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49 | 评论:2
春节快到了。
各种过年聚会,少不了。
但是请记住
千万不要酒后驾车。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可能不仅对其他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也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
▲涉及中共党员和工作人员的,向纪检监察机关通报;
▲如果医生、律师可以吊销执照,法官、公务员、教师可以直接辞退;而如果是酒驾,无论是否造成事故,都可以拘留1-6个月;
▲父母酒驾,子女将被限制考公务员、军警学校、入党。
案例警报
01
2019年3月25日,浙江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十日拘留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杭州市司法局依法吊销陈某律师执业证书。
02
2019年9月,南宁市某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保卫股原副股长甘某,因在工作日中午违规饮酒、醉酒驾驶,造成多起交通事故并致多人受伤,且肇事后驾驶肇事车辆逃逸,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03
2017年11月3日,著名主持人郎永春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北京朝阳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不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酒后驾驶的成本
它有多大?
一、法律费用
▲酒后驾驶▲
血液酒精含量低于20mg/100ml不构成饮酒驾驶行为(不违法);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20mg/100ml,说明是酒驾。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以前因醉酒驾驶被处罚,再次醉酒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2.饮酒后驾驶营运车辆的,处15日拘留,罚款5000元,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再次取得驾驶证。
▲酒驾▲
【/s2/】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说明酒驾。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醒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再次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判决后拘役、罚金;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被吊销驾驶证的,10年内不得再次取得驾驶证,终身不得驾驶机动车。判决后,予以拘留,并处罚金。
▲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
醉酒或者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
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经济成本
1.被单位辞退的,不予补偿;
2.只要交警认定保险车辆是驾驶员“酒驾”造成的事故,保险公司就可以不理赔;
3.职工在工作中醉酒造成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不享受工伤保护。
三。信用调查成本
“酒驾”将被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贷款和消费可能被限制。
公安机关将与市政府征信管理部门对接,及时传输“酒驾”违法行为人信息和处罚数据,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形成联合惩戒机制。
四。社会成本
申请移民签证需要提供无犯罪证明,否则拒签!酒驾犯罪记录将伴随你一生。受到刑事处罚的公民,不得被征集服现役。
五、担任法人代表无法顺利办理营业执照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正在受处罚或者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因此,因醉驾肇事受过刑事处罚的司机,在处罚期间不能作为法定代表人开办公司。
六。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最重要的是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
其他人喝醉了或者发生了事故。
作为朋友,你可能也有责任。
明知醉酒驾驶人驾驶而骑行,事故发生后驾驶人应承担部分责任;
明知对方在开车,还试图劝酒造成事故,饮酒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明知对方醉酒,仍将车辆借给醉酒人,导致对方醉酒驾车发生事故[/S2/],那么借款人主观上存在过错,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黄体化激素
本文标签: 醉驾不起诉贷款有影响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差评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杯酒敬英雄
2022-03-15 02:51:52 回复
后驾驶的成本它有多大? 一、法律费用▲酒后驾驶▲ 血液酒精含量低于20mg/100ml不构成饮酒驾驶行为(不违法);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20mg/100ml,说明是酒驾。1
凡间来客
2022-03-14 22:44:42 回复
不认定为工伤,不享受工伤保护。三。信用调查成本“酒驾”将被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贷款和消费可能被限制。公安机关将与市政府征信管理部门对接,及时传输“酒驾”违法行为人信息和处罚数据,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形成联合惩戒机制。四。社会成本申请移民签证需
冰海陷落
2022-03-15 01:04:11 回复
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最重要的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其他人喝醉了或者发生了事
本文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