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2 | 评论:3
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图片、视频的行为,会对他人的名誉、权益、精神与隐私造成损害的现象。暴力有形,而网络暴力却能摧毁人于无形之中,这种在网络世界中由众多网民的言论形成的所谓的“道德审判”以及无节制的、恶意的谩骂与人身攻击对当事人的精神与心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然而,紧接其后的“人肉搜索”更是把这种影响由网络虚拟世界升级到现实社会,严重扰乱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甚至遭遇“社会性死亡”,比如杭州“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笔者认为,应当尽快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明确网络监管责任,建立实名上网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引导,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环境,还公众以安全感。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
1.法律和网络制度不健全。现有的网络法律体系不能适应网络空间的管理需求,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滞后性。由于没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网络行为,导致处罚依据不足,处罚不及时、不到位。同时,当前网络法律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对网络主体的保护不够, 维权难度大。
2.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在我国教育中,普遍缺乏信息伦理道德、心理、性等方面的教育,低龄网民在虚拟的互联网中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对吸引眼球的问题往往人云亦云,对有强烈煽动性的文字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不能预见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
3.网民匿名“发声”越来越容易,法不责众效应明显。网民可以轻易地对事件进行不实的报道或评论,特别是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网络话语权不断下沉,诽谤造谣成本越来越低,维权难度大,社会容忍度高,网络暴力行为日益猖獗。
4.流量至上的利益驱动,更是鼓动了想要吸引眼球、博得流量的造谣者,利用网民好奇心,断章取义得出一些“轰动效应”强烈的结论,哗众取宠,从而得到点击率和经济利益。
二、 网络暴力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完善网络法律体系。目前网络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社交平台流量与点击量激增,原有司法解释在行为特征、转发条数的立案标准等方面,均需做出相应修改。应当根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的信息发布模式,设置新的规范准则,尤其是立案标准以及作为公诉案件处理的标准,使法律规范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能为司法工作人员明确诽谤罪的公诉界限,维护自诉程序的独立价值,在公共利益与被害人隐私和个人意愿中取得平衡。
2.网络平台应主动自觉承担起监管责任。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应该承担起引领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络用户发布信息进行审校和管理,强化针对平台和个人的惩罚机制建设。政府应该成为网络平台监督的推动者,建立网络服务商和网民自觉协助配合政府监管机制,共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驾护航。
3.探索建立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从网络主体入手,约束网民自觉遵守网络公共道德,建立网络诚信,从源头上规范网民网络行为,毕竟,实名网民在发声前会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影响。网络实名制将虚拟的网络行为与真实的人物身份对接,实现虚拟人与现实人、自由人与责任人、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和谐统一。通过加强现实社会责任在网络里的延伸,对预防网络暴力、网络犯罪都能起到很好作用。
4.加强公民网络安全教育。在构建网络法律道德规范上,要不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理解,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普及,提高公民对网络信息内容和非正常舆论引导的辨别能力,不要被舆论牵着走,用批判的精神看待信息的传播,不要偏听偏信,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丹凤检察 黄慧芳)
编辑:樊婧
.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万里风
2022-03-09 20:05:04 回复
加强对网络用户发布信息进行审校和管理,强化针对平台和个人的惩罚机制建设。政府应该成为网络平台监督的推动者,建立网络服务商和网民自觉协助配合政府监管机制,共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驾护航。3.探索建立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从网络主体入手,
米奇憨憨
2022-03-09 23:53:01 回复
管责任,建立实名上网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引导,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环境,还公众以安全感。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法律和网络制度不健全。现有的网络法律体系不能适应网络空间的管理需求,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滞后性。由于没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网络行为,导致处罚依据不足,处罚不及时、不到位。同
沉沦娇妻妲己
2022-03-09 23:17:32 回复
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应该承担起引领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络用户发布信息进行审校和管理,强化针对平台和个人的惩罚机制建设。政府应该成为网络平台监督的推动者,建立网络服务商和网民自觉协助配合政府监管机制,共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驾护航。3.探索建立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从网络主体入手,约束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2022-03-10 00:29:48 回复
宠,从而得到点击率和经济利益。二、 网络暴力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完善网络法律体系。目前网络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社交平台流量与点击量激增,原有司法解释在行为特征、转发条数的立案标准等方面,均需做出相应修改。应当根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的信息发布模式,设置新的规范准则,尤其是立案标准以及作为公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