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05 | 评论:2
本报高级记者朱元祥
电影《羊城哨》中有一个叫“梅大妈”的人物,身份神秘,深藏不露。最后,人们发现她是一名女特务头子。如今,“伊美”的名字在广东等地流传——她被认为是参与拐卖9名男童的“人贩子”。
2021年3月26日,广东高院审理了9起涉及伊美的拐卖儿童案件。在审判过程中,“伊美”被多次提到。本案主犯之一张卫平说,9名被拐卖的男孩都是通过伊美联系买主的。他在法庭上表示,警方之前绘制的模拟画像“不像”伊美本人。
3月26日庭审结束后,沈接受了媒体采访。除非特别注明,本文图片均由该报记者朱元祥拍摄。
“请检察机关加强监督,请公安部门加强侦查,”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沈26日说。“我们必须抓住梅姨,找回另外四个失踪的孩子。”
神秘的“伊美”是谁?张卫平放弃她四年后,这个谜团依然未解。
3月26日下午,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本报(www.thepaper.cn)表示,广州市公安局办案部门仍在对“梅大妈”进行调查,目前没有新的突破,“会尽快向社会公布结果”。
庭审现场四被告道歉,案件将上报审判委员会
3月26日二审开庭,广东高院将庭审地点选在了广州市增城区法院。受防疫等因素影响,庭审采取远程视频的形式,原审5名被告人在增城看守所接受远程审理。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增城区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二审。
两年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查明此案。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被告人张卫平作案9起,参与拐卖儿童9人。其他四名被告周荣平、杨朝平、刘和陈寿碧参与了其中一起案件,绑架了一名儿童,即沈的儿子。
2018年12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5名被告人均被认定犯拐卖儿童罪。张维平和周荣平被判处死刑,杨朝平和刘被判处无期徒刑,陈寿碧被判处10年监禁。法院驳回了沈夫妇的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5名被告人及沈夫妇均提出上诉。
一些家长展示被拐儿童的照片。
庭审结束后,采访了参与庭审的被拐儿童父母、钟定友、沈及其代理律师,了解了庭审的大致过程。
原审被告人当庭陈述了上诉理由。除张卫平外的4名被告人均称审判过重,希望法庭考虑认罪、悔罪等情节。从轻处罚。只有张卫平表示对一审判决没有异议。“我就不会上诉了。”张卫平说,他上诉是因为听了律师的话。“我现在撤回上诉”。因为张卫平一审被判死刑,当天的庭审仍然按照他的上诉程序进行。
法庭上,除张卫平外的4名被告人均向被害人家属道歉。“我向申俊良道歉。对不起,我弄错了。”被告人周荣平说。另一名被告人刘说,他意识到拐卖儿童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伤害了他的家人。“这几年,我每天都活在痛苦中”。
庭审中,5名被告人接受了讯问,并回答了相关案件的问题。律师没有提供新的证据。法庭出示的证据包括被告人周荣平家属向法庭提交的20万元赔偿账单。
检察员当庭表示,希望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附带民事诉讼庭审中,沈夫妇要求被告人赔偿其15年寻找儿子的费用,以及误工费、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481万余元。
据申的代理律师介绍,庭审结束前,审判长表示,此案将提交广东省高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择日宣判。
这个案子被很多媒体称为“伊美”案,因为这个案子的被告声称9个被拐卖的孩子都是通过她完成交易的。然而,她并不在本案的被告名单上——“伊美”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个谜。
沈在当年的寻人启事上印上了“梅姨”的画像。
张卫平坚称“梅阿姨”存在,受害者家属呼吁“抓住她”
在3月26日的庭审中,张卫平在接受询问时表示,他交代的“伊美”等线索属实。“我不会画画。”他说,警察给他看了“梅阿姨”的模拟画像,“不像那个人”。
张卫平,1971年出生,贵州绥阳人,拐卖儿童惯犯。
广州中院一审判决书显示,2003年至2005年,张卫平先后在广州市增城区、黄埔区、惠州市博罗县拐卖9名儿童。
据张卫平交代,作案前,他会在农民工居住的出租屋周围“踩点”,寻找合适的男生。锁定目标后,他会先联系伊美,伊美会找到好买家,然后趁大人不注意把孩子带走。
张卫平说,拐卖儿童后,他们将尽快被送往伊美。他交代,他与“伊美”多次见面的地点是“增城十号车队旁的斜坡”。有时候,他会和“伊美”一起带着孩子坐车去河源市紫金县,在那里和买家交易。
紫金县位于河源市东南部。十几年前,受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影响,当地一些生育能力有限的夫妇经常“收养”外地男孩。事实上,张卫平说,他和伊美等人先后拐卖的9名男童中,有7名被卖到紫金县,另外2名被卖到离紫金较近的梅州市五华县和惠州市惠东县。
据张卫平介绍,每完成一笔交易,买家会支付1.2万元左右的“维护费”,他会支付“伊美”1000元作为“介绍费”。张卫平说,那些年,有时候“伊美”会主动联系他,问他有没有孩子。
在广东高院的庭审中,张卫平的辩护律师认为,尚未归案的伊美在这一系列案件中对拐卖儿童的处理起了主要作用。“伊美是此案的主犯之一”。
15年前被张卫平、伊美等人拐卖的9名儿童中,已有5名被找回,另外4名仍下落不明。
作为被拐儿童的父亲,、钟定友、沈都认为抓住“伊美”是彻底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所以我在此请求司法机关关注此事,”沈在法庭上说。“请检察机关加强监督,请公安部门加强侦查,一定要抓住梅阿姨,把另外四个失踪的孩子找回来。”
尚未找到儿子的李恕权和钟定友认为,张卫平与伊美的长期往来将是指认伊美的重要证人。如果二审法院维持张卫平死刑,不如“先活命”,不立即执行。
“要是他死了,梅姨就更难找了。”李恕权叹了口气。
谁是“梅阿姨”?警方放弃后四年没有突破
张卫平和伊美是如何认识并成为拐卖儿童的帮凶的?
2016年3月,潜逃多年的张卫平在贵阳被警方抓获。2017年1月,广东省公安厅牵头组织广州、东莞、惠州等地公安机关成立张卫平系列拐卖儿童案专案组。
面对警方讯问,张卫平初步交代,他拐卖的孩子是通过一名女子卖掉的,该女子是广州增城香江西路附近麻将馆的阿姨。但通过调查,警方并没有找到张卫平所说的“阿姨”。
后来,经过几轮审讯,张卫平在被捕一年后供出“伊美”。据他介绍,2003年的时候,“梅阿姨”将近50岁,身高一米五多,短发,会说白话。
张卫平说,2003年出狱后——因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后,他在增城石潭镇租了一套房子。经岗北村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介绍,认识了南七村一位40岁的“光棍”,再通过“光棍”的介绍认识了“伊美”。“光棍”告诉他,“梅姨”是媒人。
警方在增城石潭镇等地展开调查。但由于张卫平提供的“老光棍”身份信息不明,进展甚微。2017年11月,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办案民警告诉本报,警方已带张卫平找到当年介绍他认识“梅阿姨”的两位老人。其中一个已经去世,另一个处于老年痴呆症状态,记不清当年的人员。
张卫平记得他见过伊美几次,伊美是从增城十号车队路口的土坡出来的,所以他估计伊美当年住在吴赫村。此外,他分析了“梅阿姨”与他人的电话通话,发现她的老家应该是韶关市新丰县。
据说“伊美”的男朋友住在黄沙村。本报记者钟晓梅摄
后来张卫平提供线索,他和伊美在河源市紫金县卖孩子的时候,和她一起去了她男朋友家——在一个叫黄沙的村子里。
于是,民警让张卫平带路去紫金县水墩镇黄沙村。在这里,警方找到了疑似“伊美”的男友牟鹏——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平时主要从事农活,做“泥水工”。多年前,他和一个叫“范冬梅”的女人发生过关系。
据彭回忆,2005年左右,妻子去世多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范冬梅。在他的印象中,“范冬梅”50岁左右,身高不到1.6米,有点胖。短发,“有点方”的脸,颧骨微凸。彭还记得,“范冬梅”说的是客家话,“但不是紫金本地的客家话”。
“她说她叫范冬梅。我没见过她的身份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她的真名。”彭回忆,范冬梅说她是广州人,丈夫车祸去世。
彭和范冬梅交往三四年了。“他们来过我家十几次,住一两晚才走。”彭说,联系了三四年,“范冬梅”就走了,再也没来他家,也联系不上。
办案民警在公安信息网查询“范冬梅”,没有找到与“伊美”年龄段相匹配的名字。
2017年6月,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公布了“伊美”的模拟画像,向社会征集线索。报道称,这名绰号“伊美”的女子曾参与多起拐卖案件,真实姓名不详。她65岁左右,身高1.5米,会说粤语和客家话,长期活跃在增城和韶关新丰。
后来,山东的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也画出了“梅婶”的画像。
2020年3月7日,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副局长李介绍,三年来国内多人举报的“伊美”线索,经核实全部排除。
“目前没有证据直接证明梅兰的存在。”李当时对说。
“警方的说法也很严谨。现有的关于梅兰的证据确实是间接证据。”受害者父亲沈委托的律师告诉本报记者,在查阅案卷和参加庭审后,他觉得张卫平、等人对“梅阿姨”的描述与多起拐卖儿童案件可以相互印证。“我个人相信《梅姨》是真实存在的”。
“梅阿姨”模拟人像。广州增城警方地图
3月25日,一名参与张卫平系列拐卖儿童案的警察告诉沈,对的搜寻仍在“跟踪”,但暂时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3月26日,9名被拐儿童二审结束后,本报记者联系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指挥中心,了解“梅阿姨”案件进展。
“我们一直在调查,办案部门暂时没有新的突破。”增城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案件有进展,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编辑:戴月
校对:张燕
本文标签: 紫金县律师收费标准是多少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