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46 | 评论:2
30岁来到柬埔寨,沉迷赌博误入歧途;35岁,成家生子;38岁,买了房,扎了根。从广西到广东,再到柬埔寨,20多年来,余振华历尽艰辛,但他有回报。
记者:潘美琪
中山到柬埔寨:
陌生国度,纯社交圈
2010年,30岁的余振华从广东中山来到柬埔寨。
当时柬埔寨还没有“西港”、“犯罪”、“恐怖”的概念。余振华对这个陌生的充满了许多期待。事实上,正如余振华所料,在这里呆了十几年,余振华的交际圈很干净,没有遇到什么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恶性刑事案件,这些年他都平安度过。
当他刚到这里时,余振华开始在一家毛纺厂工作。在国内,余振华也从事相关行业,在这方面有10年的经验。2010年刚来的时候,余振华的月薪只有450美元,和当时当地的工人相比已经很优秀了,但是余振华从来没有满足过。
余振华非常熟悉羊毛行业的历史变迁。“我见证了从手摇机器到半自动机器,再到现在的全自动机器的一切。”在这个行业多年,余振华的能力和技术都是过硬的。
来到柬埔寨后,由于语言不通,环境陌生,余振华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一度想回家,但他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他觉得既然来了就要努力,不懂就要学习。
怀着这个信念,余振华在一年内学会了基本的柬埔寨语交流,能够与当地工人顺利沟通,为以后适应工作环境打下了基础。
在工作中,余振华一直比别人付出更多,更注重细节。和很多技术问题一样,其他同事也解决不了。他从不选择逃避,而是用“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想法去尝试解决它们。
每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余振华总是想着独自完成任务。公司领导有目共睹。在年度薪酬调整时,领导根据个人能力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余振华也拿到了自己满意的薪酬。
2013年上半年,余振华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决定跳槽。因为是新人,刚到新公司时工资是同事中最低的。这个时候他进入这家公司不是因为薪资,而是因为这家公司更注重人才。就这样,余振华凭借自己的能力,终于在这家公司站稳了脚跟,工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水平。
成为一名管理者,余振华很感谢自己在中山的经历。这些经历为他在柬埔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可以在这里玩得很开心。
另一方面,单身男性通常很难存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振华。在柬埔寨工作的最初几年,余振华一直单身,逢年过节总喜欢一个人到处玩,找乐子。
赌场免费食宿的诱惑让余振华难以控制,于是开始了赌博的过程。有时去那加,有时去越南边境,余振华在赌场一掷千金。虽然那些年没有负债,但他的积蓄也不多了。
每次赔钱,余振华都很沮丧。这时,厂里的一位同事一直关心着振华,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和困难,安抚和关怀。在对方的劝说下,余振华及时止损,开始努力赚钱存钱。
后来,这位同事成了余振华的妻子。在柬埔寨这个异国他乡,遇到一个真心对自己感兴趣的女人,余振华觉得很感动,很满足。现在,余振华在柬埔寨买了自己的地,盖了自己的房子,成功地为家人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中国的十年是他的骄傲。在柬埔寨的十年,是他快速蜕变的过程。
在国外工作的这些年,他收获了事业和家庭。但与此同时,他的思乡之情从未停止。
从庄稼汉到劳动者:
11岁的承诺,18岁的勇气
以前的时代,父母抱着“儿子怕被连根拔起,需要养儿防老”的观念,余振华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靠辛勤耕作养活了七个孩子。余振华作为第五个孩子,上上下下都有兄弟姐妹,身份很尴尬。
从童年的记忆中,余振华就知道自己家不好。在广西农村老家,每次走在农田里,余振华都会想起那两个辛苦劳作的背影。父母都是农民,几乎一生都扎根在田间地头。
11岁时,余振华开始给父母打工。那个哥哥姐姐在广东工作,弟弟妹妹还小,余振华在农村读书,就成了打工的最佳人选。翻田、拔苗、插秧、喷药、洗衣服、做饭,十多岁的他看着就像个大人,余振华还要背着八九十斤牛粪给田里施肥。
“在这么多兄弟姐妹中,我的童年是最苦的。”回忆起童年的艰辛,余振华心中感慨万千。但他已经很满足于能够解决父母的部分担忧。
读完初中,余振华决定去工厂工作。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余振华打算进入社会。由于家里有不少堂兄弟在毛衣厂工作,余振华在亲戚的介绍下正式踏入这个行业。
此时的余振华才18岁,远离家乡,跨省打工。对他来说,这种勇气是难得的。
从广西到广东的路程很远。那时候还是1998年。没有高铁,没有免费乘车。随着公交车日夜颠簸进城,余振华越来越好奇。来到广东中山后,余振华进入了一个遍布工厂的乡镇小毛衣厂。在这里,他从学徒做起,学技术,学机修,学管理,逐渐积累经验。
“刚出来的时候才500多人民币,后来就2000多人民币了。”余振华当时是计件的。多劳多得,多多益善。在这种观念下,余振华工作积极,总是比别人下班晚,速度在慢慢提升,工资也在慢慢上涨。
在广东工作10多年,余振华断断续续谈过几个女朋友,但都是因为自卑,年少无知,成年后没有一个成功的。然而,余振华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他想找一个真正愿意跟着自己努力的女生。
于是在2010年,经亲戚介绍,他来到了柬埔寨,在那里他成功地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谈及当初的决定,余振华觉得这是自己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自己真的很幸运。
现在他43岁,两个孩子也渐渐长大,家庭稳定幸福。从打工者到管理者,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己的房子”,余振华实现了自己的逆袭。他就像很多南下打工的70后的缩影。他从进厂开始就一直在努力,终于有一天迎来了曙光。
去年,余振华的父亲突然去世。在这个年纪,没有什么比和家人在一起更重要的了。不幸的是,自柬埔寨爆发疫情以来,余振华和他的妻子已经在柬埔寨滞留了两三年。甚至父亲去世的时候,余振华都没有时间见他最后一面,这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
从18岁到43岁,余振华在一家毛纺厂工作了20多年,在那里他获得了人生的价值和感情的归属。
童年的艰辛,工厂的磨炼,让他这些年受尽煎熬。但是,穷孩子的成长没有捷径。他一步步走上阶梯,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此内容为“柬埔寨网APP”客户端原创作品。请联系萧炎客户服务部获取授权。未经许可转载将被视为抄袭和侵权)
【延伸阅读】
三次因性侵被捕,柬埔寨籍嫌犯:对方是自愿的。
#国际情报官员# #柬埔寨# #柬埔寨网络#
关注柬埔寨。com,了解柬埔寨,了解更多柬埔寨资讯,风险投资,同胞社区。可以下载柬埔寨。com应用程序。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