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损害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43 | 评论:1
什么是网络暴力?
你经历过网络暴力吗?
你是否身陷网络暴力而不知呢?
上海建纬(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田顺升表示,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以侵害的具体人格权作为划分标准,网络暴力可以分为4类。”田顺升说。
常见的4类网络暴力
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的网络暴力,指利用网络发布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权、荣誉权,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如在微博、朋友圈中发帖辱骂诽谤明星;在网络上公开质疑革命英雄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的真实事例,恶意诋毁英雄的名誉等。
侵犯肖像权的网络暴力,包括丑化、污损、伪造他人的肖像,未经同意制作、使用、公开他人的肖像。比较常见的有,将热点事件当事人或者名人的照片、明星出演的电视剧截图等制作成表情包并使用,其实都是侵犯肖像权的。
侵犯隐私权,指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如偷拍、直播明星的私生活。
另外还有少量侵犯姓名权、名称权的网络暴力。
实施网络暴力
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田顺升告诉记者:“实施网络暴力将承担民事责任,但要区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用户指发帖、跟帖的终端用户。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和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不良信息等。网络用户实施网络暴力,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通常是指网站或者平台的运营商。遭遇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可以通知网站或平台删除、屏蔽、断开侵权网页的链接,如网站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将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暴力在达到一定社会危害程度时将发生行为性质的变化,演变成犯罪。常见的是涉嫌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田顺升分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可能触犯“诽谤罪”,最高将面临3年有期徒刑、最低面临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可能触犯“寻衅滋事罪”,最高将面临10年有期徒刑,最低面临管制的刑罚。
遭遇网络暴力
如何维权?
“遭遇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可以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层面全方位进行维权。”田顺升说。
民事丨普通网络暴力可寻求民事救济
行政丨网络平台违反管理规定可举报投诉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的规定,经营网络平台需要同时接受电信管理机构和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各个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如果网络平台违反相关规定,受害者有权向以上主管部门寻求救济。
刑事丨网络暴力构成犯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网络暴力在达到严重程度后构成犯罪。此类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立案管辖范围,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祁山道人
2022-03-10 04:14:47 回复
92号)的规定,经营网络平台需要同时接受电信管理机构和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各个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如果网络平台违反相关规定,受害者有权向以上主管部门寻求救济。 刑事丨网络暴力构成犯罪可向公
长情不及你
2022-03-10 10:45:08 回复
将面临10年有期徒刑,最低面临管制的刑罚。 遭遇网络暴力 如何维权? “遭遇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可以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层面全方位进行维权。”田顺升说。 民事丨普通网络暴力可寻求民事救济 行政丨网络平台违反管理
纸船
2022-03-10 01:34:31 回复
、跟帖的终端用户。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和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