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82 | 评论:3
1.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民账户配合调查。2.医保社保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或透支,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再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进行诈骗。3.拆分期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特殊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然后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的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要交同样的费用”,然后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去ATM机办理取消分期付款手续,实际上是实施资金转账。4.包裹毒品诈骗:不法分子以在受害人包裹中发现毒品为由,声称涉嫌洗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安全账户进行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5.金融交易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传播虚假股票内幕信息和走势。以某证券公司的名义,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引导其在自己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和现货,从而骗取投资者的资金。6.票务诈骗:不法分子冒充航空空公司客服人员,以“航班取消、退票、改签服务”为由,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诈骗陷阱,要求多次汇款操作,连环诈骗。7.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发生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因为情况紧急,当事人按照嫌疑人的指示将钱打入指定账户。8.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者的亲友被绑架。如果要解救人质,需要马上把钱打到指定账户,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往往因为情况紧急,当事人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的指示把钱打入账户。9.虚构手术诈骗:不法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性病,需要急诊手术,要求受害人在治疗前转账。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往往很着急,按照嫌疑人的指示转账。10.电话欠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直接给事主打电话或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来源:烟台网警巡逻执法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人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文标签: 面对面骗取钱财算诈骗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二当家的山寨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