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45 | 评论:3
报社暗访调查组
01:16
本报暗访调查组编辑吴琦(01:16)
曾经号称国内鲜榨橙汁自助售卖第一品牌、月销量1000万杯、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天使橙”,却因健康安全问题不断遭到质疑。
2022年2月中下旬,本报记者(www.thepaper.cn)入职京沪“天使橙”自助售货终端运维岗,负责多个直销点的保洁、以橙代橙等工作。
“天使橙”自助售卖机一般放在人多的地方,如商场、地铁、医院等。,而完整的橙子存放在底盘中,为消费者即时榨橙汁。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在暗访现场,虽然做出了“现榨现榨”的承诺,但是机器中每多出来一杯果汁都会被倒入下一杯,由下一个消费者购买,而杯底预留的橙汁可能会在机器中过夜数十小时,在操作人员打开清洗时果汁仍然会接触到外界空。
此外,自动售货机添加的橙子,质量因批次而异,有的果皮较软,呈黑色。自动售货机里,核心部件的一些部位残留着黄色和黑色的污垢,溅在榨汁机门壁上的汁液变成了黑色和绿色。
位于地铁站的“天使之橙”终点站。
“天使橙”宣称码头采用“全自动、无死角”的清洁系统,但实际上部分区域是人工定时清洁,操作过程存在不规范之处。比如上海一家人流量较大的三甲医院,就存在机器内外混用抹布等情况。
扩张的时候,商业模式的漏洞也显露出来。“天使之橙”的一位投资人直言,目前在非重点城市(重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苏州等。),橙子的采购和经营实际上是由加盟商自己解决,对橙子和配套榨汁成分没有强制性的清洗要求和标准,监管不严或存在漏洞。
不是每天,而是“如果顾客要求,一定要每天洗”
经过一轮线上初试,2月中下旬,该报记者来到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的一个点,由运维负责人张杰进行复试。
记者来到这个点的时候,张杰正和另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蹲在地上,忙着处理一批新来的橙子。周围都是不断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家属,没有一个容身之处,未密封的纸箱撒了一地。送来的橘子都是用未封口的透明塑料袋单独包装,运维人员一般会先拆袋,将水果装入纸箱存放。
张姐自称在“天使橙”的运营方Vigo部落工作了六七年。目前她主要负责新人的培训和巡视工作。她介绍,上海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一个经理和一个运维班长。她向记者展示的后台监控数据显示,她掌管327台机器,主要分布在各大医院、政府机关、地铁、商场。
她没有要健康证明。在告诉记者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后,张杰表示当天要跟着他们学习运维流程。“不用去公司培训,跟着我两三天就行,我带了好多人。”
官网“天使橙”宣称“每天清洗”,但张杰透露,上海的积分机一般两天清洗一次。如果一个操作员负责10台机器,他一天要清洁5台机器,并酌情补充另外5台机器。有的技术工人一天就能把所有的机器清洗干净,第二天干脆实地考察就省事了。"只要确保机器不出故障就行了。"
张大姐说,在一些周末没人上班的机关单位,周末不用收拾,不用加橘子。“但当顾客问起时,你必须说我们每天都打扫。”她再三叮嘱。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暗访时,运维人员甚至声称一周只需要打扫两次。
两块旧抹布,一个嵌着橘肉的钢珠,一根回收用的塑料吸管,最近的厕所里的一盆自来水,都是清洗消毒需要的工具。张姐说橘机“很干净”,只要用水快速冲洗,不用晾干。
解锁第一个控制盘,打开透明移动门,终端内部一览无余。先把橘子装满,然后清洗干净。按照张姐展示的清洗流程,第一步是取出旋转杯盘上的纸杯,放在上杯落盖的通道侧,然后开始拆卸零件。
在张杰讲解过程中,记者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橙汁其实在机器内部的纸杯里,准备接收下一杯果汁——这从机器外部是看不到的。张姐说,品牌宣称新鲜榨汁5个橙子,实际上只用了3-4个橙子,每次榨汁后剩余的果汁直接注入下一杯。
但记者从官网看到,“天使橙”终端通过技术升级,大幅提高了橙子类水果的出汁率,平均榨汁时间约40秒,每杯橙汁由3-6个橙子榨汁。
张姐整个演示讲解过程长达一个多小时,记者一个人操作的时间更长。在此期间,杯底预留的橙汁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空空气中。
一位男顾客边看清洗边质疑杯底预留果汁。张杰只是笑着回答“机器的设定”。沉默了半个小时,男顾客让张杰把纸杯换了再买。
在杯底储备橙汁。
并不是所有的都是“鲜榨”的:它们可能含有几十个小时前剩下的果汁
消费速度与补货频率有关,也就是说橙子和果汁的新鲜度与所在地的客流量密切相关。
试帖几天后,运营后台为纸媒记者开通了监控权限。数据显示,1月份,上述医院4台机器共售出1089杯,平均每天18.5杯,平均每次3.9个橙子。王姐说这里销量中等水平。
记者在监控后台看到了医院4台终端的销售情况。
留在机器杯子里的一些果汁可能在机器里放了更长时间。
2月下旬的一个周日,记者和另一名员工王美(化名)一起去沪上某大型商场实习保洁,他负责六楼的八个终端,这里的销售有点差。
王美向记者展示的后台监控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下午2点,当天共售出14杯橙汁,最多的一台机器售出4杯。“几台机器一杯都没卖出去。”她说,不是每台机器都卖得好。“昨天我有一台‘零蛋’机,一杯橙汁也没卖出去。”
一般王美交替清洗机器,加橙和清洗过程可以在中午前完成。记者查询到,该商场营业时间为工作日上午10点至晚上10点,周末闭店30分钟。按照她的说法,保守估计,如果“零蛋”机中杯底有预留橙汁,从周五商场关门时间到周六未售出时间再到周日商场开门时间,至少会保留36个小时。
王美把记者带到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她直言平日很少有人路过这里,周末也只能卖几杯,所以很少加橘子,“我怕它烂在里面。”她给记者看了机器里的储备果汁,味道有点粘。
在记者整个卧底期间,并未发现运维人员主动清理杯中残液。张姐只说清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弄湿杯子。
“天使橙”其实是终端的名字。它的前身是“五橙”,由维果部落经营。背后的投资公司是上海聚昂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聚昂”),成立于2013年2月。它的创始人是周琦。在因技术缺陷等问题被责令整改后,2014年10月起,上海巨昂将市面上的机器从“五橙”迭代为第三代的“天使之橙”。官网介绍,机器内部增加了低温、表面臭氧杀菌等技术。
剩下的果汁可以在机器里长时间保存,保证安全卫生吗?
在暗访现场,记者注意到机器外有一台臭氧发生器,显示臭氧含量为0.5g/小时。然而,一位消毒行业的专家告诉该报,在实际过程中,仅靠臭氧很难保持无菌。对于果汁等液体物质,需要充分混合并达到一定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将臭氧直接注入新鲜果汁中”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如果只是在液体表面加臭氧,整体上是达不到杀菌效果的。”据王姐说,终端的空杯架上方只有一个液位金属探头。她强调,每次都要用抹布擦拭,防止计算出错。
果汁的卫生安全一直是鲜榨果汁自动售货机的争议问题。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随机抽取了“橙汁先生”和“恒春”无人售货机的鲜榨果汁。结果显示,两种橙汁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和大肠菌群数均不合格,最高超标3万多倍。
“鲜橙”,卫生质量可疑,零件有腐蚀嫌疑,混合碎布
“天使橙”码头有25个橙筐,可以装225个橙子。张大姐告诉记者,销量好的机器一般都要加满;对于销量不好的机器,只要“补上明显的位置就行了。”
每个“天使橙”码头旁边都有一两个简单的储物柜,用来存放新鲜的橙子、卫生洁具、更换部件等。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一般物流公司一周一次把货配送到各要点,运维人员配送。他们也可以根据销量在后台自主添加订单。
记者注意到,到货的鲜橙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橙子又大又饱满,也有不少批次的橙子个头小,果皮软黑。没有透明包装的二手橙子存放在非低温环境的柜子里。存放多日后,橙子不如以前,可能会出现皮肤皱纹、干疤等。
记者注意到,每箱橘子的大小约为56个。张杰说,柜子里一般至少预留两箱,也就是112多个橘子。每次在机器里补货,“之前补剩下的,再补新的。”
王美告诉记者,那些表皮发黑、“不够漂亮”的橙子,可以扔进金属制成的半封闭长通道里。
记者在核心榨汁舱发现大量绿色和黑色的汁渣。
记者注意到,虽然交付的纸箱上贴有“清洁,可放心食用”的字样,但并没有明确的清洁厂家的产地和溯源信息。鲜橙经过拆包、转运、储存后,表面受到“二次污染”的威胁。比如记者跟随张杰从上述医院门诊部将拆下来的鲜橙拉到另一个急诊科时,会顺道去垃圾场倒垃圾。此时,垃圾桶旁边放着新鲜水果。
运维人员正在倒垃圾,新鲜的水果和干净的组件放在一边。
按照张杰教授的清洗流程,机器一侧的简易储物柜不需要清洗消毒,但记者观察了几个点的储物柜,底部都是细小的灰尘。但在终端上扫描二维码时,系统默认显示“储物柜已清理完毕”。
新组件、水洗果汁核心组件、小拖车、卫生洁具等。一起放在柜子里。所有部件都放在有盖的塑料桶里,但气密性一般。
记者打开一个塑料桶,里面装着更换下来的部件。因闷而散发出腐烂的味道,还有蟑螂爬出来迅速消失在储物柜里。王姐道:“蟑螂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它们很甜,这不正常。”
当记者一次补充橘子时,发现拿了橘子后手指明显又黑又脏。张大姐小声对记者说:“以前橘子都是洗的,现在公司不洗了。”当记者试图提问时,她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警告道,“就你有很多问题,不要烦,不要管你不该做的事。”
根据“天使橙”提供的相关技术图纸,核心榨汁系统采用“全果萃取”的压榨方式——通过垂直闭合碗体“上下爪”,对中间的橙子施加压力,压榨出的橙汁通过橙子下方的孔洞流入不锈钢储汁桶,再通过导流管将橙汁注入纸杯,出售给消费者。记者在拆解清洗的过程中发现,带果肉的细皮其实会被挤到储汁桶里。
每次补充一个橙子,都要求运维人员检查橙子状态,挑出明显霉烂果。记者发现,一些榨汁门墙壁和榨汁部件上残留有大量的果渣汁,有的变成了绿色和黑色。张姐说这是“酸化后的残渣,不用担心”。记者看到,核心榨汁仓的一些金属部件疑似有大量腐蚀和氧化生锈。
王美认为,不排除“橘子烂了不摘”她说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看就是发霉腐烂了,压烂的橘肉,要是有人投诉拉肚子就麻烦了。”
前述臭氧消毒行业专家指出,臭氧对果皮上的农药、土壤等残留没有影响,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无法达到100%的杀菌效果。“如果果皮或接触成分上的残留物带入果汁中,肉眼很难分辨。”
运维人员将机内机外的抹布混合搅拌。
“天使橙”宣称终端采用“全自动、无死角”的清洁系统,但实际依靠人工清洁的区域包括直接接触果汁或参与果汁提取的关键部位,如液体探头、光电探测器、金属芯面板、垃圾桶下的底空室等。,以及运维人员操作规程不规范。
按照张姐教的步骤,清洁的时候要分开用两块抹布:一块干抹布用来擦机器前面溅的水,另一块湿抹布用来擦机器内部。然而,记者连日来观察发现,包括张杰在内的员工经常将两条毛巾混叠在一起。
比如在人多密度大的医院,张姐擦完机器内部后,顺手把触摸屏和机身擦在机器外部,然后把抹布扔在地板毛巾上,去下一个点清洗。这些旧抹布不需要额外消毒。清洗后,它们仅用清水清洗和拧干,然后在某一点集中在储物柜中,然后再次用于下一次清洗。在医院的点上,机器用的垃圾袋直接露在机器背面。
一些部件接头脏污。
终端里一个金属爪直接抓橘子。但在一些端子上,比如固定爪子的金属部分,爪子中间的环形凹槽等容易被忽视的缝隙或角落,附着了厚厚的污垢,呈黄黑色。第三方物流公司送来的所谓“干净”的部件,有时会有残留的水垢或水垢。张大姐告诉记者,如果换下来的部件有问题,还是会用原来的。“用水洗就行了。”
全凭自觉?非重点城市加盟模式或存管漏洞
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天使之橙”已在全国220多个城市和辖区布局超过8000台终端,月销量超过1000万杯,市场占有率达90%。全国市场终端数量和橙汁销量排名第一。
据论文获得的公司2022年投资手册显示,目前,天使之橙的合作加盟模式有“渠道模式”和“下线模式”。
“渠道模式”是指合作方只需要解决机器摆放的地方问题,其余的机器运维、橙料等事务由天使橙公司负责。根据投资信,该模式只对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开放。在另一种“离线”模式中,客户负责场地租赁、机器运行和维护、材料购买和橙子购买。同时,客户可以分享的利润也远高于渠道模式。
该公司一位负责加盟业务的业务负责人透露,天使橙在全国多个城市都采用“下线”模式。“长春、哈尔滨等远离北京、上海的城市,大都是这种模式。公司只提供机器和售后技术服务,其余的自己来。”报纸采访发现,天使之橙公司对这类加盟客户的监管并不严格,或者说存在漏洞。
记者获得的一份“天使橙”和“下线”模式的经营合同约定,乙方(加盟商)应按甲方(天使橙总店)的要求采购橙子,任何因乙方自行采购的橙子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消费者投诉和索赔,均由乙方处理并承担全部责任,乙方必须保证甲方的声誉不受影响。
但据上述业务人员介绍,“下线”客户购买橙子完全是加盟商的责任。他说总公司对橙子的品种和产地没有要求。“主要要求是大小,直径要在60-85毫米之间”,他还提到,北京、上海的橙子都是总公司采购的,但对于“下线”客户采购的橙子,并没有强制的清洗标准。商人说:“建议清洗一下。”
储物柜不消毒不清洗,但默认清除扫描终端上的二维码。
至于用于洗涤的核心部件,前述业务人员表示,目前只有北京、上海、苏州等少数直营城市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统一洗涤。“离线”的城市,应该由运营商自己去打扫。“一台机器配两套榨汁刀头,只是为了方便清洗和更换,这个清洗消毒工作要我们自己来做。”
文中调查发现,北京、上海的机器清洗过程结束后,运维人员需要拍照上传。但前述业务人员对该报表示,目前对“下线”客户并无此要求,客户只需拿到表格记录清洗时间即可,并表示“总公司大概半年或一年后会去实地查看。”
食品安全仍然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年来,除了橙汁霉变、黑色渣滓等问题,2019年,“天使橙”还因为判断金属污染问题——与食品接触的部位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陷入“罗生门”。在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开出百万“罚单”后,“天使橙”退出当地市场,并暂时暂停在北京的业务,引发公众热议。
有业内专家指出,无人自动榨汁机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在于,机器内的橙子能否保鲜,机器能否按时定期清洗。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营养科主任杨莉对本报表示,鲜榨橙汁对橙子品质有一定要求,榨汁前要注意清洗消毒。如果橙子不卫生或变质,榨出来的橙汁可能对人体有害。另外,榨出来的橙汁如果长时间裸放,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如果机内卫生条件差,会加重这种风险。“消费者饮用被污染的橙汁,可能导致细菌及其毒素从胃肠道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北京达鲁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马继华表示,无人自助鲜榨果汁是2018年前后“新零售浪潮”的产物,可以解决部分场景下的便利性需求,但由于是非必需品,复购率低,市场规模必然有限。而采用“互联网思维”的新零售公司,普遍强调集中化运营,更注重用户运营和后台系统的建设,因而缺乏严格稳定的管理流程。
该报了解到,即使在重点城市的直销地点,天使之橙的经营者几乎都签订了第三方劳动合同。记者在线采访时,人力资源专员明确表示,公司不交社保,不招本地人。据一些运维人员反映,这个岗位的离职率比较高。
马继华指出,“外包虽然可以节约成本,但极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疏漏,难以保证长期稳定的服务质量。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经验教训。”
他认为,企业必须回归初衷,专注于做好每一杯安全可靠的果汁,用实际行动消除消费者的顾虑,然后拓展其他商业模式,而不是用“套路”来试图积累口碑。“最后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
对于加盟模式潜在的监管漏洞,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沈海东在看过记者提供的相关经营合同后指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经营销售食品的无人终端需要食品经营许可,各地对食品经营许可的监管要求不一致,但总部对加盟商是否取得经营许可并不监管,从而导致部分加盟商无证经营,损害消费者权益;其次,总部对加盟商的运维保洁有操作手册的指令,但没有监管制度,实际上是在逃避主体责任。加盟商不按操作手册操作的,责任由加盟商承担;再次,虽然总部提出了应该购买的水果的标准,但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这也无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沈海东直言,总的来说,这个合同是“清责”,总部只负责交付终端。对于所有的业务环节,只有标准和要求,缺乏实质性的监管。“如果消费者出了事,是加盟客户的责任,很难追究总部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通用的行业标准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2014年,“天使之橙”获得上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中国首个无人化即食饮料品类。2019年4月22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即食食品自动销售(制售)卫生规范》,制定预包装即食食品自动销售相关标准作为参考。
“虽然是一小杯橙汁,但我们不能放任其‘野蛮’生产。我们真的应该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对于现制现售产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很难举证维权。
如果消费者出现肠胃不好等症状,很难证明其症状与果汁质量问题有必然联系。“现实中,不要说榨汁质量难鉴定。消费者去医院治疗,医院一般不会出具具体的诊断证明。所以通常需要很多人出现不好的症状或者造成严重的症状,才会引起商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多时候,消费者只要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一般都会自认倒霉,放弃维权。”
陈音江呼吁,完善和细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为方便食品自动销售经营者划定食品安全红线,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具体的监管依据。同时,监管部门也应相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一旦发现任何违反食品安全法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应依法严厉查处。
编辑:陈兴旺
本文标签: 律师调取身份证号多少钱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女人经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林鹿
2022-03-19 14:35:05 回复
部件的一些部位残留着黄色和黑色的污垢,溅在榨汁机门壁上的汁液变成了黑色和绿色。 位于地铁站的“天使之橙”终点站。“天使橙”宣称码头采用“全自动、无死角”的清洁系统,但实际上部分区域是
夸父追日
2022-03-19 23:49:43 回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营养科主任杨莉对本报表示,鲜榨橙汁对橙子品质有一定要求,榨汁前要注意清洗消毒。如果橙子不卫生或变质,榨出来的橙汁可能对人体有害。另外,榨出来的橙汁如果长时间裸放,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腿毛大叔
2022-03-20 00:26:42 回复
“清洁,可放心食用”的字样,但并没有明确的清洁厂家的产地和溯源信息。鲜橙经过拆包、转运、储存后,表面受到“二次污染”的威胁。比如记者跟随张杰从上述医院门诊部将拆下来的鲜橙拉到另一个急诊科时,会顺道去垃圾场倒垃圾。此时,垃圾桶旁边放着新鲜水果。 运维人员正在倒垃圾,新鲜的水果和干净的组件放在一
秃顶渣男
2022-03-19 16:25:49 回复
二维码时,系统默认显示“储物柜已清理完毕”。新组件、水洗果汁核心组件、小拖车、卫生洁具等。一起放在柜子里。所有部件都放在有盖的塑料桶里,但气密性一般。记者打开一个塑
撲克臉
2022-03-19 14:01:49 回复
渣。记者注意到,虽然交付的纸箱上贴有“清洁,可放心食用”的字样,但并没有明确的清洁厂家的产地和溯源信息。鲜橙经过拆包、转运、储存后,表面受到“二次污染”的威胁。比如记者跟随张杰从上述医院门诊部将拆下来的鲜橙拉到另一个急诊科时,会顺道去垃圾场倒垃圾。此时,垃圾桶旁边放着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