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4 | 评论:3
2017年,《箬横镇志》正式出版。在其中故事传奇篇中,出现大量以“三毛一林”为主体创作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一林”,就是林复初。
林复初,1951年3月23日生,温岭市箬横镇翻身村下洋林人,现居住在箬横镇小街内,西邻运粮河。说起他,在当地,更多地认为他是一位书法家。确然,他的少年故事,至今为人彪炳、津津乐道。
据《草根书家林复初》载,其“出身农家,没有家学渊源,仅凭着对艺术的痴迷热爱,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艰难探艺道路”。10岁那年,酷爱习字的他,因买不起练字簿来到田间,用手指在河泥沉积处反复抹写,后感动左邻右舍,为之送烟盒纸代作。
林复初练字成狂的故事,很快传遍箬横的大街小巷。在那个扫盲年代里,他自然成了香饽饽。几年刻字卖画,权营生计后,他的命运瞬息即变。
1970年,箬横区粮管站向社会招能写大字标语的人才。时粮管领导听闻林复初的事迹,也见之有书法功底,是可造之材,便请他入职。20岁的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在粮管站里,林复初有幸接触梦寐以求的学习读物。抱着对艺术的热爱,他孜孜以求、不耻下问,在日常工作中,广泛接触普通大众。
十年光景十年青春,苦中作乐、博众取材间,林复初愈发感觉自己的知识有限。“我半农半读也就读了一学期的初中”,有时候老百姓求写个字,代写个信,记录个话,竟都脑枯才尽、胸无墨迹。
于是,林复初决定攻读汉语言文学。在粮管站的支持下,他远赴南北,边修边学,并将日常积累的生活琐事记录在册。俗话说,心静文则艺,艺出文则兴。在前后六年中,他所记录的生活琐事已由数十万言。
“这时,箬横的‘三毛’是很有名气的。”“三毛”,就是民间文学爱好者毛礼菊、毛中行、毛中满的合称。在熟知他们的事迹后,林复初也想起劲一番。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悄然而至。时箬横区文化站的站长郭福生接到上级通知,要编一本温岭民间故事系列的书。林复初应邀在列。
而值得一说的是,整本书中,箬横籍占席一半,其中“三毛一林”又居多数。“可以说,在温岭这片土地上,我算是‘一夜成名’的。”
如今回忆起那段岁月,林复初记忆犹新,仿佛即在昨日。那时,没有班车,也无自行车,“我就独自一人,饭别腰间、拎半斤酒,北走花芯,南越海涂地”,可谓一身乞味,却是一名“侠客”。
大抵就是这股“痴”劲,林复初被选调至县民间故事小组编辑部,从简单的采录、编校开始衍伸至理论研究,特别是民间故事在未经文学加工时所呈现的民间效应是怎样的一种现状?简而言之,就是说一则故事在经百年后为何依旧成为百姓口而言传之“圣物”?其背后的真谛是什么?谁是主导者?谁是继承者?谁是发扬者?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林复初的民间文学故事路越走越长,从众到己,从爱好者到专业人。他一步一脚印,踩实推敲,终于寻找到了门中之道。
以言语类田垟小曲《施义盗走》为例。其版本众多,温黄诸地皆有传。最后,林复初在修录成文学作品时选用了施义于大泽司官(地主)五女招娘小妹因爱感动耕牛,两人私奔后中状元或生文德、武德二子归外祖家补墙的故事。这其间,他追根溯源,远至玉环楚门陉头,访当地老人,席地同谈数小时,并引得全村人围观以告,险些迷路不能归家。
正是这份精神所在,林复初民间文学之路才日渐有成,辑录繁多。他也积累出一套集锦经验,那就是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首先要有诚恳之心。对待任何一篇民间素材都要有研究历史的心态,不胡诌,不闭门造车,善于与群众联系感情,以众人之力成一大厦;其次要有汉语言文学功底。在任何编校、创作领域,决不可犯本本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要将词汇融会贯通,特别是对群众的口头禅等口述方言如何巧妙运用,合理想象、辨析加工;最后要有深谋远虑之道。一篇作品的好坏,关键在文学加工后能否大众普及,要有传帮带之心,特别是怎样发挥民间故事与文学延续的两大关键命题,简单说,就是搞清楚民间故事与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至美之诚,人间正道。如今,林复初已近致事之年,常以病所累,但他仍旧奋斗在民间文学创作一线。他说,人生漫漫,一晃数十载,只想为这片生养之地留下些什么!
笔者临行前,林复初正在研读箬横当地民俗新妇送茶的文献资料,欲将茶钿宗亲意义的民间故事挖掘出来,继续整理这些年的文学作品,想付梓一集,名字就叫《春华秋实》!
(文:江文辉)
本文标签: 附近哪里有代写书信的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法律news讯整理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银河星光
2022-03-10 14:54:53 回复
“这时,箬横的‘三毛’是很有名气的。”“三毛”,就是民间文学爱好者毛礼菊、毛中行、毛中满的合称。在熟知他们的事迹后,林复初也想起劲一番。 1986年,一个偶然的
摁着强吻你
2022-03-10 11:14:49 回复
编校开始衍伸至理论研究,特别是民间故事在未经文学加工时所呈现的民间效应是怎样的一种现状?简而言之,就是说一则故事在经百年后为何依旧成为百姓口而言传之“圣物”?其背后的真谛是什么?谁是主导者?谁是继承者?谁是发扬者?
从零开始
2022-03-10 11:29:19 回复
边修边学,并将日常积累的生活琐事记录在册。俗话说,心静文则艺,艺出文则兴。在前后六年中,他所记录的生活琐事已由数十万言。 “这时,箬横的‘三毛’是很有名气的。”“三毛”,就是民间文学爱好者毛礼菊、毛中行、毛中满的合称。在熟知他们的事迹后,林复初也想起劲一番。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悄然而至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