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58 | 评论:2
中国的诉讼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
在民事诉讼中
许多人认为
最初没有处理好的事情
二审可以继续。
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事情
最初没有提出来
二审不能再办了。
来看看是什么项目。
诉讼时效抗辩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不应主动解释或处理诉讼时效问题。一审期间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二审期间提出的抗辩,法院不予支持,但有新证据证明诉讼时效已过的除外。
法律链接: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权利保护的最长期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债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得说明诉讼时效,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判决。
第四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在二审期间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非有新的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
管辖权异议
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书期间提出。答辩一经答复,原无管辖权的法院即视为有管辖权,二审期间不存在管辖权异议,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除外。
法律链接: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责令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的,被诉人民法院视为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除外。
独立索赔/反索赔
原审原告增加独立诉讼请求或者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法律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为什么上述事项不能二审处理?法院作为中级裁判,坚持“不诉不理”的原则。一审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当事人“不起诉”,法院就“不理”。以一审已审理但仍有争议的问题为中心,一审未审理或一审无争议的问题不属于二审审理范围。
对此,原告起诉前应慎重考虑,向一审法院提出完整、全面的诉讼请求,列明被告/第三人。
被告在应诉时,应考虑诉讼时效是否已过,管辖是否适当,是否有反诉的必要,在答辩期间及时向一审法院提出。等到二审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作者:何丹溪
编辑:刘琴
审核:黄伟
本文标签: 打官司一审赢了二审会怎样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一牛法经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