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3 | 评论:1
过了起诉期限,一定不能起诉吗?
有点法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是有期限的。一般为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不告知诉权的是行政行为作出后一年内。那么一旦超过起诉期限,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起诉?沈律师告诉你,不一定!有一类诉讼可能不受起诉期限的影响,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个案件就持这种观点。
在征收部门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征地批准文件的情况下,与王女士签订了《住宅房屋附着物征收拆迁补偿协议》。王女士认为该协议应属无效,遂提起诉讼。但一、二审人民法院均认为诉讼时效已过,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王女士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先看是否无效,再看诉讼期间。如果王女士的主张是正确的——如果行政行为确实无效,则自始无效,绝对无效,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法律效力,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如果王女士的诉讼请求不正确,即行政行为不存在无效的情形,应向王女士说明是否变更诉讼请求,然后审查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什么样的行政行为是无效的?沈律师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一是主体违法:常见的情况是行政机关无权作出相应的行政行为,即越权;二是行政行为内容重大且明显违法:如行政机关要求当事人支付法律未规定的“服务费”、“好处费”;三是有重大、明显违法行为或者行政程序极其不当,违反了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的:如在不送达处罚决定的情况下,拆除当事人的房屋;第四,行政行为的形式存在重大的、明显的缺陷。例如,某些形式的行政行为有特殊要求。比如颁发营业执照,代表公司正式成立。如果行政机关没有达到法定形式的要求,只是口头告诉你公司已经成立,那么这种行为也是无效的。
虽然从理论上讲,无效的行政行为不会产生任何法律效力,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把这个行政行为视为不存在,拒绝执行行政机关的命令。但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行为在被确认无效之前是有效的。所以沈先生提醒大家不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普通人很难判断一个行政行为是否有效。如果他们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呢?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不作为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正确的做法是立即申请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行为无效。
本文标签: 犯罪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戴娇倩的小窝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