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1 | 评论:3
当事人之间发生民事纠纷,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另一方作为被告,收到法院传票后,是出庭还是不出庭好?这是很多作为被告的当事人在收到法院传票后比较困惑的问题。下面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当事人甚至一些律师都认为,如果对方证据充分,法律责任明确,无论是否出庭都要面临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我没必要出庭无聊。对于证据争议大、法律责任重的案件,不仅要出庭,还要委托专业律师应诉。
以上观点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似乎很有道理。那么正确吗?上述观点表面上逻辑严谨,见解深刻,但实际上存在因果倒置的问题。首先,所谓的“对方有充分的证据”“自己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明确的”,在开庭前,被告是凭什么判断的?当事人可能会说,他自己就是当事人,知道对方掌握着什么证据。即便如此,当事人只是对对方的证据了解更多,但作为被告的当事人能否回答以下问题:
1.被告猜测原告应该掌握的证据,原告在诉讼中是否真的能提交给法院;
2.以原告掌握的证据,被告是否真的能承担法律责任;
3.被告猜测原告是否真的需要承担原告要求的全部法律责任。
对于第一个问题,被告对原告证据的猜想是基于常规推断,但实际情况处处超出正常推断。比如,被告可能怀疑原告有微信记录证明自己需要承担责任,而他当时与原告的口头沟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并不能证明自己可以免除责任。因此,被告不敢出庭。但事实上,被告早已清除了微信记录,起诉时也没有微信记录的证据。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告推测原告掌握的证据足以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但根据证据的实际情况,按照法律规定,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比如,张某被李某逼着写了一张金额为20万元的借条,然后李某起诉张某要回这笔钱。张某认为李持有的借条足以主张偿还债务的义务,故不愿出庭。但实际上,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对于数额较大的贷款,需要审查银行转账记录等支付凭证。张出庭更有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
对于第三个问题,被告推测原告要求承担的法律责任是自己真正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被告不愿意出庭。这种想当然的想法本身就不可取。比如一个员工被企业开除,然后被企业追究赔偿责任。该员工认为管理存在一定过错,且公司与当地关系密切,判决结论不会对其有利。由此,放任判断可能导致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的后果。但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员工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以及具体的责任程度,即使员工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过错,法院在审理中也会考虑劳动者的特殊职业身份、企业的管理过错以及当时的客观情况。
事实上,即使是法律专业人士,面对一场涉及自己的诉讼,一般也很难准确预测案件的审判结果。它涉及事实认定、法律责任认定、当事人过错等法律问题,是动态不确定因素综合确定的结果。或者即使有缺席判决结论,也可以因为自己在审判中的努力,在二审或者审判监督程序中胜诉。
事实上,有些当事人拒绝回应法院传票,只是没有勇气面对法律责任的程度。一些人认为这种情况是注定的,另一些人试图使事实无法查明。但实际上,当被告拒绝出庭时,法院不仅注重查明事实,还考虑被告放弃质证。被告放弃质证,意味着对原告给出的证据没有异议。对于放弃异议的被告来说,他选择不出庭,无疑是让自己的法律责任风险无限接近原告的诉讼请求。更何况,即使确定了责任,出庭应诉也有助于原告做出适当让步,通过法院调解结案。说到这,到底要不要出庭,还这么纠结吗?
本文标签: 被起诉一定要写答辩状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天煞孤星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没品位的憨批
2022-03-14 10:08:01 回复
是否真的能承担法律责任;3.被告猜测原告是否真的需要承担原告要求的全部法律责任。 对于第一个问题,被告对原告证据的猜想是基于常规推断,但实际情况处处超出正常推断。比如,被告可能怀疑原告有微信记录证明自己需要
烈火英雄心
2022-03-14 07:32:11 回复
求的全部法律责任。 对于第一个问题,被告对原告证据的猜想是基于常规推断,但实际情况处处超出正常推断。比如,被告可能怀疑原告有微信记录证明自己需要承担责任,而他当时与原告的口头沟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并不能证明自己可以免除责任。因此,被告不敢出庭。但事实上,被告早已清除了微信记录,起诉时也没有微
夏天又来了
2022-03-14 07:48:18 回复
首先,所谓的“对方有充分的证据”“自己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明确的”,在开庭前,被告是凭什么判断的?当事人可能会说,他自己就是当事人,知道对方掌握着什么证据。即便如此,当事人只是对对方的证据了解更多,但作为被告的当事人能否回答以下问题:1.被告猜测原告应该掌
抚剑听風
2022-03-14 09:08:18 回复
握的证据足以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但根据证据的实际情况,按照法律规定,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比如,张某被李某逼着写了一张金额为20万元的借条,然后李某起诉张某要回这笔钱。张某认为李持有的借条足以主张偿还债务的义务,故不愿出庭。但实际上,法院审理民间借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