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9 | 评论:3
【凤栖堂原创文章|处理洗稿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陈志文发文称:中考分流未堵大学路,家长不愿意:职业高考考上本科的有几个?路都走不通了,还能叫路吗?
01
陈志文:中考分流并没有堵住大学路。
一方面,教育的“双减”在不断深入探索,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要求取消或推迟中考分流的声音不断高涨,但在众多声音中,又有一种声音说:中考分流并没有堵住大学之路。
在轰轰烈烈的教育卷中,从一二线城市的教育培训,到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的陪读家长,不再是为了高考最后一站,而是为了不在“五五分流的中考”中被刷下职校,从此,生活定格在工厂流水线上。
近几年的数据调查结果(据中青新闻)显示,95.7%的家长希望孩子本科以上学历,只有31.4%的家长能够接受孩子初中毕业后分流到职业学校。
原因很现实。在几乎所有拒绝孩子进职校,想尽办法介入高中的家长看来,被分流到职校,他们就失去了上大学的路。
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强调:中职不是死胡同,是可以考上大学的!
陈志文说,目前高考总人数中有很多中职生,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有一半以上,也就是200多万人来自中职学校。
不仅如此,陈志文主编的中国教育在线也公开发文称“中考分流并没有堵住上大学的路”:中职学校上大学的路是畅通的,“职业高考”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
是的,陈志文先生说得很对。即使不考虑即将到来的“职业高考”制度,一直以来,中职生真的可以参加高考,这条路一直存在。
02
家长:不通的大学路能叫路吗?
中考分流真的不堵大学路吗?看看高校的本科生,你就知道有多少是高考状元了。
陈志文先生所谓的“200多万高职招生来自中职”,其实严格来说,他们还没有脱离职校体系,在社会概念上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都称不上,更别说考上本科了。
陈志文先生可能没有想清楚。对于那些中职生来说,这条理论上和制度上存在的高考之路,就像现实中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令人难以捉摸。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职也能考上大学,为什么能考上的人那么少?
1。进入淘汰链,很难逆袭
有专家总说中考是分流而不是淘汰。但是现实中,这种分流的结果其实就是淘汰,而一旦进入这个淘汰链,想要反击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残酷,但也是事实。
在初中阶段,那些心智发展相对较早的孩子,那些能够积极自主学习的孩子,那些在这个阶段相对优秀的孩子,幸运地跨过了中考分流的门槛,继续在高中学习,希望进一步进入大学,完成学业的提升。
但即使这些进入了普通高中的孩子,依然会被高考淘汰。几乎一半的学生是初中淘汰的,也有一部分是高考淘汰的,最后考上了大学。被分流进中职学校的哪一部分学生,就像一场长跑比赛,然后被让他追上,闯进前三,这显然是概率极低的。
我们都知道,在管理中,规划目标时有一个“伸手可及的跳跃”的原则。如果你定了一个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目标,那么员工是不会跳的,因为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白跳了。
同样,分流进职校的中职生面临着中职也可以参加高考的制度的存在,就像无论怎么跳都达不到的指标一样。反正考不上就毕业了。
第二,不支持底层教育
虽然进职校可以参加高考,但是并不支持这些职校生一步步往上走,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进职校和大学是没有机会的。
有什么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职业教育的“底层教育”定位还存在问题。“自下而上教育”的定位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让这些上不了高中的学生有个学习的地方,并且要管好他们。
导致被升学淘汰的学生质量低于普通高中。这些成绩相对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甚至有很多不良习惯的学生,已经决定了职校教育的尴尬地位。他们不会教,不会轻松学,管不了学生,管不了他们,甚至配合不了家长。
正如一位资深职教老师所说,“某种程度上,职业院校有时候就像一个大幼儿园,学生只能采取和高中一样的管理模式”。
这才是职业院校面临的真正困境。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和技术能力,而是为了“控制”学生不出意外地走向社会。
穷学生,穷投资,穷老师,穷环境...中职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和体制下实现高考之路?
所以所谓的中考分流,并没有把大学路堵死。请专家去大学校园看看,职校录取了多少本科生,你就明白了。
三两条鄙视链
一旦分流,中职生已经被钉上了鄙视链。
一种鄙视就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从小公认的成功认知就是中考大学找个好工作。现在如果考不上高中,就会成为社会普遍认知中的学习失败者。你看不起自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在周围几乎普遍的自卑中,大家会一起沉沦。
更重要的另一种鄙视,就是社会对中职生的鄙视。
“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高中,以后只能在厂里当工人,一个月挣个三五千。”一句话,把全社会对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工人的歧视总结得淋漓尽致。考不上就是失败者,在工厂当工人不体面,工资低待遇低很现实。这就是现实中对职校生未来的鄙视链。
一个自我鄙视链,一个社会鄙视链,整体观念上的偏差,机构投入上的差距,导致职校生没有继续向上成长的土壤。除了少数天赋异禀、极度自律、一夜觉醒的“幸存者偏差”能考上大学,大部分都奔向了普通流水线。
所以虽然有这条路,对于分流的学生来说,走不了的路就不能叫路。
写在最后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
这就是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事实上,职业教育真的成了中职生提升学业的断头路。当然,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分流进职高。
其实熊丙奇总结的很好:中国现在所有的教育焦虑和教育问题都和职业教育的失败有关。
希望这次教育的双减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均衡,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END——
本文标签: 1000块钱够得上拘留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道德大课堂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秃顶老男人
2022-03-14 11:50:50 回复
子本科以上学历,只有31.4%的家长能够接受孩子初中毕业后分流到职业学校。原因很现实。在几乎所有拒绝孩子进职校,想尽办法介入高中的家长看来,被分流到职校,他们就失去了上大学的路。 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强调:中职不是死胡同,是可以考上大学的!陈志文说,目前高考总人数中
猖狂浪子
2022-03-14 04:02:36 回复
道有多少是高考状元了。陈志文先生所谓的“200多万高职招生来自中职”,其实严格来说,他们还没有脱离职校体系,在社会概念上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都称不上,更别说考上本科了。陈志文先生可能没有
小胖熊
2022-03-14 13:02:19 回复
说,这条理论上和制度上存在的高考之路,就像现实中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令人难以捉摸。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职也能考上大学,为什么能考上的人那么少? 1。进入淘汰链,很难逆袭有专家总说中考是分流而不是淘汰。但是现实中,这种分流的结果其实就是淘汰,而一
萌总大人
2022-03-14 11:03:46 回复
面,工资低待遇低很现实。这就是现实中对职校生未来的鄙视链。一个自我鄙视链,一个社会鄙视链,整体观念上的偏差,机构投入上的差距,导致职校生没有继续向上成长的土壤。除了少数天赋异禀、极度自律、一夜觉
想和你同床
2022-03-14 10:01:51 回复
生来说,走不了的路就不能叫路。 写在最后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这就是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事实上,职业教育真的成了中职生提升学业的断头路。当然,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分流进职高。其实熊丙奇总结的很好:中国现在所有的教育焦虑和教育问题都和职业教育的失败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