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2 | 评论:1
“如果你能负担得起,就不会辍学。”无力偿还10多万元的贷款债务,李可别无选择,只能从四川的一所大学退学。
因为女朋友不在家,李可经常给她买礼物来维持关系。但是无论是在校内卖一些生活用品,还是在校外做兼职,他总觉得自己很缺钱。看到宿舍同学都在用网贷,他也抱着“借一点钱过渡一下”的心态,开始向网贷平台借钱。
从360金融贷,到分期乐,再到粮贷,借钱的平台越来越多,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高档口红,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年后,李可的网贷债务一度达到12万元。由于家庭条件一般,我只能选择辍学。
在网络平台豆瓣上,有一些叫“债务人联盟”、“还债联盟”、“90后债交”的讨论组,里面有成百上千上万的人,他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网贷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梳理这些讨论发现,“提前消费”、“积少成多”、“以贷养贷”、“烧钱”是高频词。
“我可以足不出户给你几万,很容易被套牢”[S2/]
2017年夏天,还在贵州某大学读书的林雨辰用1399元分期付款买了一部带花园的手机。现在回想起来,小林觉得自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我一开始也没想太多。我以为下个月生活费到了,就可以还钱了。”她说。
林雨辰真切地感受到了网贷带来的便利:再也不用为了买得起心仪的大衣而长时间攒钱,再也不用等到下个月生活费到账才和朋友聚会...
渐渐地,小林对网贷产生了依赖,先后开出了JD.COM借条和魏品华。开销越来越大,月均还款额也逐渐增加。最多的时候,她在各个平台的欠款总额接近2万元。
为了还贷,每个月的生活费一拿到就要还,还得找朋友借钱或者做兼职挣钱。“为了兼职,我有时不得不逃课,学习也受到影响。”
王跃然第一次接触网贷也是在大学。因为生活费不够,又不好意思跟家里要,就在网上借了几百块,不过很快就还了。毕业后,王跃然一边工作一边炒股。亏了钱后,他想回原账户,于是接触了网贷。
现在大学刚毕业一年多,王跃然在各个平台的欠款已经达到8万元。“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有一个大问题。”王跃然告诉记者。
和很多深陷网贷的年轻人一样,王跃然一开始借款很少,很谨慎,但最后的结果是以贷养贷。“借这个平台还那个平台,其实是一个死循环,导致更多的借。”王跃然说,“一张身份证,一张收款的银行卡,足不出户就能给你好几万。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真的很容易陷进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俊建议加强对网贷的监管和整治。他认为,虽然网络借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同年龄段收入不平等导致的消费能力失衡,但存在申请门槛低、准入条件简单、利息计算方式不规范、违规催款等明显问题。
“温水煮青蛙”透支了年轻人的未来
业内分析认为,网贷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会削弱年轻人的危机意识,透支未来。一个商品上演后,可能每个月只需要回100元,压力不大。有了这种心态,年轻人可能会分期买很多东西,这些分期加起来很多钱,会持续很久。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莫开伟曾撰文指出,消费观念的转变、网贷平台门槛低、资本营造的鼓励年轻人敢于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的社会氛围,是中国“负债家庭”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不少受访者反映,网贷平台在宣传时只显示日利率或月利率,给用户一种很划算的错觉。实际上,这种低的日利率对应的是高的年利率。
以部分网贷平台宣传的“借1000元,日息0.5元”为例,其对应的年利率为18%。记者发现,2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85%,即每天1000元的0.1元。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安表示,在行为经济学中,这种做法被称为框架效应,即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问题,从而引导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和判断。
“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读者的感受和反应是不一样的。”张说,按天计算利息会让用户没有压力。
此外,由于网贷平台往往在月末、月初出单,年轻人在收单前往往对自己的负债没有概念。
许多接受采访的年轻人表示,每个月都必须偿还债务,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累。
“我自己算的。如果一直用下去,我连个厕所都买不起。而且,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林雨辰说。
王跃然至今不知道每笔贷款有多少利息。因为都是分期还款,所以懒得计算具体的利息数额。“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借钱到一定程度就会麻木,不敢面对现实。”
“告别网贷平台后感觉很轻松”[/s2/]
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关于中国年轻人债务状况的报告显示,在3000多名18至29岁的受访人群中,信贷产品的普及率为86.6%,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比例为61%。
有舆论担心,当年轻、冲动、自制力差、对诱惑缺乏抵抗力等因素集中爆发时,年轻人可能会陷入债务困境。然而,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选择告别网贷。几位当事人告诉记者,“危机感”和“及时止损”是他们做出决定的主要原因。
知乎上“关闭蚂蚁花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被观看了超过239万次,超过500名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记者梳理这些帖子后发现,“松了一口气”、“无债一身轻”成为普遍感受。
就读于陕西某大学的鹿鸣(音译)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块电子表和一件饰品,价格为850元。两笔分期付款加起来,鹿鸣每个月需要偿还近500元,这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也让她产生了警觉。
去年年底,她拿到奖学金的时候,一次性还清了剩余的花呗分期。“很多人可能被花呗等网贷平台惯坏了。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他们可能会背负难以长期偿还的债务。”鹿鸣说,归还后她感到非常轻松,现在她也会建议身边的朋友少用网贷。
在张看来,不必要的提前消费会损害未来对合理需求的消费能力,不合理的提前消费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助长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义在广州互联网法院调研发现,11万多件网络纠纷案件中,超过60%的被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对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她建议引导和规范网络平台有序妥善运营,完善征信体系,防范多头借贷风险;对35周岁以下、债务金额1万元以下的网络纠纷案件,要把执行和解放在前面,慎用惩戒措施。
3月17日,银监会联合五部委发文,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很多网贷平台主要是利用小贷公司的牌照进行放贷,所以此次发文几乎叫停了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贷款业务,但对于基数较大的年轻人来说,要走出可能陷入的网贷泥潭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来源:新华日报电信微信公众号)
本文标签: 有被花呗起诉的案例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伍脊六兽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耍朋友嘛
2022-03-14 04:30:01 回复
借钱。从360金融贷,到分期乐,再到粮贷,借钱的平台越来越多,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高档口红,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年后,李可的网贷债务一度达到12万元。由于家庭条件一般,我只能选择辍学。在网络平台豆瓣上,有一些叫“债务人联盟”、“还债联盟”、“90后债交”的讨论组,里面有成百上千上万的人,
我是很花心但我只爱你一人
2022-03-14 08:11:54 回复
谨慎,但最后的结果是以贷养贷。“借这个平台还那个平台,其实是一个死循环,导致更多的借。”王跃然说,“一张身份证,一张收款的银行卡,足不出户就能给你好几万。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真的很容易陷进去。”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俊建议加强对网贷的监管和
美少年之恋
2022-03-14 05:40:37 回复
很久。中国地方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莫开伟曾撰文指出,消费观念的转变、网贷平台门槛低、资本营造的鼓励年轻人敢于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的社会氛围,是中国“负债家庭”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不少受访者反映,网贷平台在宣传时只显示日利率或月利率,给用户一种很划算的错觉。实际上,这
撒野男人
2022-03-14 09:01:08 回复
等导致的消费能力失衡,但存在申请门槛低、准入条件简单、利息计算方式不规范、违规催款等明显问题。 “温水煮青蛙”透支了年轻人的未来业内分析认为,网贷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会削弱年轻人的危机意识,透支未来。一个商品上演后,可能每个
武神天下
2022-03-14 01:12:30 回复
在网络平台豆瓣上,有一些叫“债务人联盟”、“还债联盟”、“90后债交”的讨论组,里面有成百上千上万的人,他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网贷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梳理这些讨论发现,“提前消费”、“积少成多”、“以贷养贷”、“烧钱”是高频词。 “我可以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