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0 | 评论: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信贷审批的必要环节。如果有不良记录,银行在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业务时,可能会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或抵押,或者提高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额度,甚至拒绝发放贷款。
警惕“固定”骗局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用报告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可以说,个人信用报告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失去信任,不仅会影响个人信用,还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各种打着征信旗号的骗局层出不穷。
市民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最近一年有两次逾期还款记录,信用卡被冻结,违规记录已上传至征信系统。王先生想起之前有过逾期记录,于是拨通了短信里预留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对方称王先生只要提供一张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储蓄卡证明,就可以删除不良信用记录。按照对方提示,王先生通过手机输入了银行卡号,并给出了验证码。
操作结束后,对方告诉王先生,会收到一万元的扣款,但只是银行系统的正常转账流程。24小时后,钱会被退回到卡里,王先生的信用卡和信用记录也会得到恢复。结果可想而知,王先生再打电话时,怎么也打不通。
信用的积累要从零开始,征信主管部门提醒,“征信修复”其实是“借机牟利”。征信领域没有所谓的“信用修复”或“信用清洗”。犯罪分子利用信息主体急于摆脱不良信息的心理,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失联,给信息主体造成财产损失。
不仅如此,“信用修复”和“信用清洗”还存在诸多风险。不法分子指使信息主体编造虚假事实和材料,以“非恶意逾期”或“不可抗力”为由,试图达到“信用修复”的目的。犯罪分子通常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可能被恶意使用、泄露或交易,危及信息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可选的维权法律途径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五年;超过5年的,应予删除。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不会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知信息主体贷款、款项或黑名单信息。请提高警惕,不要随意点击相关链接进行认证或金钱交易,以免上当受骗。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百姓征信、朴道征信提供个人征信服务。《征信业管理条例》为个人征信维权提供了以下法律途径: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有错误或者遗漏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如果您认为您的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派出机构征信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凡是声称可以提供不良网贷信用记录注销的电话,都是诈骗。
接到这样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可疑事项,应登录征信机构官方平台或咨询官方客服。一旦被骗,要保存好相关材料,立即报警。
(燕媒体记者)
本文标签: 被起诉后到开庭期间还钱影响征信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吴其伦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