户发来的审前新闻稿,考虑那些新闻稿的语言,判断发出去的一些评论是否可能导致诽谤诉讼,从而帮助客户规避风险。
英国媒体发达,大报没日没夜的追着政客,小报老是盯着明星八卦,更别说层出不穷的自媒体和社交网络了。如果走得太远,自然会引发诽谤的法律纠纷。书面诽谤是诽谤罪,口头诽谤是诽谤罪,在法律细节上有很多不同。但本质上,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损害了被发布者的名誉,还附加了其他损害。
在英国新的诽谤法《诽谤法2013》出台之前,相比其他英美法地区,英国起诉诽谤的门槛更低,每三天就会有这样的纠纷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比如英国著名政治讽刺杂志《私人之眼》(Private Eye)的主编伊安·西斯洛普,这份杂志在欧洲以大胆犀利的风格著称,他自称是英国历史上被以诽谤罪起诉最多的人。主要的喜剧脱口秀是另一个经常被指控诽谤的团体。嘲讽和诋毁之间的界限无法区分清楚,但是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就会劳民伤财,这种抽象的名誉损失很难量化。因此,诽谤罪指控是法律上最划算的案件之一。
新诽谤罪法最大的变化是提高了起诉门槛,必须证明诽谤罪导致严重危害:如果被诽谤人是个人,必须证明名誉损害带来严重后果;如果被诽谤的人是商事主体,必须证明污名使其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新的诽谤罪法提高了起诉门槛,过滤掉了大量琐碎的起诉,不利于潜在的起诉人;但一旦被认定为诽谤罪或诬告罪,法院的惩罚将是毫不留情的。
名誉的损失是极其主观的。在英美起诉诽谤罪的人,绝大多数不是富即贵。相对来说,这些人名誉被毁的后果,更能证明是物质财富的损失。比如电影明星的名声就是他自己的商业资本;花大钱打官司也是有衡量依据的。
从表面上看,诽谤的定义似乎非常简单,但其中每个要素的证明都值得推敲。例如,发布的定义是什么?在哪宣布的?社交媒体重复转发,媒体平台和其他转发者的责任线在哪里?比如谁在被污蔑?如果没有名字但是大家都能猜出来是谁,怎么决定?如果在指责一个人的时候,恰好碰到了另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卷入了这件事,导致第二个人的名誉受到了误伤和损害,或者只是不小心骂错了人怎么办?比如什么是虚假情况?是否应该考虑发布者的信息渠道和当时信息推理的合理性?
确定耻辱的严重程度必须基于被诽谤人生活的社会或社区的习俗和观念。比如,一个女人被诽谤,被强奸,在某些社区,她不会得到同情,反而会受到歧视。污名化的证明,不仅意味着被污名化的人感觉受到了伤害,还意味着被污名化在他人眼中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后果。
诽谤罪起诉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举证标准是概率的平衡,即证据真实性相对概率较高的一方胜诉。两个最重要的辩护理由是真实和诚实的意见。如果被告证明自己发布的信息是真实的,就不算诽谤。或者说,如果你能证明你发布的不是你所相信的事实,而只是你个人的想法和观点,那么诽谤罪就不成立。
然而,事件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多数故事都夹杂着事实和谬误。英国法律认可的标准是实质真实,即基本真实。在德普诉新闻集团报业有限公司(2020)一案中,电影明星乔尼·德普指控《太阳报》诽谤他“殴打妻子”,但他翻出了自己的家暴旧案,因“基本属实”而败诉。
要证明一句话不是真的,而是“个人观点和想法”的表达,甚至“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判断就更复杂了。在昂斯沃思诉马斯克一案中,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称昂斯沃思是一名恋童癖者,并被指控诽谤。马斯克的辩护理由是这句话没当回事,是生气时用来骂人的;看来骂人“吃”,这种张狂的行为,和诽谤是两码事,开辟新的策略,成功脱身。
莎士比亚在名剧《奥赛罗》中用凯西奥的话来形容一个人的名誉是他永生的一部分,“名誉!哦,我已经名誉扫地了!我已经失去了我自己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名誉很重要,但由于它的抽象性,法律能帮助的只是帮助补偿一小部分其抽象价值转化为具体价值;而那些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诋毁他人伤害自己,三思而后言,这是当事人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作者是法律学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陆谦
本文标签: 诽谤请律师大概多少钱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IZUMI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