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39 | 评论:2
南都讯记者何圣婷2022年1月25日,司法部发布《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公共法律服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面临新形势,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伸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防控疫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人民依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要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更加充分、优质、便捷。
同时,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权责边界不清晰,法律服务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平衡,城乡分布和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基础设施等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服务质量、效率、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规划强调要加快构建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同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记者在杜南从这份《规划》中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八个方面,即构建全方位、全时[/K0/]法律服务网络;第八个五年普法计划已经完成;推动法律援助法的实施;充分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扩大公证服务供给;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和可信度;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国际化水平;深化大调解工作格局。
《规划》提到,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有序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同等普惠,智能精准,整合并有效整合实体、热线、网络资源。
2022年1月1日,我国首部法律援助法正式实施。《规划》要求,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实现县级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全覆盖,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配备齐全,切实履行责任。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完善配套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中提到的几组数据也凸显了律师和公证员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人,律师调解和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律师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参与公益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在公证服务方面,要大力发展公证员队伍,到2025年达到2万人。坚持和强化公证公益性,提高民生领域公证服务供给能力,均衡配置公证服务资源,调整公证机构执业领域,提高公证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
此外,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与建设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完善,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扎实有力,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成果人民共享。
本文标签: 律师事务所需要多少律师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解放法报融媒体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