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93 | 评论:1
长江日报7月14日电7月8日,武汉某交通工程建设公司负责人熊伟(化名)接到武汉仲裁委工作人员张虹的电话。
“公司最近发展怎么样?从法律层面我们需要哪些服务?不打算和他们在其他方面合作吗?”熊伟记不清张虹打了多少次电话,内容一如既往的细致甚至琐碎。“目前,情况还不错。当有好的机会时,我们会寻求与他们的合作,永远让你记住。”在电话的这一端,熊伟有点尴尬。
熊伟称他们是国内知名的基础设施公司。2012年,熊伟的公司中标一项大型交通设施,并承包给另一家大型基础设施公司进行施工。
挂断电话,张虹拨通了这家基建公司相关负责人朱华(化名)的电话,同样的问题,相似的回答。“如果有合适的项目,我们两家可以谈谈。”
很难想象,这两家大公司因为一个工程项目,打了几年的拉锯战。直到2019年,两家公司选择在武汉仲裁委对簿公堂。
武汉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为公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讯员吴供图
全能仲裁员让争议双方达成共识
该项目涉及金额过亿,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工程款的会计认定。由于多次协商未果,项目进度也受到一定影响。
朱华说,说到最后,大家都把协商当成了例行公事,私下里都在准备打官司。
"在诉讼选择上,双方出人意料地达成一致,选择了武汉仲裁委员会."熊伟笑着说,这可能是当时双方唯一的共同点。
选择武汉仲裁委员会是因为它的可信度。2003年至2016年,武汉仲裁委连续14年受案数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在全国255家仲裁机构中,武汉仲裁委公信力排名第四。
公信力高源于仲裁员的水平高,不仅是法律的专业水平,更是具体领域的专业水平。
武汉仲裁委受理此案后,根据本案涉及的工程特点,指定北京杜军律师事务所主任谭景辉担任本案首席仲裁员。
谭先生拥有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参与起草多份标准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武汉仲裁委有很多既懂法律又懂专业的仲裁员。2021年,武汉仲裁委聘任第五任仲裁员,仲裁员1022人,其中博士占19%。武汉以外仲裁员415人,占比41%。仲裁员专业涉及国内经济贸易、国际投资、建筑工程、房地产、金融证券、海事、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物流运输、生物工程、PPP项目等,可为各类复杂经济纠纷提供专业仲裁服务。
"你对本案仲裁员的任命有什么看法?"
“不不,够水平。”双方再次达成共识。
武汉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为公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讯员吴供图
“模型化”仲裁说服双方
谭景辉组织了一次庭前会议,要求一件事:在场的人,不许透露信息。
“第一次见面的目的不是听双方算钱少多少,而是制定评判的标准。”
经过协商,双方制定了十六字原则:遵纪守法,尊重事实,讲道理,共同发展。
既定的原则,谭景辉已经落伍:借助建筑模型和工程计算程序,用计算机建模计算工程款。与一般的工程款支付相比,这种方法根据工程图纸和财务报表计算工作量和欠款金额,既科学又方便。
建模后,不同意建模参数的可以修改,不同意参数的可以举证。
“这实际上是在为争端建模。”谭景辉说,法律是解决纠纷的标准,科学是解决纠纷的良药。
2020年双方认可建模计算结果,2021年2月仲裁结果出来,以1.5亿元的价格结算工程款,双方无异议。
“仲裁委员会真烦人。连一堆的价格都会征求双方对“建模”的意见,一点一点算出来。”疲惫、科学、合理是朱华和熊伟打官司时说得最多的词。
武汉仲裁委进驻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资料图)。通讯员吴供图
解决矛盾并没有结束,但结案是为了促进发展
“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经验丰富,资质很高。之前有纠纷,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对,一场官司也不能毁了他们以后的合作。”张虹说。
在武汉仲裁委的工作标准中,有一个原则,就是“结案促发展”。“结案”是基础,双方矛盾不会扩大或发酵,“促进发展”是目的。重建双方的关系将使双方能够继续合作,特别是让双方更好地为武汉的发展做出贡献。张虹随后回访,从中协调实现这一目标。
“官司打完了,还会有后续。真的没想到。”在朱华看来,这是武汉商业环境优化的体现。
在张虹的协调下,目前,双方有了合作的可能。
据统计,武汉仲裁委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案结事了”的原则,着力提高仲裁案件质量和效率,强化仲裁公信力。多年来,审结案件整体调解和解率达60%以上,裁定正确率达95%以上,自动履行率达90%以上。(长江日报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吴)
[责任编辑:柳岩]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