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4 | 评论:3
每年年底,在外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也要收拾行囊,回到家乡与久违的亲人团聚。只有回到家,他们才能彻底筋疲力尽。然而,这些温馨的场景往往被无数欠薪事件破坏,让农民工在一年的努力后拿不到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三个。第一,包工头没有拿到合同款,没有能力兑现农民工工资。二是项目遭遇烂尾,工程造价成了泡沫;第三,农民工工资被挪用,年底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兑现。
农民工讨薪往往面临两种情况。第一,他们找不到负责人。负责发农民工工资的人员和农民工躲猫猫,或者承认工程未完,确实发不出工资。欠的工资以欠条的形式解决,等以后有钱了再兑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工看到讨薪无望就会妥协,而手中的借条何时能变成工资,一切都是未知数。
二是对施工中的缺点吹毛求疵,挑毛病,以达到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目的。更可气的是,有些地方的老板居然采取这种形式,拖欠了不少工程款。最终,大楼建成了,但没花多少钱。农民工欲哭无泪,但这与他无关,因为他雇佣你的时候,已经玩够了文字游戏,就算签了劳动合同,也不会给你留下太多。
基于以上两点,提醒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在进入工作单位之前,一定要清楚了解单位的可靠性,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尽量做好每月的工资表,以免积少成多,从而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理想和现实往往是两个世界的产物。农民朋友进入工作单位后往往不好意思签劳动合同,而是以感情作为双方的基础。在这种劳动关系中,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被动的一方往往是农民工。
所以每当出现拖欠工资的问题,往往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解决起来还是很难。农民工付出的汗水不能浪费,底层劳动力不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资本利用。对此也非常重视。2019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领导小组,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协调地方各部门共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有了的支持,以后发工资的时候农民工也能站起来。对此,有关部门也发布了针对农民工的提示,教农民工如何支付。
1。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签劳动合同有助于拿到有据可依的工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代表没有工资要发。农民工要注意收集证明他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通常证据,如平时进入工作场所的通行证、考勤记录、电话录音、以前的工资条和各种转账记录等。一经查实,农民工有权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索要双倍工资。
2。掌握维权渠道
黑心老板最怕三个电话两个维权渠道。这三个电话分别是:12333(劳动保障客服电话)、12351(工会维权电话)、12348(法律服务热线)。
两个维权渠道:一是当地劳动局;第二,国务院消除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通了全国范围的反映拖欠工资线索平台,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国务院客户端的小程序,反映拖欠工资线索。
以上维权方式,农民工朋友一定要掌握和收藏。一旦工作中出现纠纷,可以在维权中少走弯路,从而快速及时的拿到自己的劳务费。
3。充分利用法律规定
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劳动法》第十一章第八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制止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
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条例》中,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是农民工维权的有力法律武器。
此外,人社部最新制定的《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22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农民工工资,或将进入失信黑名单。凡是进入黑名单的单位,以后在很多领域都会受到限制。
这么多政策、法律、渠道保护农民工工资,既给了农民工足够的支付力量,也给了人们一个疑问。为什么工资有限挣钱的农民工总是成为欠薪的受害者?是因为他们被欺负吗?现在有了这些措施的保驾护航,“黑心”老板们可以收手了。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穿越火线
2022-03-27 19:55:01 回复
决,等以后有钱了再兑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工看到讨薪无望就会妥协,而手中的借条何时能变成工资,一切都是未知数。 二是对施工中的缺点吹毛求疵,挑毛病,以达到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目的。更可气的是,有些地方的老板居然采取这种形式,拖欠了不少工程款。最终,大楼
沙雕大咖
2022-03-27 17:10:03 回复
每年年底,在外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也要收拾行囊,回到家乡与久违的亲人团聚。只有回到家,他们才能彻底筋疲力尽。然而,这些温馨的场景往往被无数欠薪事件破坏,让农民工在一年的努力后拿不到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三个。第一,包工头没有拿到
陪你搞怪给你深爱
2022-03-28 02:42:44 回复
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在进入工作单位之前,一定要清楚了解单位的可靠性,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尽量做好每月的工资表,以免积少成多,从而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理想和现实往往是两个世界的产物。农民朋友进入工作单位后往往不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