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62 | 评论:1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互联网司法发展情况,发布《人民法院网上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XI)。《人民法院网上诉讼规则》是我国整合程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法律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首次建立了网上诉讼规则体系,被誉为“网上诉讼最权威的规则”。
什么是网络诉讼?
规则首次明确界定了网上诉讼的含义,可以是全流程的网上办理,也可以是某个诉讼环节的网上办理,两者都是网上诉讼的形式。
网上诉讼怎么处理?以网上申报为例:
1.微信搜索“中国移动微法庭”小程序
2.单击名称旁边的“未经身份验证”进行身份验证。
3.点击“进入移动微法院子平台”,进入您所在省份的法院。
4.点击我要立案→微信立案→选择立案申请人类型→勾选“同意严格遵守立案须知”点击“同意并继续”
5.填写当事人信息、立案基本信息、原被告及代理人信息。
6.添加诉讼材料,添加代理人,确认立案信息后提交立案。
7.等待法院审查,一般在7天之内,可以在“我的案件”中查询微信立案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入中国移动微法院网上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元化、全链条、一站式的网上诉讼服务。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219.7万件,占全部网上立案的28.3%。网上调解总量651.3万件,诉前调解成功614.29万件;网上开庭128.8万次,平均网上开庭时间42.34分钟。电子送达3383.3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37.97%。通过全国法院的不懈努力,网络诉讼的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初步形成。
网上诉讼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个人信息安全吗?
《规则》有力回应了公众对网络诉讼的应用选择和数据信息安全保护的关注。《规定》第二条明确了网上诉讼的合法、自愿、安全、可靠原则。
“合法自愿”原则强调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选择诉讼方式的权利。未经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同意或者主动选择,人民法院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申请网上诉讼。
“安全可靠”原则强调依法维护安全,保护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切实保障网上诉讼数据和信息安全。规范技术应用,严守技术中立,确保技术可靠性。规则还首次提出规范技术应用,严守技术中立,确保技术可靠性。同时,系统规范了网上诉讼身份认证、区块链存单、视听传输、录音录像等技术的应用规则,明确规定了各方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和责任追究机制。
《规则》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对诉讼当事人权益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网络诉讼的规范发展。
什么可以算是「拒绝出庭」和「中途退庭」?
针对网络诉讼过程中的法庭秩序问题,《规则》第二十五条规定了网络法庭庭审纪律,强调法庭参与人参加网络法庭庭审应当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其中,除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不可抗力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网上庭审的,视为“拒绝出庭”;擅自退庭,经提示或警告仍不改正的,视为“中途退庭”。在网络诉讼的司法实践中,一旦出现“拒不出庭”和“中途退庭”的情况,应当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处理。上述规定明确了网上审判的秩序规则,确保了网上审判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更好地保障程序公正,坚决捍卫司法权威。
当事人不能同时参加诉讼怎么办空?
《规则》首次肯定了“异步审判机制”,对当事人不能同时参加诉讼活动的情形提出了解决办法空,进一步增强司法便民利民,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规则》第二十条明确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分别登录诉讼平台,以异步方式开展调解、证据交换、调查询问、庭审等诉讼活动。同时,规则在审判环节对异步审判作出特殊规定,严格限定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适用方式,将其视为当事人确有困难、不能同时在线参与审判的特殊审判形式,而非在线审判的常态,以有效防止异步审判适用的随意性和普遍性,确保其制度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所有的网络诉讼案件都必须在网上公开吗?
《规则》明确,以下类型案件的审判过程不得在网上公开。首先,明确对于涉及安全、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得在网上公开审判过程;其次,明确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商业秘密、离婚等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网上审理过程可以不在网上公开;最后,明确未经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违法违规录制、截取、传播与网络审判过程有关的录音、录像、图文资料。上述规定有效实现了司法公开与权利保护的平衡,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对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证据的扫描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吗?
针对电子材料是否可以直接用于诉讼,规则做出了明确。《规则》第十二条指出,经人民法院认可的电子材料可以直接用于诉讼,但同时为了保证电子材料的真实性,人民法院应当在四种情况下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和原始材料。《规则》的出台意味着经人民法院认可的电子材料具有“视为原件”的效力,当事人无需再次提交实体原件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上诉讼提交材料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更好地发挥了网上诉讼的便民利民功能。
如何审查目前流行的区块链存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公证机构和第三方存管平台的大力推广,区块链存管被广泛使用,涉及区块链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然而,区块链存管的审计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对此,《规则》第十六条首次规定了区块链存款证明的有效范围,明确了区块链存储的数据在上传并推定未被篡改后的有效性;第17条和第18条规定了区块链存储数据上传前后的真实性审核规则。《规则》的出台,系统、全面地解决了区块链存单的真伪鉴别问题,有利于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司法应用,严格区块链存单的审核标准,发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存单行业有序发展。
会不会有人利用网络诉讼制造虚假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伟表示,规则在尊重当事人自主选择权、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高度强调诉讼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防止部分当事人滥用权利影响诉讼进程,损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益。比如,《规则》第五条明确,当事人提出由线上转为线下审理的,不得有故意拖延诉讼或者增加其他当事人成本等情形,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准许。《规则》第六条明确指出,当事人已约定网上诉讼,但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网上诉讼活动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为确保网络诉讼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规则》对身份认证规则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仅要求在诉讼前核实当事人身份,还要求在调解、证据交换、审判等重要环节再次核实当事人身份,确保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有效防止假调解、假诉讼。
中国的互联网司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都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和空。本世纪以来,英国、韩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将互联网作为公众“诉诸司法”的重要手段,探索引入网上立案和电子档案技术。“网上法院”也出现在一些的法院改革计划中,但最终因体制障碍和资金问题而搁浅。客观而言,我国互联网司法建设并不具备先发优势,起步相对较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互联网司法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推进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广、移动微法院一网运行,再到互联网法院的建立、区块链存单的探索、智能合同的履行,人民法院决心探索创新,推动互联网司法在技术应用、程序规则、实体裁判等领域的全方位转型升级。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互联网司法的发展已经从“跟随”走向“领先”,实现了“弯道超车”。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法治头条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本文标签: 中国起诉信息公开网能查到信用卡起诉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爱范儿法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清凉一夏
2022-03-14 02:33:57 回复
案件”中查询微信立案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入中国移动微法院网上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元化、全链条、一站式的网上诉讼服务。202
溺爱你
2022-03-14 11:23:16 回复
能同时参加诉讼怎么办空?《规则》首次肯定了“异步审判机制”,对当事人不能同时参加诉讼活动的情形提出了解决办法空,进一步增强司法便民利民,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规则
鸿毛礼物
2022-03-14 10:03:11 回复
平?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都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和空。本世纪以来,英国、韩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将互联网作为公众“诉诸司法”的重要手段,探索引入网上立案和电子档案技术。“网上法院”也出现在一些的法
亲爱的早上好吖
2022-03-14 05:45:46 回复
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伟表示,规则在尊重当事人自主选择权、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高度强调诉讼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防止部分当事人滥用权利影响诉讼进程,损害其他当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