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863 | 评论: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第一部基本法。自实施以来,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颁布,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为了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修改后的公务员法,我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答疑中精选了部分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问: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辞职或退休后录用有哪些限制?
答:《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辞职的公务员或者原是县级以上领导成员或者领导的退休公务员,离任后3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其他公务员离任后2年内不得受聘于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对公务员辞职或退休后就业的限制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1)如果公务员辞职或退休,其离职后的活动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因其他情形离职的公务员,如免职、辞退等,公务员法没有限制。主要考虑的是,被辞退、开除的公务员失去了良好的个人声誉,即使在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机构工作或离职后从事营利性活动,也很难利用原机构施加影响。
(2)公务员辞职或者退休,原领导成员、离任后3年内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以及离任后2年内的其他公务员,其就业活动受到限制。超过法律规定期限的,不再限制就业。
(三)公务员辞职或者退休的,在规定期限内不得受聘于与其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不得从事与其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原工作业务一般应包括辞去公职前3年内所从事的工作业务。如果不是在与原工作直接相关的领域,无论是否从事营利性活动,都没有限制。如果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或者为公益组织工作从事公益活动,无论是否有经营活动,也无论是否与其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都不受限制。比如慈善组织筹集慈善资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经营,所得收入用于慈善事业,那么在该组织任职应该没有限制。
(4)公务员辞职的离职后行为是否违反规定,由其原单位认定。省级以上具有行政审批、行业监管和执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应当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公务员离职后从业人员行为限制清单。公务员在申请辞去公职时,应当如实报告就业去向,签署承诺书,并承诺遵守就业限制,保守秘密和工作秘密,在就业限制范围内积极报告就业变动情况。公务员所在单位或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在批准其辞去公职前应与本人谈话,了解其就业意向;提醒严格遵守用工限制,告知违规员工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应劝其调整录用意向,经劝说仍不调整的,不予批准辞去公职。对经批准同意辞去公职的人员,在任职限制期内,原单位每年至少与其联系一次,了解、核对任职情况,如发现违规情况,及时向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告。
(五)公务员辞职后有违法行为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原单位责令其与接收单位解除聘用关系或者限期终止违法经营活动;逾期不改正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违法从业收入数额,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没收,责令接收单位清退违法从业人员,并视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从业收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应根据相关党规党纪给予相应的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来源:北京主办方
本文标签: 2019年6月代的你我贷还能被起诉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老韩的奇谈怪论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冷面君子
2022-03-14 05:06:49 回复
;逾期不改正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违法从业收入数额,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没收,责令接收单位清退违法从业人员,并视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从业收入1倍以上5倍
少年强则国强
2022-03-14 06:39:58 回复
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应劝其调整录用意向,经劝说仍不调整的,不予批准辞去公职。对经批准同意辞去公职的人员,在任职限制期内,原单位每年至少与其联系一次,了解、核对任职情况,如发现违规情况,及时向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告。(五)公务员辞职后有违法行
莫愁前路无知己
2022-03-14 03:55:28 回复
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应劝其调整录用意向,经劝说仍不调整的,不予批准辞去公职。对经批准同意辞去公职的人员,在任职限制期内,原单位每年至少与其联系一次,了解、核对任职情况,如发现违规情况,及时向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告。(五)公务员辞职后有违法行
小狗快跑
2022-03-14 04:08:41 回复
际,逐步建立公务员离职后从业人员行为限制清单。公务员在申请辞去公职时,应当如实报告就业去向,签署承诺书,并承诺遵守就业限制,保守秘密和工作秘密,在就业限制范围内积极报告就业变动情况。公务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