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88 | 评论:2
来源:咸宁日报
通讯员徐程程·陈杰
现在智能手机广泛使用,受众逐渐分布到年轻一代。而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时,无法从外界信息中有效辨别真伪,导致自己和家人的经济损失。1月21日,家住咸安的朱女士带着11岁的孩子到咸安公安分局浮山派出所报案。
下午4点,写完作业的肖伟熟练地拿起妈妈的手机,登上QQ和同学聊天。过了一会儿,一个陌生的QQ号主动加了肖伟,并告诉肖伟有抽奖活动,他有机会领取188元的红包。出于好奇,肖伟按照对方的指示参加了抽奖。当对方要求肖伟发送微信余额截图时,出于谨慎,肖伟停止了抽奖。没过多久,该账号再次发来消息,称肖伟恶意参与抽奖活动,活动期间未能出示微信余额截图,导致其活动资金6万元被冻结。如果肖伟不配合对方完成解冻程序,他将通过报警联系肖伟的父母,赔偿损失。肖伟立刻被吓坏了。随后,对方通过QQ进行视频通话,指导肖伟一步步操作,分6次向其提供的支付宝账户转账共计3.3万元。下午朱女士回家,看到孩子眼睛红红的,就问怎么回事。直到这时,肖伟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朱女士事情的经过。但愿这位女士知道孩子被骗了,并立即带着肖伟向警方报案。
值班民警了解前因后果,调查取证,及时立案,第一时间请求协助冻结资金账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现在是寒假,孩子在家里难免会接触到智能电子设备。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尤其是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缺乏必要的识别能力。现在移动支付平台方便快捷,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向孩子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常识。另外,最好不要随意告诉孩子你的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编辑:张欢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标签: 父亲诈骗儿子需要赔偿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齐帅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